別像拆古城一樣對待林徽因。

林徽因水彩畫《故鄉》

這幾年,大家對林徽因有著不一的觀感,有人說她是綠茶,有人說是小清新,也有人說跟人家搞三角戀,我的觀點是別像之前拆古城時那般把一代傑出才女和對我國古建築保護做出卓出貢獻的建築學家毀之一旦。

把一張不是很好的牌,打得出彩

林徽因的出身並不像徐志摩那樣,含著金鑰匙。母親何雪媛作為續弦,原本是個小作坊的女兒,所以林徽因在林家的地位並不會受到太多的重視。

而作為父親的林長民,則是一個出名人,留過洋,參加過革命,出任司法部長,足以光耀門楣。

林徽因的母親性情急躁,女工也不擅長,所以逐漸受到了丈夫的冷落,加之後來丈夫又取了一名女子,一連生下了幾個兒子,這相比母親何雪媛生的一男兩女,後僅剩林徽因一人,在家族中受到了重視。

林徽因靠著自己的獨立和智慧,逐漸在父親心目中站穩了腳跟,僅僅七歲的她就能讀懂父親從日本寄來的信件,八歲就能教弟弟讀書寫字。

在青春期時,已經出落成一個眉清目秀,腹有詩書,追求藝術的才女,1921年初夏,父親林覺民帶著林徽因開始周遊列國,看過工廠、名勝古迹和博物館的才女,開始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和對世界的整體認知。

1920年代的林長民和林徽因

後隨著父親回到倫敦居住,父親忙於應酬,便顧不上自己的女兒,但是這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少女總能體面地招待好來訪的每一位客人。

這時,一位生命過客來訪了。

豆蔻年華中的才子佳人

1920年,徐志摩敲響了林徽因的心門。他到林長民家拜訪中,遇見了這位讓他日後魂牽夢縈的奇女子。

這一年,林徽因16歲,徐志摩24歲。一見如故的感覺在徐志摩心中蔓延開來,頻繁的造訪林家和滿溢的愛意呼之欲出。

從小過著富足生活的徐志摩,在新舊時代交替中,開始崇尚自由和解放,所以非常不屑髮妻張幼儀的舊時代行為和舉止,結婚六年後,在遇到這位令之心馳神往的姑娘,果斷提出了離婚。

但林徽因之所以是林徽因,是因為儘管在青春期,儘管徐志摩才情橫溢,見多識廣,但是理智衝散了林徽因剛剛漲起的荷爾蒙洪流,她認為徐志摩喜歡的自己是一個幻想出來的完美形象,所以果斷拒絕了。

時隔多年後,她對女兒說:「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

徐志摩髮妻不失偏頗地評價林徽因道:「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

追求獨立的林徽因,沒有讓感情沖昏了頭腦,儘管情火撩人,但是能夠明確制止,林徽因是對的。

知趣相投該是多興奮的事兒

1921年,林徽因回國了。也就是這一年她遇到了一生的伴侶,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梁思成曾說:「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他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不知道。林徽因告訴我,那是集藝術和工程技術於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歡繪畫,所以也選擇了這個專業。」

梁思成不像徐志摩來得奔放和自由,這個出身於嚴格家教的家庭,14歲進入清華,組樂隊。做美術編輯,把《世界史綱》譯成了中文。

溫潤如玉的梁思成首次和林徽因見面就相談甚歡,有著聊不完的話題,就這樣,互相傾慕的情緒在慢慢發酵。

1923年國恥日,梁思成騎摩托和弟弟上街遊行,不幸被汽車撞倒。弟弟傷勢不重,很快得以出院,思成卻大傷筋骨,從此落下殘疾。但是林徽因卻在其住院期間,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梁思成,不礙於男女授受不親的章法,為其擦拭身體。

此時的徐志摩還是對林徽因窮追不捨,公布了離婚的訊息,1922年,他回到國內,寫下了那個著名的句子:「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但此時,林徽因和梁思成這天造地設的一對伴侶已經註定了緣分。

在當時,有明確志向的女生是罕見的

林徽因對自己的志向是非常重視的。

1926年林徽因在面對美國報紙採訪時說道:「我曾跟著父親走遍了歐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產生了學習建築的夢想。現代西方的古典建築啟發了我,使我充滿了要帶一些回國的慾望。我們需要一種能使建築物數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築理論。」這就是林徽因的志向。

梁思成說:「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融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歡繪畫,所以也選擇了建築專業。」

這樣的志趣相投的二人,註定是要幸福的。

兩人就這樣來到了美國,但是這時林徽因才知道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不收女生,儘管如此也沒有阻礙林徽因的遠大志向。她先跑去美術系書冊,再選修了所有的建築學課程,一年時間內,她當上了建築系設計課助理,下半學期,又當上了建築設計課的輔導員。

1927年,林徽因不但拿到美術系學士學位,還如願以償地學完了建築系的課。

次年3月,林徽因穿著自己設計的婚紗,跟梁思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廝守一生。

當時,林徽因身邊的追求者大有人在。結婚當晚,梁思成忍不住問:「你為什麼選了我?」聰明如林徽因答到:「你準備好了嗎?我要用一生去回答你。」

儘管當時徐志摩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但是顯然林徽因已經找到了一生所愛。

愛有時候不是一時痛快,能找到一個事業一致,志向相近的伴侶,才著實難能可貴。

關於林徽因撲朔迷離的流言

關於林徽因的幾種流行說法:

第一個就是攀龍附鳳說。林徽因和梁思成是真心相愛,門當戶對,絕沒有攀附之污衊,其次二人精神相契合,沒有勾不勾引的誤會。

第二個是「電報門事件」,出自陳巨來的《安持人物瑣憶》,書中說:突然有一天,徐志摩接到林徽因來自美國的電報,林說自己「心情寂寞,希望你能回一封電報安慰我,讓我略得溫暖」。徐志摩拿到電報,興沖沖地寫了段長文去電報局發,不料發電報的人一看說:「先生,今天已經是第五個人給這位小姐發電報了!」徐志摩不信,拿過前4份一看,居然都是自己留美的同學,回去氣了個半死。

其實1930年後上海才和美國直通電報,而那時林徽因早就回國了,這個時空倒流倒是新鮮,就算轉到香港再傳到上海,一個字四塊錢,對於那時父親林長民中彈身亡,都靠梁家給生活費,哪有那個閑錢。何況徐志摩為了供養陸小曼已經彈盡糧絕,也沒這錢來發電報。

第三種就是「藍顏知己」金岳霖,作為中國哲學泰斗,他信奉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試婚」制,也已經有個同居的美國女友,如果說金先生是為她終生未娶,未免太荒唐了些吧?

第四個則出自林洙的書。作為梁思成的續弦妻子,她說了這樣一個故事:1932年,梁思成從外地調查回去,林徽因突然哭著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一個你一個老金,我該怎麼辦?」梁思成一聽,說:「你是自由的,你要是選擇老金,我就退出,祝你們幸福。」金岳霖一聽,便說:「看來還是思成愛你啊,應當退出的人是我。」這種絕不可信,林洙此人的人品也很難讓人信服,當初林徽因好心幫助她,照顧她,現在倒是這般反咬一口,或許是嫉妒作祟吧。

其他的便是如冰心和錢鍾書等文學大家筆伐,如冰心所寫的《我們客廳的太太》就是對林徽因十足的隱射,還有就是錢鍾書寫的作品《貓》也是直接諷刺林徽因的出風頭和工於心計。

流言像洪水般湧來,只有智者才會當成過眼雲煙的謊言。

嘔心瀝血為國家古建築奉獻一生

林徽因一生投入精力最多的當屬建築學,並非愛情和浪漫。

為了加深對建築藝術的理解,林徽因和梁思成婚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歐洲進行為期三個多月的古建築考察,而不是度蜜月。一回國就和梁思成組建東北大學建築系,填補了我國對於古建築學科的空白。

但對古建築的保護,並未就此打住。而這位女性在別人描述中是這樣的:「素來愛美,即便香山養病也著高跟鞋,下山時,常由徐志摩、林宣二人在兩側扶持,唯恐跌倒。晚間作詩,要焚香插花,身穿一襲白綢睡袍,在搖曳的燭光中吟哦佳作。林徽因的堂弟林宣曾回憶說,「我姐對自己那一身打扮與形象得意至極,曾說『我要是個男的,看一眼就會暈倒。」

對於熱愛的古建築行業,林徽因走出了「客廳」,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科學工作者。從1930年到1945年期間,她和丈夫梁思成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獲得了許多遠溯唐宋的發現,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人的認識並加以保護,比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的應縣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最終,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中國古建築天書」的解讀。

1936年,為了實地測量古建築,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寧靜肅穆的天壇祈年殿屋頂。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敢於踏上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

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疾,抗戰期間顛沛流離,最終惡化為肺結核,這在當年屬於不治之症。她病體支離,卻還陪著梁思成翻山越嶺到處尋訪古建築。1941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來到李庄。在貧病交加的情況下,兩人依然堅持工作。梁思成的腰再也挺不直了,林徽因的肺都穿了洞。

可最終,夫婦二人完成了《中國建築史》並用英文撰寫了《圖解中國建築史》,震驚世界建築史學界。

一次出席文化部酒宴,她竟在大庭廣眾下譴責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保城牆不力,痛心疾首地預言:等你們有朝一日認識到文物的價值,卻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罷。梁陳二人的古都計劃擱淺,城牆也一去不復返。

1951年林徽因調查研究景泰藍新圖案,親自參與測試。1953年當選中國建築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建築學報》編委、中國建築研究委員會委員。之後還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

1955年,拖著僅剩50多斤病體的林徽因,於次日清晨安詳地走了。

穿過歷史的雲霧,我們更能認清這位傑出的民國奇女子。一生為事業奉獻直至病死。

據程應銓侄女的回憶道:「一天,不知是怎麼開的頭,沈公公和小舅舅談到了林徽因。小舅舅是個藝術家,對林徽因一直非常崇拜,談到當年在清華園參與國徽設計,小舅舅對林徽因的鑒賞力與氣度佩服得五體投地。國徽上的「小天安門」是高庄的創意,據說林徽因先生一看到這一稿就把自己原先的「大天安門」方案否定了,說這樣的空間感反而使天安門更顯得宏偉壯觀,並極力向周恩來推薦高庄的創意。」

沈公公是沈從文,小舅舅是李宗津。一聲「先生」,足以看出林徽因的時代勳章。

那是一種朝聖式的奉獻。梁思成夫婦一生的跋涉奮鬥,是這條探索道路上不熄的火把。有良知的後來者,都會對這光焰心存感激,那是一對摯愛中華文化的赤子,用生命點燃的。

推薦閱讀:

TAG:林徽因 | 梁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