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良版的漢服或者是漢元素的衣服能不能算漢服。網上有些評論認為改良版或者有漢元素的衣服不是漢服?

1.改良版漢服和漢元素的衣服可不可以是漢服?

2.為什麼漢服復興怎麼難(希望大家能運用各種史觀回答)?

3.中山裝,唐裝,旗袍是不是漢服?

4.為漢服發展提幾條建議。(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國際等方面回答。)


來,先自我吹捧(堵一些人的嘴),咱一個大男人在漢服上花的錢早就破萬了,雖比不上土豪們,但是也自信不適用於「沒買過別BB」。從六年前開始咱就買漢服了,從三年前開始就徹底漢服日常出行了,比一些動不動就抱怨「為什麼漢服沒有推廣啊」但是只把漢服當做所謂「節日禮服」的人要更有底氣。

接下來說(dou)答(ji)案(lin):

1,改良的和漢元素算不算漢服?

肯定不算啊!真可笑,改良了怎麼還能是漢服呢?

很多人竟然說隋唐的圓領袍是漢服,太可笑了,圓領袍到隋唐都已經改良了很多了,怎麼能算漢服呢?

2,中山裝能不能算漢服?

肯定也不能算啊,中山裝或者什麼客家人大襟衣的肯定也都不算漢服啊!因為都是受到非漢族文明影響產生的啊!

很多人竟然說曳撒是漢服,這不是扯淡嗎?曳撒受到了蒙古服飾影響產生的,曳撒怎麼能算是漢族服飾呢?竟然還有人不明白這個???

行了,不開玩笑了,按照現在的所謂漢服圈的表面上的漢服理論來推論就會得出以上的可笑結論!

一方面在下定義的時候,認為漢服是漢族的衣著,不應該區分古今,所以當下咱們應該穿漢服。

但是另一方面在討論改良的時候,有不承認明代以後的任何變化,認為漢服形制必須是古代的那種。

扯那麼多其實很簡單——當下漢服本身就是商家重新發掘並且拿出來迎合民族主義抬頭思維的產品罷了。而由懼怕喪失市場控制權,所以理論上漢服應該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服飾運動,最後卻成為了除了宣傳以外,主動權都掌握在商家手裡的一種畸形現象。(具體可以參考咱以前寫的的答案)

為何漢服沒有被成功商業化??

www.zhihu.com圖標

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做到支持漢服發展?

很簡單,對於咱們這些非商家的人群來說,照舊就行了,不需要刻意的去搖旗吶喊或者神棍一樣的傳教,喜歡就穿著,願意穿著出門就繼續這麼做,咱們這些人拿鈔票投票就已經是順應潮流了。

偉大的華夏民族自古就是願意接受各種革新改良的,並且也願意順應時代大潮,無論是商家還是一些不符合時代的理論,最終都會在時代的大潮流下被衝擊的稀巴爛!


1 不是,先繼承在發展,再說改良的界限無法規定,像中縫接袖漢服都是必須的,但漢元素卻可以沒有

3 不是,它們不是明確屬於「漢」


1,為啥改良不是漢服,改良哪裡像漢服,有個交領?那和服也有交領,那我說所謂改良是改良和服可不可以呢?

何謂「改良」,是改進的意思嗎,但是目前並沒怎麼看出來。

所以大多數的改良就是名不副實,想抓住漢服的熱點,又不想下心思去研究服飾史,搞出來的。

但是有沒有靠譜的改良漢服?我覺得有,比如說短馬面,或者衫子接袖短一點,以適應現代生活。

但是以次充好的市場,就給人一種假象,「漢元素是垃圾筐」。

2,復興漢服為啥這麼難

你覺得哪個國家是傳統服飾的電冰箱,日本嗎?其實在日本,也不是所有人都對和服很熟悉。

大概就跟我們現在還有人在聽相聲,比如我,但是浮於表面,只是聽,對於裡面的門道來講是不太懂的。

就算現在相聲產業好了很多,還是這麼多的人沒聽過相聲,即使聽過,去現場聽過的人有可以篩出來很多人。最後的熱愛的人,只有那麼少。

我覺得漢服這個也是近幾年才慢慢發展起來的,雖然說了好多年,爭議也很大,很多人也在穿,但真正了解的人還是挺少的,而且還斷代過,更不好說了。

3,中山裝,唐裝,旗袍,都不是漢服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一般認為是從漢到明。之後就開始斷代了。

而你問的三種都是民國服飾。

尤其旗袍的來源還是清女裝。

4,漢服的發展提建議

①大概就是共青團不要摻和了,本來華服節我還是蠻期待的,但結果是給那些被淘汰的產物一個新名頭

②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漢服,因為隨著我們的資料很多,我們的認識更深,我們對於漢服的認識在不停地變化。

比如好幾年前,我們還在說曲裾如何如何,現在的觀點是曲裾是一種形態,曲裾袍的袍才是形制所在

③希望商家能實事求是,不是漢服就不是漢服

④希望更多的小可愛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奢求)

⑤那些糟粕可以去掉了,什麼穿漢服不要披頭散髮

⑥商家可以看一看搭配漢服的鞋子(非繡花鞋)嗎,沒鞋子穿好可憐

是指正八經的鞋子,不是繡花那些很難穿的

有什麼覺得我說的不對的請指正,我只是一個穿漢服的小學生


謝邀。

1.改良漢服和漢元素不是漢服

2.運用史觀這事你還是交給文科女吧……

我已經被理科掏空已經沒有這點精力去寫長篇大論了……寫的也不一定好……瑕疵可能很多。怕誤導。

3.都不是。

4.理由同2

(懶/)


我覺得我們需要給漢服下一個定義,改良漢服是為了使傳統名族服飾更適應當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我覺得部分人非要揪著說改良漢服非漢服未免太過嚴苛了,真正能得以傳承的文化應該是大眾的,而讓別人里三層外三層得套著「漢服」去跑業務,不是找事嗎?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沒什麼意義,文化是發展的,改良漢服或許在百年後也成了「那個時代的漢服」,過多糾結於此只會讓自己內心不快。


首先中山裝唐裝旗袍不是,唐裝是清朝馬褂發展來的,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清代統治者是滿族,衣服也滿化,所以不是。中山裝是西服改的更不用說。

漢元素全稱漢元素時裝,所以那種簡單的齊胸加鬆緊帶的我不認為是漢元素,因為不是為時裝設計元素,裙擺還是那麼老長。。。

界限不是那麼清吧,一般我都說這件是不是 傳統漢服 (傳統漢服就卡的很嚴格了),或者直接叫名字,齊胸齊腰弔帶宋褲這樣子,就不會有爭議了。


1.改良的漢服和漢元素算漢服

歷史上的漢服也是經歷時代變遷而改變很多的,從漢朝開始,漢代的曲裾,唐朝的襦裙,宋朝的褙子,明代的襖裙,這些都是經歷時代改革過的,而他們也被人們統稱為漢服,那麼為什麼為了適應現代而進行改良的漢服和漢元素就不算漢服了呢?

2.中山裝,旗袍不算漢服。

中山裝是孫中山根據日本學生的校服進行改編的,在那個時代是為了向滿清的馬褂做抗爭,也是中國人民向外界學習的一個信號。

旗袍,滿清風格的服飾,也不算漢服。

事實上,清朝為了更方便控制漢人而有了剃髮易服這個舉措。

這也是現在一些激進漢服黨為什麼那麼容易炸毛的原因之一。

3.為什麼漢服發展那麼難。

這在我另一個回答里回答過了。

因為市場原因,哪怕現在一些人接受了漢服也不願意穿漢服。

詳細內容請看那個回答。

4.漢服如何發展

不要做秀衣黨!!!

不要做秀衣黨!!!

不要做秀衣黨!!!

一向覺得,文化復興,禮樂先行。

規範舉措請參照璇璣姑娘吹簫,亞文彈古琴,去國外留學的姑娘彈古箏。

不是說穿漢服就必須要怎麼樣,而是既然你選擇讓人們認識她,就要注意良好的儀態。

因為別人不會說這個人怎麼樣,而是說穿漢服的怎麼樣。個人上升到集體向來是人們最樂意做的事。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國外溜一圈,越知名越好,這樣國民才能更容易接受。


中山裝是漢服,旗袍和唐裝不是漢服。

漢服其實本身是個網路辭彙,他的意義並不是很明確,我認為是漢族人民所創造,並廣泛流傳的都應該算是漢服。所以改良漢服是不是真的漢服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判斷的,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


推薦閱讀:

TAG:衣服 | 漢服 | 民族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