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大部分家長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因為家長也是第一次做家長,他們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我相信大部分家長是希望考慮孩子的感受的,但客觀上講,孩子的決策一般是沒有大人成熟的,是需要家長做主的。所謂的不考慮,主要孩子基於孩子的角度提出的,說明雙方溝通得不夠。這裡面雙方都有關係,家長負主要責任。


一句話,就是孩子沒錢。

孩子沒錢,沒經驗,沒力氣,除了一腔熱血,什麼也沒有。

這時候,家長就是吃准了孩子離開他們就過不下去,那還慌個雞巴:

大半夜趕孩子出門口,怕什麼,明天一早他肯定坐在門口哭呢

不就是把孩子玩具踩爛掉嗎,道個屁歉,沒必要

不就是打了他一頓嗎,他還能打回來不成?

各位家長,記住這些話,孩子是沒錢,因為他們的壓歲錢都被你們「保管」了

孩子是沒社會閱歷,沒經驗,甚至沒禮貌,因為在你們事業有成,談吐有方的時候,他才出生沒多久

孩子什麼都比不上成年人,但是孩子記性都不錯!

是,孩子長大成年了,工作了,體會到社會的艱辛,體會到了成年人的不易後,是能理解你們,甚至原諒你們,但是發生過些什麼,孩子事無巨細,全都記得!

當曾經的孩子,在洗澡的時候望向鏡中自己的傷疤的時候

走回那個哭得聲嘶力竭都不會有人管,甚至惹來更毒的一頓打,還要一臉懷念地叫它家的地方的時候

孩子永不遺忘,只是沒想起來而已!

等孩子們想起來了,希望你們還能把那句,我是為你好,說出口,而不是相顧無言,只會哭。


這裡有幾個問題:

1、信息的傳播問題

父母也是有感知能力的,這是基本功能,也就是父母是能感受到你的,那麼你又感覺似乎沒有真正感覺到你,這是信息的不對稱問題,事實上你也不能準確感知父母,對吧。

所以需要展示和溝通,互相交換看法,畢竟人不是上帝,全知全能。

2、父母的要求和子女的訴求的矛盾

子女天然隨性,與自然更近,與人文更遠,自然狀態是最舒服的,人們只喜歡自己關心和令自己開心的事,比如沒人喜歡讀書,本能會反感,可是現代社會不是原始森林了,必須了解掌握人文社會環境,然後去適應,去改變,父母懂得如何在人文環境中生存發展,所以管束子女的時候就發生了衝突。

子女應該學會去接受,如果有一天發現他們的實踐和方法有問題,可以自己去改進,環境在變,人也該去變,父母的方法和實踐經驗存在滯後性。

3.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除了少數不良父母外,一般沒什麼大問題,不要有抵觸情緒,當然可以把自己想法和父母溝通,來達到互相理解。


因為兩種,

第一種,自己只是只麻雀,生個蛋希望孩子成為老鷹。

第二種,自己是只老鷹了,覺得孩子應該才馬上就能跟自己一樣,用老鷹標準要求雛鷹。


扯淡,是太多不懂事的小孩,以為家長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以為家長只要在乎孩子的感受。

孩子,玻璃心別太多。

父母這裡只是點微不足道的小摩擦,以後在父母的庇護之外還會被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