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與母親口角後跳橋自殺,但那些評論更令人心寒

世界上有些人一定要付出血的代價,才能悔悟。

什麼心理學、親子關係、原生家庭……我先不說。就說這個家長的語言暴力,直接導致孩子自殺,憑這一點,她就應該負法律責任。可惜中國幾年前就已經出台的《反家暴法》沒有任何的威懾力,要換在美國她會被判刑入獄。

這是個什麼樣的成年人,能夠在高峰時段把車停在馬路中間,特意下車訓斥孩子?她缺乏對法律最起碼的敬畏之心,愚蠢而自大。她能在親子關係當中,敬畏孩子的權利和自尊嗎?

其他公眾號的作者發現,這樣的悲劇發生後,竟然還有很多人留言說,這個孩子「太極端」、「太自我」、「心理素質差」等等,甚至說, 「這樣的孩子不要也罷」——看來,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在有生之年都不能低估他們穿不透的愚昧。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原生家庭經歷一些痛苦,只是有些幸運的人復原力比較強,影響比較小,長大以後 「好了傷疤忘了疼」,但對於一個沒有生存能力、沒有安全感、命運完全掌握在大人手中的孩子,可以多一點兒同情之心嗎?

如果一個成年人可以抱怨社會不公、自己生活壓力大,那有沒有看看未成年人這個弱勢群體?

更有可能的是,這些指責孩子的人還沒有對自己的性格局限有過深刻的自我探索。一個想要不斷自我完善,發揮自己最大潛能的人,才會有這樣探索的動力,所以這樣的努力只屬於那些真正熱愛自己生命的人,不屬於得過且過、渾渾噩噩的人。

如果他們不知道原生家庭對他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就更為可怕,他們會不加思索地認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一邊倒的糊塗邏輯,不僅被這種傳統所愚弄,還「自愚」,自愚之後,還要加入「愚人」的大軍,帶帶相傳,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假設這個17歲的少年,當時能夠忍住絕望,「苟且」地活下去(生在這樣的家庭,還有什麼意思呢?他衝出車門跳下去之前,一定會覺得繼續活下去就是苟且。儘管我是多麼希望他能暫時苟且一下啊!),他將來能幸福嗎?或者說,如果不幸,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心理問題?

長期遭受家庭語言暴力(假設沒有其他形式的創傷)的孩子,如果不夠嚴重或者他的復原力天生較好,長大以後會在性格上表現出害羞、靦腆、孤獨、容易內疚的傾向,而且低下的自尊感會影響到與其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不要小看上面這幾個描述性格的詞語,你知道一個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因為這些性格,痛失多少人生的機遇?他要默默地付出多大的努力,忍受多少心理煎熬才能稍微扭轉一下這些影響?

如果語言暴力比較嚴重,或者孩子的復原力比較弱,長大以後很有可能會發展出邊緣性人格障礙。所謂「邊緣」是指比精神分裂輕微,但比神經質嚴重的中間狀態。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會經常體驗到巨大的情緒波動,以及隨之而起的強烈身體反應,無法自我調節情緒,常被恐懼、憤怒和焦慮所支配,做出衝動的事情,如大發雷霆、歇斯底里、傷人毀物或者自殘。不僅自己事後後悔,而且給一起生活的家人帶來極大的困擾,導致家庭關係充滿火藥味兒,甚至因為品行問題,青少年時就被家人和學校所拋棄不管。

其他行為問題還包括酗酒、吸毒成癮等——往往是為了緩解內在情緒波動的痛苦,而採取的自我麻醉。因為控制衝動的能力差,控制性慾能力也有欠缺。常常在短暫認識後,就和異性發生關係、或者同時與多個性伴侶保持關係。

這些問題的具體例子,我在諮詢當中幾乎都遇到過。希望那些欲為人父母而不知如何為父母者,莫以一時之衝動和愚昧,毀了下一代的幸福。

版權聲明:本文是作者原創,04/20日同期發表於微信公眾號「心理科劉」。如有雷同,絕非偶然。

推薦閱讀:

TAG:原生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