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四川人和重慶人尤其不愛講普通話?

如題,親身經歷的感受


普通話,其實在南方地區是很難達到北方人說普通話的準確率,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還有南方的風俗習慣,對事物和人的稱呼,思維方式和對事物的看法都和北方人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南方人叫「外公外婆」,北方人叫「姥爺姥姥」,從字典里的解釋,是一樣的,但從角度來看來說就不對了,叫外公外婆才是正確的。為什麼說呢?因為從正視的角度看,以家庭本姓為主來叫的,比如自己跟著爸爸姓張,那麼,媽媽的姓就是負姓了,在叫媽媽的父母時,自然是隔代的尊敬,所以,尊稱外公外婆是最恰當。在歷史和人類的進步中,南方的水土確實養育了很機智的人,北方人的水土也養育了耿直好爽的人也是一很敬佩的。北方人的思維基本上是一根筋,沒有多的想法,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願意去想了,不情願去嘗試,因為感覺很麻煩。而南方人就恰恰相反,南方人在做事情時有可能隨時改動,在北方人看來就是折騰。南方人是在生活中不斷實驗積累出成果,所以,南方的經濟比北方高,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原因其實是,在四川重慶地區,外地人的比重是比較少的,就拿我的家鄉重慶來說,重慶市區的人口總數過了千萬,而外地人比重只佔到40%,近六成仍然是本地人,另外,在這四成外地人里,大部分還都是鄰近省份的,比如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南部、湖北、湖南西北部等,這些省份的方言和重慶相近,都屬於西南官話,所以大家都說各自的方言不會影響溝通,而剩下的少部分遠來的外地人,部分人也是南方六南方言區來的人,這些地區的人來了過後經過適應大部分也都能聽懂本地方言,所以交流障礙也不大,由此可見重慶的普通話環境並不好,因為絕大多數溝通用方言都可以解決,因而本地人對於普通話都不怎麼感冒。


簡單一句話:在普通話沒有正式成為全國的普通話之前,以四川話為代表的西南官話就是西南地區(雲貴川渝,陝南,甘南,湘西,湖北西,廣西內部)的「普通話」。

加上川渝地區一直是勞動力輸出大省,本地人外出的多,外地人進來的少,內部交流很少用得著官方普通話。

四川話的很多俚語,方言辭彙,是四川話表達情緒的最佳方式,貧乏的普通話是達不到這種表達效果的。

成都這些年外來人口越來越多,普通話的普及工作也很給力,只要是年輕人一般都會普通話,只是椒鹽味重不重的問題。溝通不是問題,反倒是方言的保護與傳承堪憂啊,幼兒園,小學的學生娃兒基本上都是普通話交流了,很少用方言,等他們這一代長大,很多方言俚語會慢慢減少和消失。這才是我們目前擔憂的。


身邊的人都是說一樣的話,都聽的明白說的明白,為什麼要說普通話呢?四川和重慶人不怎麼愛說普通話,是四川和重慶大部分地方說話都比較相似,大家溝通起來沒有什麼障礙,所以在一起就沒有必要說普通話了,同樣的道理,你到了湖南,有隔山不同音得說法,各個地方的方言差別很大,大家走到一起不說普通就聽不明白,也講不清楚。像我老家一個縣三種方言,差別很大,年級大點的人很多就是互相聽不懂。


作為重慶人,若非工作需要或者外地人聽不懂,自然不會說普通話,平時應該說重慶話。重慶話,屬於西南官話,西南官話亦稱上江官話,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種。西南官話分布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湖北、湖南、陝西、江西等中國9個省市區及東南亞北部部分地區,下分6個片22個小片,是官話方言里分布範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超過2.7億人使用,西南官話中最大的一片的使用人口約1億。這是母語,當然應該說


因為普通話其實只是一種交流工具,對於兩個互不懂方言的人來說是交流的工具,而在本地來說,兩個本地人之間沒必要說,如果強制推廣本地人說普通話,那就是赤裸裸的文化侵虐,文化侵虐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保護好本地文化是一件大事,所以本地人還是說方言是最好的。普通話只是跟外地人溝通的工具,僅僅是這樣使用。不管哪個地方,保護好地方文化才是大事,杜絕文化侵虐才是大事。


如果你生活在四川重慶久了,你講普通話,自己都感覺彆扭,在旁人看來還有點作。這是我自己的感受。


有些民俗的東西只有方言才有味道,普通話表達不出來那個感覺!包括當地的諺語、口口相傳的故事等等,都是用普通話無法完整表達的。只要對方能聽懂,帶方言的普通話還蠻好聽的!


那些西南方言本來就和普通話沒什麼差別,除了少數民族語言和那些客家人講的客家話,四川話和重慶話基本外省人都能聽得懂,之前90%是普通話


川渝地區的方言本來就是屬於北方方言,另外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上世紀初以前鮮有外部人員入川,當地人當然可以用家鄉話交流更方便


我去北方那麼多地方,反而覺得北方人不說普通話,你跟他一直說普通話,他還是一口方言,沒治了


我覺得四川話就能聽得懂啊!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