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樂真的糊了嗎?

2019年的第一天,2018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上,古天樂榮獲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大獎。

這個結果實在是出人意料。要知道,整個2018年,古天樂派台的歌只有和謝安琪合唱的《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浴室》。也就是說,他是憑藉半首歌拿下了這個獎項的。

頒獎禮後,有關「香港樂壇人才凋零」、「香港樂壇衰落至此」的聲音紛紛發出,香港詞人向雪懷甚至直言這是香港樂壇的恥辱。

古天樂獲獎發言里說到,現在香港樂壇的歌手內心對於音樂那團火從來沒有熄滅過

在很多人看來,香港音樂可能早就作古;但或許就在這一片哀鳴之聲中,有著港樂的希望。

偉大的港樂時代已經落幕

1974年,無線電視劇同名主題曲《啼笑因緣》走紅,這是粵語流行曲的開始。

到了八十年代,港樂已經相當繁盛,那時候香港音樂席捲所有有華人的地方。伴隨著香港電影的強勢輸出,香港文化在日韓地區也佔據一席之地。

那還是個譚張梅陳引領風騷的時代,那時候一個歌星的市場影響力在於唱片的銷量。八十年代,由於唱片銷量急升,連金唱片的銷量標準也從超1.5萬升至2.5萬張,相應的白金唱片由3萬升至5萬張。

在這個數量要求下,一代巨星張國榮仍然能夠不斷地刷新銷量紀錄。1987年的《愛慕》專輯僅僅在韓國地區的銷量就已經突破四白金。

也許是曾經取得的成績太過耀眼,以至於到了九十年代初,香港音樂呈現出了一種疲態。當時恰逢「歌神」許冠傑退休、張國榮封麥、梅艷芳告別舞台,那時的香港樂壇,也讓人產生過擔憂。

但好在,儘管各大頒獎禮上少了神仙打架,卻也出現四大天王的身影。

張學友93年專輯銷量超過300萬張,盡破東南亞的記錄;而其餘的三位天王也都憑藉著自己的個人特色,擁有一眾粉絲。當時的音樂獎項幾乎都在四大天王囊中。

(via 網路)

2000年前後,謝霆鋒、陳奕迅、鄭秀文、楊千嬅、古巨基等實力歌手出現。粵語歌依然閃耀,但是這些人身上已經沒有了巨星的光環。或者說,從這個時候開始,香港樂壇巨星時代已經過去了。

以至到了現在,當人們提起香港音樂時,腦海中浮現的依然是同樣的名字;在每一年的頒獎禮過後,大家會拿著今年的獲獎名單和過去的作對比,發現一年不如一年,他們開始感嘆:「香港樂壇現在缺少頂樑柱。

不僅如此,以往,街頭巷尾都會播放粵語歌;現在,粵語歌似乎不流行了,它反而像是一種小眾音樂,你需要自己主動地關注才能獲取新動態。

於是有人會說:「港樂已死。」

現在還有香港音樂嗎?

從市場的層面去講,現在的香港音樂唱片市場確實大不如前。在最興盛的時期,香港唱片銷售總值可以達到19億;而在2013年,即使加上數字音樂的銷售額,也只有1.8億。

但唱片銷量只是港樂的一個方面。畢竟時代背景不同。以前想要聽歌只能通過購買唱片的方式;如今互聯網出現,受影響的不僅僅是香港音樂,整個華語唱片市場都是一種不景氣的狀態。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香港樂壇一個偉大時代已經落幕,這幾乎沒有異議,但倘若回歸到音樂本身,港樂是否還能給我們以驚喜?

八九十年代粵語原創剛興起時,香港除了創作情歌之外,還有一種小市民氣息的粵語歌。例如歌神許冠傑創作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歌曲,深得普通市民的喜愛,直到今天仍然是經典之作。此外還有Beyond創作的勵志歌曲《海闊天空》、描寫母愛的《真的愛你》等題材。

加上有顧嘉輝、黃霑等著名詞曲人的創作加成,當時的港樂開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半斤半兩》同名電影海報 | via網路)

為了快速擴大粵語歌市場,香港唱片公司試圖找到一種能夠快速推新作品的模式。但當時創作人的數量和能力並不足以達到這一要求,於是就興起了日曲粵詞的風潮。

不少經典作品都是翻唱日本曲目而來,例如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張國榮的《風繼續吹》、王菲《容易受傷的女人》、張學友的《李香蘭》等,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一代創作人的培養。

偏偏,在1995年,為了改變翻唱歌的現象,商業電台「好心辦壞事」,推出「原創歌活動」。在創作人本就不多的情況下,突然加大了需求,為了保證量的產生,作品自然就會低質。

黃霑的博士論文中提到,香港流行音樂的主流是「情歌」,但是從九十年代中起,變得連情歌都千篇一律了。

特別是到了千禧年之後,當時的香港樂壇進入了「情歌」的怪圈。部分專輯,歌曲旋律和編曲套路性很強,旋律缺乏記憶點,平淡無力,給聽眾一種「似曾相識、區別不大」的感覺。唱片公司開始了包裝歌手的道路,不斷複製偶像派歌手加口水情歌的模式。

儘管靠著這種形式也讓港樂流行了起來,但其實在很多樂迷的心裡,看似繁榮的港樂,低迷無力,暗藏危機。

直到2005年,香港樂壇新時代標誌性人物陳奕迅發行專輯《u87》。這是一張非情歌主題的專輯,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當年亞洲最值得購買的五張專輯之一。從此,「港樂只有苦情歌」的模式被打破,粵語歌的創作題材開始發生改變。

2008年,謝安琪憑藉著一首講述香港利東街拆遷故事的《喜帖街》一舉拿下17個音樂獎項,成為了當年香港音樂的一個符號。描述社會題材的歌曲開始越來越多。

而謝安琪,也變成了一個「歌以載道」的女歌手。在2014年發行的專輯《Kontinue》中,用音樂展現社會上的各種問題,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喜帖街》的下一年,帶著《紅日》、《高妹》標籤的歌手李克勤,也出了一首描寫妓女心酸感情的《二十四城記》。

另一方面,香港樂隊也悄悄進入大眾的視野。不少人通過《天梯》認識C AllStar,然後逐漸被《家書》、《薄情歌》等充滿想法和真情實感的歌曲打動;希望以音樂讓大家發現身邊一切情感的Supper Moment,用《無盡》、《小夥子》等激勵了多少正在奮鬥路上的年輕人;還有Dear Jane、Mr.……這是港樂中充滿力量的一個分支。

不少人只知麥浚龍的耿耿於懷三部曲,卻不知道他最被樂迷敬佩的《天生地夢》、《無念》、《問世》三張概念專輯,加上去年獲得叱咤樂壇至尊唱片大獎的故事大碟《the album》。麥浚龍的音樂里,唱天唱地唱蒼生。在歌曲的選材上沒有俗雅的限制,既能唱出參透佛理後的淡泊,也能唱出劊子手和雛妓之間的濃烈故事。

粵語歌詞的文學性是大部分人喜歡粵語歌的一個重要原因。林夕和黃偉文已經成為了不少人心中對於香港詞人認知的兩座大山,卻不知還有周耀輝、周博賢,更懶得將目光投向新生的林若寧、陳詠謙、藍奕邦等人,還有那些被忽略的有才華的唱作人aga、周國賢、林奕匡……

現在的香港樂壇,告別了巨星時代後,走進了多元創作的音樂世界。有樂迷這樣評價:現在的港樂,越來越精緻。

或許當大家把目光從八九十年代的榮光中收回時,就能發現如今港樂的新鮮。

現時代下的港樂

互聯網的發展,在音樂上給大家提供了不少選擇;日韓襲來的潮流、歐美新奇的曲風、台灣的小清新、內地逐漸形成的市場……曾經的市場受眾今天都成為了港樂的競爭者。

這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港樂的市場,但新的傳播媒介反而讓香港的音樂人有了更多發展的空間。

在這個時代,夢幻又文藝的樂隊my little airport、古靈精怪的原創音樂人Serrini莎妮妮、無厘頭又充滿哲學的樂隊新青年理髮廳等眾多非主流的香港音樂人有了被更多人看到的機會。

Supper Moment在一次訪問中說,網路讓觀眾的選擇變多了之後,他們沒有辦法掌握觀眾喜歡的口味。所以創作的時候,反而可以忽略市場想要什麼,只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做好自己的音樂。

獲得了上一年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的張敬軒,獲獎感言說了整整八分鐘。其中他提到,他覺得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因為現在娛樂八卦雜誌已經式微。在以前,總會有很多奇怪的新聞抹殺歌手的努力。

在往日的榮耀光環下,觀眾對待香港音樂總會給它一個預想值。或許它真的沒有那麼好了,沒有那麼流行,從神壇上走了下來。

但是香港音樂也絕對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差。沒有了曾經的輝煌,音樂卻顯得更多元,有一群人一直在努力地做好音樂,並且相信只要故事夠好,就一定會有人來看。

想想內地的音樂市場,一代人會被什麼樣的東西喂大。今天的港樂聽眾,已經足夠幸運了。

所以,不如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今天的香港音樂。

本期撰文

阿丁

為你寫的歌教聞者不心酸直行直過

掃碼關注識廣君,入群和識廣er一起「漲姿勢」


推薦閱讀:

TAG:香港流行音樂 | 香港音樂 |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