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張老師和大家談及了為什麼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會隨時產生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這基本上是我們本能防禦促使產生的焦慮所致。那麼面對恐艾症的焦慮,我們又應該採取什麼方式進行解決呢。首先我們自己需要明確哪些行為才應該檢測艾滋病,哪些行為恐懼艾滋病才是合理的。如果作為一名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對任何事物都覺得有可能和艾滋病掛鉤,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在經過艾滋病防治醫生干預還能無法解決恐艾的問題時,那麼理應在第一時間去選擇具備艾滋病防治經驗的心理醫生,以恐艾干預方法進行針對性脫恐。
那哪些行為不用恐艾呢,首先是日常行為都不應該恐艾,或許有的恐友會想在日常行為中還是有可能涉及到血液的風險,一旦覺得自己有可能出血,或者他人有可能出血,或者是假設的出血交換的情況都被認為是高危行為。我們在這裡需要做出澄清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達到體外足量的血液構成交換感染艾滋病,那是異常困難的事情,這是我們人自身生理結構和心理防禦共同決定的。在進行一對一恐艾干預面詢或者電話諮詢的時候,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的陳曉宇醫生、郭海燕醫生一般都會細緻的就這個問題和來訪者進行溝通,這也是為什麼進行恐艾干預脫恐,是一件特別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方式,因為有大量的錯誤誤區需要重新系統的歸納和糾正。另外相互固定性伴侶的行為也不應該恐艾,但是因為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是因為性而恐艾,後來性這個字就泛化甚至模糊化了,不僅看到打扮妖嬈的女性都會產生自然的防禦和敏感,甚至夫妻之間進行一些性接觸都會選擇逃避。然而我們認為,只要雙方之間相互忠貞,那麼都是安全行為。當然有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將所有的性認為是骯髒行為,其實作為一些商業性行為,在道德層面來說,的確可能違背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但是如果說做好了相關的保護,以及一些邊緣行為,諸如推油以及飛機等,都不應該成為艾滋病恐懼的一個點。
TAG:HIV | 艾滋病 | 狂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