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醫生未來會被隱適美等取代嗎?

如題。


1、隱適美是數字化產品,但不是人工智慧產品。

關於人工智慧,我專門和做人工智慧的計算機專家討論過。人工智慧並不是你做出來一個程序,然後你輸入數據,他給你輸出方案。人工智慧是一個自我學習和強化的東西。靠什麼來學習和強化?靠試錯。

(1)AlphaGo是學習了人類的各種棋譜,靠算力來計算出最優解,從而戰勝人類。AlphaZero是自己和自己對弈,靠試錯和算力,從而擺脫人類的棋譜,更加精進。勝利是有金標準的。

(2)人工智慧用在醫學領域最多的是影像,考計算機不斷試錯學習,哪些結構是正常的,哪些結構是不正常的,來代替可能會出錯的人眼。影像也是有標準的,最後和切下來的病理對照,可以繼續試錯和學習。

(3)北大口腔數字化中心有做課題,用人工智慧來輔助醫生義齒設計。做義齒的方案千千萬萬,做的不好的會傷基牙,水平不高的修復醫生設計的義齒可能壽命短,可能傷牙齒,可能有缺點。好的設計有標準,每一個設計都要能講出來理由。如果人工智慧能幫助醫生來設計義齒,可以惠及多少醫療不發達的地區百姓。

綜上,人工智慧一定有機器通過和金標準進行對比和試錯來不斷完善自己的判斷。隱適美並不是人工智慧產品。

況且,正畸有金標準嗎?請問二類骨型的患者,牙齒應該代償到什麼角度面型才是完美的?一個病人沒法同時做兩種治療,可能做出來的結果面型很好。但是你怎麼知道換一種治療方式,面型會不會更好看?缺乏金標準的對比,是正畸還不能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原因。

2、正畸在做什麼?

正畸做的是美學與功能的統一。

(1)美學。最早的正畸就是矯正牙齒,牙齒排列整齊,尖窩交錯好,上下頜關係正常。後來逐漸關注到骨骼畸形,然後建立了以骨骼為導向的正畸。再後來我們進步到以面型為導向的正畸設計和治療。

面型的改變和原因很複雜,這個也是個沒有金標準的話題。只是牙齒矢狀向回收就能改善面型嗎?我不認為,我認為在面型改善的因素中,垂直向的變化是對面型改善權重佔比最大的。有時候一個患者不拔牙我也可以把下巴給他做出來,靠改變合平面。有時候一個面型很好看的人,雖然拔牙了,但是做著做著越來越難看,因為垂直向失控了。

正畸治療不是只有牙列,還有合平面。合平面的變化引起了前牙和後牙垂直向的變化。隱適美的設計裡面沒有合平面的變化,沒有垂直向的變化,沒有合架。你們一定有拔了牙面型也不好的病例,你們就會理解我說的話,只有矢狀向的回收是做不好所有病人的。

但是垂直向有金標準嗎?上前牙我應該壓低多少就可以了?合平面應該旋轉多少度就可以了?垂直向的咬合跳躍靠譜嗎?恐怕答案都並不清晰。

(2)功能。正畸醫生不懂咬合。修復醫生這樣嘲笑正畸醫生:Orthodontists only treat patients from unaligned malocclusion into aligned malocclusion.意思就是正畸醫生只是治療把牙齒看起來排齊了。

證據在哪裡?

好的咬合是用來吃飯的,牙齒可以在一段時間裡穩定不動的。看看有多少正畸的複發?下前牙擁擠的病例,拔牙矯治解除擁擠後,牙量骨量匹配了,但下前牙再次出現了擁擠。拔牙矯治的複發應該往拔牙間隙出縫的方向複發,而不應該往下前牙二次擁擠複發。是因為沒戴保持器?所以得終身保持?不見得吧。保持器建議終身佩戴也是在找借口吧。

正畸醫生多關注自己矯治完成的即刻效果,而對複查關注較少。患者三年以後五年以後什麼樣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變化,這才是檢驗咬合是不是有好的功能的金標準。有的小朋友12歲矯治完成,15歲複查的時候,尖牙已經被磨平了。才15歲為啥有這麼重的磨耗?是不是我們做出來的咬合有問題?

正畸治療需要矯治後牙,才能改善功能。並不是看起來的安氏I類牙尖交錯位就是好的咬合。動態咬合前伸合後牙無干擾,側方合平衡側無干擾能做到嗎?不治療後牙,不粘7,肯定做不到。隱適美從推出的一刻起,對後牙的控制就一直是困難的。為什麼難做拔牙矯治病例,就是因為後牙難控制。要做出功能好的咬合,一個能治後牙的矯治器才是合格的矯治器,一個不能治後牙的矯治器是不夠合格的。當然,欣慰的是並不是左右人後牙的問題都那麼大。

3、隱適美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未來可以做什麼?

(1)隱適美是一個數字化正畸的產品。數字化本身就是精確化的前提條件。傳統正畸是非常模糊的,牙齒移動到什麼位置可以預測大致範圍,但是預測不到最終位置。數字化可以做到精確設計、精確移動、精確結果。完美的數字化一定要和顱面骨骼連在一起,牙齒長在骨骼上,頭顱側位片上看牙齒的唇傾度,都應該反應在和顱面CBCT數據與牙齒數據的組合上。真正的排牙實驗一定需要有牙根的存在,沒有牙根的排牙實驗都是假的。高度的數字化可以避免傳統正畸移動無法關注的牙齒移動出牙槽骨,因為數字化的牙齒移動可以看到和牙槽骨的關係,從而可以盡量增加醫療安全性。隱適美還沒達到這樣的數字化。

(2)數字化設計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數字化設計是否符合牙齒真實移動規律;二是即使這是最優化的牙齒移動路線,設計出來的牙齒移動和真實牙齒移動之間存在偏差。

第一個問題是說,這些設計的牙齒移動,不是醫生設計的,是技師在設計,是沒學過口腔正畸學,甚至沒學過口腔醫學的工程師設計的,牙齒能不能這麼移動,需要醫生仔細甄別。這一方面的提升要靠技師,但是技師設計的進步是線性的,不能做到指數級別的迅速提升,即使有越來越大的病例庫存在的條件下。這是隱適美不能脫離醫生的瓶頸。

第二個問題是說,這些設計在醫生審閱合格後,設計靠譜。但是牙齒移動會出現脫軌,牙齒移動並沒有完全按照牙套設計來走。這個需要醫生和技師共同反推,是因為設計的問題,還是因為佩戴的問題。現在有無數的講師通過各種病例在逐漸攻克這個問題。年輕醫生不保守,勇於接受新事物,已經在把隱適美用在一些複雜病例上進行嘗試,並且能用隱形矯治特有的優勢來優化治療過程。這個未來可期。

(3)隱形矯治脫離醫生的玩法。

已經有多加隱形矯治公司悄然開啟直銷。通過官網可以看出有濃濃的電商味道。流程大概分為三步:線上初審(需要補牙洗牙、複雜病例直接勸退)、線下3D取模並檢查、郵寄矯治器。

有觀點認為,隱形矯治器的直銷必將導致正畸技術的後退,因為按照資本的屬性和要求,結果必會是隱形矯治器迎合患者低標準的牙齒單一排齊想法,造成正畸學標準的退步,從而犧牲了患者的牙健康。也有觀點認為,隱形矯治器的直銷是中國遠程醫療前進的一大步,在這個醫療資源這麼貧乏的國度,能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一件普惠大眾、功在千秋的好事,更是遠程醫療在醫療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新興的經營矯治器的公司不願意再效仿傳統的矯治器廠家,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交給口腔機構的正畸醫生,花費高額的時間成本、和市場成本去培養醫生,等待醫生足夠熟悉並認可品牌以後,再通過正畸醫生來向患者推銷矯治器品牌。這些公司首先完成的是自身品牌的包裝與宣傳,並跨過診所直面消費者,再完成由品牌向平台轉化的過程。矯治器只是這些公司切入到口腔領域的第一步,正畸前的潔牙、拔牙、那些被篩選掉的複雜病例以及口腔相關的其他項目,患者都需要到去到線下實體店完成,聰明的互聯網人一定會把這些生意交給線下的口腔機構去完成,而自己坐收流量費,如果從這個層面來思考,那麼矯治器這個項目本身是否盈利已然變得不重要,因為只有握有品牌影響力和巨大流量的平台公司才握有最大的話語權。最好的例子就是,隱適美和阿里健康合作,其在平台商售賣的幾千個准正畸患者的口掃服務,有導流給普通診所的正畸醫生么?

摘抄自

多家隱形矯治器公司開始直銷,正畸醫生將何去何從??

mp.weixin.qq.com圖標

完全跳過醫生絕對是作死的做法。

但是隱形矯治公司搭著互聯網的浪潮,是有玩兒法的。隱形矯治公司可以作為平台,和線下診所合作,把線上來諮詢隱形矯治的患者往診所導流,收流量費。最後通過銷售產品再把患者再還給醫生。

有大量病人粉絲的正畸醫生自然不必擔心。但是大量處於將將盈虧平衡的小診所是渴望流量導入的,只是隱形矯治證書是否由隱形矯治公司隨便給醫生髮就不得而知了。

4、正畸醫生的憤怒源於哪裡?

有很多不知情的人認為,是利益原因導致醫生抵制越過醫生直接和患者勾搭的隱形矯治公司。因為隱形矯治可以直接賣產品給病人,中間正畸醫生沒分到錢,所以不幹了,才會抵制。

我是不同意這種說法的。作為醫生,真真切切的關心你的牙齒健康,口腔健康,你要用一輩子的牙齒,絕對不是兒戲。醫療安全何在?在一個醫生都需要執業醫師資格證的時代下,一個沒有行醫執照的不懂正畸的工程師就能決定你的牙齒嗎?

這是外院轉來的正畸患者,教科書式的過山車效應。傳統矯治有很多不入流口腔醫生做成這樣的失敗病例,隱形矯治更是。看到這樣的病例會感到痛心,而不是我沒賺到錢。

5、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1)邊界規範亟待建立

以前對於那些零基礎正畸技術培訓班不屑一顧,覺得他們的水平不敢恭維。後來才意識到全中國的正畸需求有多大,很多小地方的人根本見不到靠譜的正畸醫生,能被這樣有基礎知識培訓過的人做做正畸也比那些什麼都不會亂做的要強的多。不能要求所有醫生都達到高水平正畸醫生的水平,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多一些分享,讓他們進步更快一些。

在零基礎正畸培訓班上,老師說的頭幾句話是什麼呢?你們不是專業的正畸醫生,你們要有邊界。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哪些病例是我不能碰的,這種病例碰了不僅有醫療事故的風險,更會給病人帶來損傷。有些病例是一定要給專業的正畸醫生做的。排除掉這些不能碰的病例,其他的我們再來討論。

在優秀正畸醫生資源非常稀缺的條件下,其實應該鼓勵各種口腔醫生都來嘗試隱形矯治,畢竟這是能盡量降低正畸門檻的技術跨越。隱適美作為行業的領頭羊,美好的願景就是他能帶頭制定一些規範。如果能做到複雜病例不要碰交給正畸醫生,其他的簡單病例都可以分擔。專業正畸醫生不會被龐雜的簡單病例轟炸可以專心複雜病例,全科醫生可以分擔各種簡單病例,隱形矯治大發展,三方共贏又何樂而不為呢?

(2)數字化、人工智慧的幫助

上文說到,正畸其實還是一個很粗糙的學科,有大量的東西都沒有完全搞清楚。垂直向控制需要壓低上後牙嗎?牙套臉到底什麼原因?正畸造成的骨開窗以後複查會不會消失?……這些東西還沒有金標準,就應該正畸醫生自己來研究,來發文章,來確定,而不能依靠隱形矯治公司給你定金標準,牽著醫生的鼻子走。

但是正畸醫生應當擁抱數字化的大潮,不應當排斥。就像 @Edwin 談到的,當口掃就像自拍一樣方便的時候,把每個節點都連在一起,就能更清晰地描述牙齒的移動和牙套設計的移動的對比,就能進一步改進設計以及牙套的效能。

美是可以測量的嗎?美是一種感受,但是數據足夠多的話,美也是可以測量的。數字化浪潮說不定能幫助我們完成對美的定義,收集面部所有數據,可以判斷高角病例怎麼美,低角病例怎麼美,鼻子高的怎麼美,下巴突的怎麼美,建立一套個性化的美觀指標。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們可以利用科技的進步帶給我們研究的便利,好好把握,讓正畸事業更上一層樓。


正好今天隱適美全球患者數量過600萬……不知道這個提問是不是無意之舉。

不管這個提問出於什麼目的,我想這至少這是我的夢想,太多次說過希望有一天我的職業能被人工智慧取代。今年隱適美中國峰會會後我跟兩位隱適美總部來的工程師吃飯聊天的時候,他們演示了準備上線的在線笑容評估,模擬正畸後的牙齒和面容。

期間聊天能感覺到他們在涉及到接觸消費者這方面的措辭還是很謹慎的,(當時背景是隱適美投資了SmileDirectClub這個項目,其關鍵點就是跳過正畸醫生,由患者到店評估模擬牙齒矯正,然後廠家直接郵寄矯治器完成佩戴。並且第一家實體店也在美國開業。這一些列動作遭到美國正畸醫生們的抵制,並且受到美國正畸協會的起訴。)當時我主動提出希望他們能在關鍵環節有所突破,這樣我們正畸醫生就解放了,可以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了。他們聽了挺意外也挺感興趣。

當時阿爾法狗代表的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給我很多想法。過去隱形矯治的大數據是基於術前術後兩個時間點(如果有微調或者術中取模建模會多幾個節點),單從這幾個點的牙齒變化去評估矯治器的力值、附件的表達等等不現實(所以這些只能在實驗室里完成),治療的中間部分完全是醫生來操作,由醫生來掌握,也只有醫生知道發生了什麼,甚至可能醫生術中換了別的矯治器,解決了幾個問題後又換回隱適美,從結果上看可能這個治療是很好的,但實際並非如此。諸如此類,時間截點少,那麼這樣的大數據就沒有意義。好比跑馬拉松,如果你只在起點和終點設兩個檢查點的話,中間怎麼跑繞沒繞近路、有沒有租個單車騎了一段等等都無法判斷,成績的可靠性並不高。所以,圍棋中的智能學習可以實現就是每一步棋都可以被記錄,被反覆對比模擬。

當時隱適美旗下的口內掃描儀iTero在國內上市,這個東西的革命性就在於它可以更容易的獲得患者的牙齒數據,因為掃描速度快,幾乎無成本,每次患者複診都可以進行一次牙齒掃描,這在過去取硅橡膠模型的年代是更本無法實現的。有了更多的時間節點,就更容易找到問題的根源在哪裡,過去某個牙齒移動不到位通常都是由醫生憑經驗來解釋問題出在哪,或者好點的話可以通過定期的牙齒照片來對比判斷,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經驗並且伴有主觀猜測,很難聚焦哪一個點出的問題,現在術中多了很多節點的牙齒記錄數據,這些記錄匯聚到一起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價值。比如某一個優化附件總是脫位,如果有脫位前後牙齒移動的數據,大數據端可能就會發現所有使用這個附件的牙齒在移動前按計劃IPR的大多都沒有脫位,而延遲IPR的基本都脫位了。這樣更精細的局部的大數據對治療更有指導意義。

當時除了客氣的祝福我也提了幾點我的想法,順著上面的思路我說當口內掃描如果能像我們用手機自拍一樣方便的時候,計算機的學習能力才可能有發揮空間。那時患者可以上傳每一副牙套的牙齒位移,甚至每一天牙齒的變化都可以被收集。我們完全可以做出一個牙齒移動的軌跡動畫,對比施力的的動畫(clincheck),配合600萬患者的大數據,很多技術難點都可能被突破。所以,想要跳過醫生,這一點必須突破,就是需要接觸患者,把患者轉換成可以分析的數據,節點越多越能描繪出清晰、真實的情況。這一點早晚可以實現。

其次,說說「取代」這件事,跟所有行業一樣正畸醫生也存在優勝略汰,隨著技術的進步、流程的優化,醫生的接診能力在不斷增大,也就意味著好的醫生可以看更多的患者。極端來說,如果一個城市公認的頭牌名醫有能力接診所有的患者的話,那意味著理論上其他醫生都會失業。這種能力的突破就是在技術層面,比如題主提到的隱適美這樣的科技公司。這可能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取代」吧。即便有一天AI可以完全代替醫生的工作,那麼在AI程序和人之間還是需要一個崗位來連接,那時候正畸醫生可能實質上就是「牙齒智能矯正使用指導員」,whatever,還是得有人來做這事。兩者關係就很像農民種地,過去自己拿鋤頭來,現在有農耕機,農耕機也得有司機啊,未來即便無人農耕機,也要有人維護機器、遠程遙控機器啊,只不過以前的農民頂著烈日,未來的農民空調房裡操作著智能機器。

最後,看病求醫是一件帶有情感訴求的行為。醫院裡有太多人情、人性的故事,人類能戰勝疾病、能接受生死很多時候是陪伴者的鼓勵和安慰,這是需要一對一完成的,這是冰冷機器完成不了的,是人和人之間特有的感覺。

以上都是設想了很遠的未來,直接將科技定義為可以突破所有技術難點的終極形態。回到現實,這一天可能離我們還有點遠。而隱適美目前更只是一個矯治器生產廠家,這就好比提問,雙立人是否能取代廚師一樣,聽起來略有無厘頭。我覺得更可能發生的是,我們在這條路上還沒走完,其他科技的在底層技術上的突破,可能會讓整個行業消失。比如如果我們發明出骨骼被某種儀器照射後就會像橡皮泥一樣被塑形,然後再照射就變堅固。那麼靠骨改建牙移動的正畸醫療就直接消失了,那時候的「正畸醫生」可能就是另一群像泥人張那樣的手藝人了,順便給你捏個錐子臉,連整形醫生都失業了……哈哈


謝邀!此時此刻正在某大品牌隱形參觀交流。之前一直也在想矯正會不會真的被這些牙套代替,這可能跟醫生會不會替代間接了一下,但其實是一樣的,如果矯正可以不用托槽與鋼絲了,真如所謂的取個模,然後回家戴就行。那麼在法律允許下,正畸醫生的角色作用會被取代或者減弱。就目前來說,隱形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於,材料屬性還沒辦法完全滿足所有案例的解決,畢竟大多數的隱形材料還是軟,就了解的,國產的時代天使稍微硬點,用起來感覺可實現度高一些。第二,隱形很炫酷的一點是,取個模型或者口掃後就能得到一個矯正後的排牙,看起來還很不錯。那麼在牙齒從初始位置到終末位置的移動軌跡,就類似於地圖上搜索路,走哪條路最近,哪條路不堵車,那麼牙齒怎麼去移動呢?我們只看到了牙冠,但是牙根並沒有被模擬上去,即使我們有了CBCT,三維片子的數據,目前貌似全球還沒有一家隱形牙套或者固定矯治器,報道已經把CBCT牙根數據與排牙結合起來了,那麼牙齒移動,最重要的是牙根在牙槽骨內的移動,我們一直都在表面現象想,但每個人的牙槽骨是否一致?密度?厚度?牙齦,牙槽骨的約束狀態是否一樣?。隱形有人說,現在大數據時代,可以計算,特別是如隱適美廠家,有幾百萬的患者數據,以後容易得到一些優先順序的後台技師路徑設置。但是每個醫生水平殘次不齊,而且公司得到的也只是,初始模型,重啟模型,結束模型,但中途醫生做了什麼?上了片段弓,打了釘子?掛了牽引?所以裡邊的數據是極其不真實的。醫生的技術水平,比如輕度二類咬合,常規可能退上頜磨牙向後,是隱形的強項,但有的醫生覺得必須要打種植釘增強支抗,有的人覺得只要掛點二類牽引就行了。所以這個數據越大,以前我覺得會越好。但現在覺得是不是差別或者說謬誤或者說距離真實性越大呢???所以我看隱形矯治是這樣的,就像輔導家裡的孩子做作業,不要心急,要有耐心,總要成長,但是長成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所以如果能解決之上說的問題,那麼隱形還是大有所為的。所以控制病例的適應症吧,如果比較難點的,移動範圍大的,只有患者接受最後可能用傳統矯正來調整的才會給他做。先說到著,頭昏,想到再來說點。


並不會。

但是會瓜分一部分細分領域。

隱適美並不萬能。沒有醫生的幫助還是會寸步難行。很容易出問題。

如果隱適美在開實體店,我認為會加速它的消亡。

我們未來的門診隱形矯正是在自己門診內完成的。

CADCAM正畸軟體,3D印表機,愛科特壓膜機,口掃儀。

這是一套廉價解決方案,會為愛美人士帶來更廉價的隱形正畸體驗。

只要有一個經過培訓使用這套軟體的正畸醫生,和一個助手,便可以完成這些病例。

這些在我們的有些口腔連鎖醫療機構已經開始使用了。

未來的隱形矯正不叫隱適美,會有很多名字。隱適美不能形成科技代差,那隻能掙扎幾年。

隱適美的實體店是它尋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嘗試。但很可能不會成功。


隱適美已經有實體店 是跳過牙醫這一環 直接就是跟病人直接對話 取模型 戴牙套 然而已經出了事 還挺嚴重 你們可以去網上搜這個新聞


推薦閱讀:

TAG:醫生 | 口腔醫學 | 牙科 | 牙齒正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