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都挺好》結局都能"大圓滿",我還能說什麼呢?

你最近生氣了嗎?

如果沒有,那估計你是沒看熱播電視劇——《都挺好》

名叫《都挺好》,其實這個劇里哪哪都不好。

01

故事圍繞老蘇家一家人展開,以強悍幹練、重男輕女的母親去世為開頭。

窩囊了一輩子的父親蘇大強,要在?

人在美國、斯坦福畢業的老大蘇明哲

常年啃老、重度媽寶的老二蘇明成

和與家裡決裂的女強人蘇明玉

三個兒女子之間,選一家去養老。

蘇大強選擇了跟大兒子去美國,但辦簽證需要時間,於是先住到了二兒子明成家。

於是,蘇家這堆破事兒,就一個接一個的冒了出來。

這不是「正午陽光」這家影視製作公司第一次操刀重男輕女題材,此前《歡樂頌》里的拜金女樊勝美,至今仍是這個領域的著名IP,可謂聞者鬧心,見者憋氣

這一次,雖說三女兒蘇明玉才是主角,但一家老小各有各的性格問題,各自的問題都能從父親或母親那裡找到源頭。

這次「正午陽光」的野心更大,著眼的是覆蓋面更廣的問題——原生家庭

02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於父母的家庭,兒女還未組成新生家庭時的狀態。

它是孩子幸福和不幸的開端,也是成年後行為舉止的起點。

電視劇里,原生家庭給蘇家的三個孩子打下了不同的烙印:

蘇明哲佔用了最多的家庭資源,上了斯坦福,成了精英,是蘇家的門面擔當。

也正是因為這樣,養成了自大、好面子、凡事自己做主、不與人商量的習慣。

放了領導的鴿子自信地覺得不會被裁員,虛報年薪,擅自決定將父親接到美國、給父親買三室一廳的房而不跟妻子商量。

但實際上,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人情世故,大到擇業治家,都要妻子吳非生拉硬拽把他拽到正軌上。

否則,蘇明哲早不知道進了多少坑。

蘇明成佔了家裡最多便宜,仗著一張巧嘴,哄得老媽給房給錢給靠山,把他養成了一個媽寶。

事業無成,遇事逃避,在跟父親的摩擦中,動不動就把妻子推到主戰場,自己縮在後面,這一點,像極了父親蘇大強

被原生家庭傷得最深的是蘇明玉,她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是徹頭徹尾的輕視:

小哥哥們吃雞腿,母親讓她看著;

哥哥讀書花錢,母親砸鍋賣鐵也要供,她想要一本練習冊,母親說她不是那塊料;

哥哥上學家裡賣房,哥哥結婚家裡又賣房,母親都沒知會她;

她要考清華,母親說女孩子沒必要;

她跟哥哥吵架離家一夜差點自殺,母親沒找她...

於是,她下定決心跟蘇家一刀兩斷,十年沒回家。

但蘇母過世後,40萬的喪葬費是她出的,給父親買幾萬塊的衣服眼都不眨,大哥失業她幫忙找工作,就這樣,二哥還覺得她是白眼狼,不過是「有幾個臭錢」

很多人看了劇情,說編劇誇張狗血,9102年了哪還有這麼極端的重男輕女

但還記得去年震驚全國的深圳虐童案?

這不就是發生在當下,發生在身邊的,父母兒子聯手,對女兒赤裸裸的壓榨欺辱么。

現實永遠比藝術加工更殘酷。

劇里還算好的,好歹蘇母講明不要明玉養老,我不給你,也不要你的。

生活里,多少父母和兄弟不給女兒應有的家庭資源,還榨女兒的血汗。

明玉好歹有十年時間甩開了蘇家,成為了工作上成功的人。

多少現實中的女孩,從小被灌輸不用出人頭地,太優秀不好嫁人,穩定地結婚生子伺候公婆父母。

闖蕩是兒子的事兒,女兒要守在父母身邊。

最後,就是把女兒當財產那樣,捆綁著高額的彩禮,扼殺著她們的婚姻自由,去「賣」掉。

還有多少父母,家裡有事的時候,找女兒出錢出力,家裡沒事的時候,逢人就誇兒子的好。

現實中的重男輕女,不是一重一輕,是一正一負。

兒子是家裡的寶,女兒是拿來奉獻的。

也有的老人,自知年輕時苛待了孩子,老了用一句「都過去了」來跟女兒和解,再用親情和義務綁架,卻沒想自己的責任盡到了沒有?

凡事皆有順序,母慈才子孝,兄友才弟恭。

03

當然,重男輕女只是社會上部分人的行為。

在當今的文明社會,多子女家庭中,可能少有如此極端的厚此薄彼,這也只可能真是電視編劇的誇張手法。

可是,據心理專家指出,在兒童時期,父母即使是有很輕微的「偏心」行為,也會對孩童的造成深遠影響,絕不容輕視。

因此,我們不能光看到重男輕女,而忽視了更大的問題:父母的偏心

事實上,隨著現代男女地位變化,男孩不一定就是那個被重視的存在

就像在《家有兒女》里,劉星就是相對被母親「輕視」的那個,因為他是劉梅親生的,打斷骨頭連著筋,所以不需要像對待小雨小雪那樣小心翼翼。

「完美的乖小孩」也不一定就是被重視的存在。

美劇《我們這一天》里,大哥凱文有很深的心結——他是家裡最不被重視的一個。

因為父母總要關心肥胖的妹妹有沒有偷吃東西、領養的弟弟有沒有被排擠,而他健健康康,長相帥氣,擅長運動,似乎是一個不需要父母關心就能長大的小孩。

對於很多沒當過父母的人來說,他們無法想像的是:父母分輕重,是有很多標準

可能是性別,

可能是血緣,

可能是健康狀況,

可能是學習成績,

甚至僅僅因為出生順序。

不管是基於何種標準所引起的「偏心」,被輕視的那一個,都會十分難過。

一個人,假如在整個童年時期都在「輕視」中長大,這份心結,不會因為長大就遺忘,甚至可能愈演愈烈,成為一個不知道哪天就會爆發的情緒炸彈

在電視劇里的劉星和凱文是幸運的,他們感受到了「薄彼」,也同樣感受到了父母的愛,並且當父母發現了這一點,願意反省,也願意努力改正。

而蘇明玉,只能夜晚在浴缸里入睡,獲取從小缺失的安全感,喝多了一遍又一遍地念叨「憑什麼瞧不起我」。

在昨晚的大結局中,蘇家三兄妹神奇的不計前嫌重歸和睦,蘇大強更是賺足了眼淚,明玉也選擇了和解。

彷彿所有的委屈都「煙消雲散」,最終屈尊於這樣一句話:「都是一家人,還能怎麼樣呢?

是啊,還能怎麼樣呢?

又能怎樣呢?

只能歸結於心中的怨念放大了情緒?

我覺得不是……

最後,我仍然希望能有一個劇,不要高呼「家人間沒有對錯」,最後大團圓結局。

因為有的傷痛,種下了很難釋懷。

而在很多時候,所謂的「合家歡」,不過是「有人委屈,有人求全」罷了……


推薦閱讀:

TAG:都挺好(電視劇) | 姚晨 | 倪大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