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歷史的見證—汾酒

山西地處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搖籃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農業的重要基地,特別是汾陽一帶晉中平原地區,早在三千年前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糧食生產。

汾陽市素有"秦晉旱碼頭"之稱,處於太原經濟圈節點,與孝義、介休共同構成太原經濟圈次中心。汾陽是著名的酒都,聞名遐邇的汾酒、竹葉青產地、中華名酒第一村--杏花村就在汾陽。

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產於汾陽杏花村,其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回味悠長等特色而著稱。

汾酒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據《北齊書》云:「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汾清是當時汾酒的名稱。

唐代,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山西晉中一帶是當時經濟、文化發展較快的地區,被譽為「甘泉佳釀」的汾酒也有了較大發展。

明末,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進攻北京,路過杏花村,傳說當地老百姓十分歡迎他,起義軍駐留三天,村民把汾酒獻給起義軍,李自成飲後,認為汾酒是盡善盡美,遂把杏花村改為「盡善村」。1953年人民政府決定,恢復杏花村的原名。

汾酒的神話傳說,少不了醉仙居酒樓。

醉仙居是有名的酒樓,以酒的質量上乘聞名於世。店主人殷勤接待八方來客,前來酒樓飲酒的人絡繹不絕。有一天,有一位老者來喝酒,口稱沒錢但要喝酒。店主人對他十分熱情,端上了好酒。

老者喝了不少酒,似乎有點醉意,拉住店主人的手,走到院里的井旁,說:「這是做酒的水井嗎?」店主人說聲「是」,話聲剛完,不料老者哇地一聲,將肚子里的酒全吐到井裡去了。從此,井水變得芬芳郁冽,這就是「古泉井」。

杏花村的古泉井,群眾稱為「仙井」。至今古井亭上還有山西戲曲作家傅山題字匾:「得造花香。」旁有「申明亭酒泉記」,云:「近卜山之麓有井泉焉,其味如醴,河東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祿俗梨春不足方其清冽。」稱讚井水水質之好。

1875年汾陽王姓鄉紳,在杏花村創立了「寶泉益」酒作坊,以產「老白汾」酒而聞名於世。1915年其兼并「德厚成」和「崇盛永」而易名為「義泉泳」。是年,「老白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甲等金質大獎章。

在中國愛喝汾酒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文人墨客。據說郭沫若是唐代山西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四川省樂山市沙灣鎮郭沫若舊居里,至今還掛著「汾陽世第」的黑底金字牌匾。他本人少年時代也曾在課本上自署「汾陽主人」。

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作為「汾陽主人」,第一次踏上汾陽的土地。當他來到汾酒廠時,早已被久遠就聞到的酒香所吸引,他興緻勃勃地觀賞了汾酒、竹葉青酒生產流程的全過程。

家鄉人民淳樸好客的性格深深打動了他,在包裝車間,他一定要親手參加勞動,包裝汾酒。一個老師傅細心給他講解後,他便認真地鋪平第一張包裝紙,包好了,但不理想;又包了一個,稍好點;第三個,完全符合要求。

他一口氣包了8個才罷手。郭老對大家說:「喝酒人要想到做酒人的辛苦,你們的酒遠銷五大洲,為國爭了光,謝謝你們啦!」

中午,酒廠擺宴為郭老接風。當大家正要舉杯痛飲時,郭老的隨行醫生出面干涉了:「您的身體可不允許多喝酒咽!」郭老幽默地說:「到了家鄉不喝酒,真是枉有此行,今天我就不聽你的了。」

一直喝到半醉,郭老才停斟。當主客都以為郭老要休息時,郭老卻突然詩興大發,為了感謝杏花村人的盛情,他揮毫寫下了「杏花村裡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紅霞成陣軟綿綿。折衝樽俎傳千里,締結盟書定萬年,相共舉杯酹汾水,騰為霖雨潤林田。」的千古名篇。

杏花村汾酒廠所在地,古稱八槐街(汾酒原產地)。

八槐街頭種八槐,八洞神仙進村來,神仙飲酒酒更美,人壽年豐樂開懷。這些槐樹枝葉繁茂,其中一棵槐樹長得特別挺拔粗壯,人們說,那是「八仙」中最愛飲酒的呂洞賓栽的,所以叫它「洞賓槐」。

如今,在古老的「八槐街」上,汾酒煥發出全新的生機,成為中國酒界最具文化影響力的白酒之一。昔日的露天戲台,已被一座座現代化的建築所替代,汾酒工業園區已成為山西旅遊業的著名景區。人壽年豐的憧憬也已經變成了現實,而飽經滄桑的「八槐街」,正是歷史的有力見證。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TAG:汾酒 | 山西 | 汾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