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考古日報Vol.210] 秦末漢初雍王之都廢丘究竟在何處

 當年為牽制劉邦,「楚霸王」項羽大筆一揮,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這便是三秦的由來。

  繼櫟陽城遺址的發掘工作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團隊在陝西西咸新區東馬坊遺址的發掘工作又有了新的發現。

  「結合考古遺迹、遺物和相關地理環境信息,並結合文獻分析,我們認為該遺址為戰國中期至西漢時期的高等級建築遺存,或為秦漢之際文獻所載的項羽所封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 劉瑞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出土陶罐發現疑似「廢丘」字樣

  陝西省西咸新區的秦皇大道項目途經灃西新城東馬坊村。在秦皇大道東馬坊村段施工前,劉瑞帶領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從2018年7月開始對該段工程佔地範圍內的遺存進行大面積搶救性調查和發掘。

  經過近4個月的發掘,考古隊清理確定夯土建築基址3處、水井22口、灶15座、灰坑70處、墓葬1座。22口水井中,戰國秦漢時期的有15口,唐宋時期的有7口。此外,在出土的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上,發現有「左宮」「右宮」「大匠」字樣的陶文。

東馬坊遺址出土的瓦當 圖片來自受訪者

  劉瑞介紹,「左宮」「右宮」推測為「左宮司空」「右宮司空」的簡稱,宮司空和大匠都是秦漢時期負責大型宮殿建築營建的主要職官。在已有的考古發現中,雖然在秦咸陽宮遺址、秦始皇陵遺址、秦阿房宮遺址等秦漢宮城、陵墓中零星發現前述陶文,但僅有阿房宮遺址同時發現前述3類陶文。

  「從建築時代看,該遺址營建的時間應早於阿房宮,但參與營建的機構規模卻與阿房宮相當,顯示出該遺址建築始建時應有相當高的建築等級。」劉瑞指出,遺址水井清理出土的陶罐上還發現有「灋丘公」三字,「灋」和「廢」相通,「灋丘」即是「廢丘」。

  儘管發現遺址建築等級高,還發現疑似「廢丘」的字樣,但考古隊也不敢輕易下結論認為該遺址便是雍王之都廢丘。因為,根據文獻記載,主流觀點認為古書中的廢丘與槐里是一個地方,大致在今天的陝西省興平市南佐村一帶。

地理環境為廢丘之戰引水灌城提供了可能

  在完成發掘區內遺迹清理後,考古隊以現存夯土建築為中心,開展了大範圍的考古勘探,發現了遺址的環壕遺存。確定在一號建筑西面向西320米處有一條南北向填滿淤泥的壕溝,北面向北347米、東面向東497米處均發現大面積淤泥。

  大面積淤泥顯示該遺址周圍曾經有水面存在。劉瑞指出,從文獻看,劉邦奪取三秦時與章邯的戰爭中,廢丘之戰的最大特點是「灌」。這說明廢丘旁應有充裕水源,且地勢相對低洼,適用水攻。

  「從東馬坊遺址看,四周圍繞寬闊水面,遺址中心僅比周圍高不到1米,所在區域南高北低,由南向北約有2米左右的高差。遺址向南約930米是古灃河河道,從灃河引水很容易實現『灌』城。」劉瑞分析道。

  在收集整理東馬坊遺址相關地址環境信息的基礎上,考古隊通過數字模擬的方式驗證了當時在該遺址上實施引水「灌」城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反觀位於興平市的南佐遺址所處的地形,不太可能出現引水倒灌的情形。南佐遺址所在地海拔大體在404米左右,地勢較高且敞闊,沒有緊鄰河流。該遺址向南約3.3公里是現在的渭河河道,但渭河河道目前海拔約396米。考慮到歷史上渭河不斷北移,秦末漢初時期渭河河道可能離南佐遺址所在地更遠。

  文獻記載,「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廢丘」。劉瑞認為,廢丘的確定,對探尋周懿王的都城犬丘提供了重要線索,對西周都邑的探索具有重要價值。

(圖文轉自:《科技日報》2019年1月25日第05版)

推薦閱讀:

TAG: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