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下海抓毒蛇、沙漠挖蠍子,為拯救世界科學家變身毒液獵人

說起毒液,我們可能想到的是漫威里那個亦正亦邪的超級英雄,但今天狂丸要介紹的是現實中的「毒液英雄」——Zoltan Takacs博士。

Zoltan Takacs博士出生於匈牙利,是一位著名的毒理藥理學家。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入地球上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最危險的動物、取得最致命的毒液

目前Takacs已經去過184個國家和地區,只要你說得出名字的毒物,他都很樂意去抓。這聽起來有點像在玩寶可夢,當然抓捕獵物用的不是精靈球。

在收集毒液的旅途中,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是他最喜歡去的地方。他會在寒冷的夜晚去沙漠里抓蠍子。「如果你不喜歡這種危險的動物,就不要在沙漠的晚上打開UV燈,因為你不知道這裡會有多少蠍子在你身邊」。

蠍子體內有發光物質,在紫外線下會更明顯

蠍子的毒素很有用,一種名叫「死亡追獵者」的蠍子有望被用於腦瘤手術。它毒液里的某種成分能讓腫瘤細胞亮起來,這有助於醫生們精確切除腫瘤

在野外尋找毒物對Takacs博士來說是一種樂趣,每當發現自己的獵物時,他就異常興奮。

下圖是他發現的一隻蜥蜴,它們是沙漠里的常客。研究人員發現,蜥蜴毒液中的一種成分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目前已有的降糖藥物「艾塞那肽」,就是提取自一種墨西哥蜥蜴的毒液。

Takacs博士最常接觸到的動物是毒蛇。在實驗室里他有最齊全的設備,但是在荒郊野外想要抓住毒蛇,能依靠的只有一根棍子和砍刀。

響尾蛇的毒液歷經了數百萬年的進化,只需要幾滴就能將人置於死地,所以Takacs博士建議不要靠他們太近。

首先瞅准機會用棍子壓住蛇頭。

再用手去掐住蛇的頭部,這時候也不能放鬆,得用棍子抵住它的下顎。

在放回箱子里的時候一定要快速把手收回來,因為你不知道一條蛇的彈射力有多強。

關上箱子的時候則用棍子分散它的注意力,趁蛇一個不注意立馬用蓋子把它「封印」起來。這一系列驚險操作,無論哪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讓人命喪野外。

體會一下攝像師的恐懼

獵物抓到後就到了重頭戲——採取毒蛇的血液樣本。首先要把毒蛇的上半身套進一個透明的管子里,這是為了避免檢查蛇的身體時被咬到。

然後要尋找蛇的心臟,為此Takacs博士需要一寸寸的摸索響尾蛇的鱗片。這有點像是在給蛇把脈,不知道博士有沒有摸到過蛇寶寶。

蛇的心臟跳動會傳到表面的鱗片上

找到心臟的位置後,Takacs博士要掏出針筒小心翼翼地扎進去,這是為了避免傷害到毒蛇。

樣本採集完了以後,Takacs博士會將這些「志願獻血者」放歸大自然。

響尾蛇:我的獻血證呢?

這些抽取到的血液樣本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分離出每種毒素的遺傳藍圖。Takacs博士的工作就是儘可能多的收集樣本,這樣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毒素資料庫。

可能下一次他手裡拿到的就是一種危險疾病的解藥

美國目前最有效的三種心臟病藥物裡面,有兩種的有效成分是來自蛇類的毒液。Takacs博士說「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毒蛇,但無論怎樣,它們的毒液卻可能拯救你的性命」。

採用侏響尾蛇毒液成分的心臟病藥物

所以,是什麼原因讓Takacs博士如此痴迷毒素,沉迷在這樣危險的工作中?都說「3歲看大,7歲看老」,Takacs博士跟毒液的緣分也是小時候結下的:他從小就喜歡把蟾蜍、蜥蜴和小蛇之類的動物帶回家

與大多數家庭不同的是,Takacs的父母並沒有阻止這種奇怪的愛好。結果萬萬沒想到的是,在Takacs14歲的時候,他帶回來了一條毒蛇......然後被它咬了。

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被蛇咬的經歷,不過更悲劇的是,在注射了抗毒血清後,他發現自己對解藥過敏......

命大的Takacs並沒有因此掛掉,而是幸運的活了下來。但又與眾不同的是,這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並沒有讓它對毒蛇、毒液感到害怕,反而激起了他對毒液致死、藥理學的好奇,他想通過知識與冒險去探究「為什麼將毒液注入動物體內會讓它們在一分鐘之內死亡」。

痴迷毒素,小夥子你很危險啊

憑著這股好奇,Takacs一路攻讀藥理學,並成功拿到了博士學位,之後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教職。但為了能專心去收集毒液,他辭去了工作,走出校門,並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自己的腳印。

沙漠里的Zoltan Takacs

從此南美的熱帶雨林,非洲的大草原和廣闊的太平洋,都變成了Takacs博士的「工作場所」,嚴峻的工作環境讓一位科研人員轉職成了全能的冒險家。

貝爺點了個贊

除了科學家的本職工作,他還有一堆「狂野」名頭:飛行員、潛水員、國家地理學會新興探險家和野生動物攝影師···開飛機、潛水、騎驢樣樣精通:

正在駕駛飛機的Zoltan Takacs博士

正在駕駛飛機的Zoltan Takacs博士

正在捕捉海蛇的Zoltan Takacs

持槍深入亞馬遜雨林的Zoltan Takacs

Takacs博士(後)和它的驢在帕米爾高原

然而儘管Takacs博士精通各種生存技能,但在工作中依然險象環生,光是被毒物咬傷就已經發生過7次了。比如在2008年的時候,他在亞馬遜雨林里就被一條蛇咬傷了,這次幾乎讓他命喪異鄉。

但好在Takacs的同事及時用小船把他運到了巴西的一家小醫院裡。當得知自己不會死後,他就拿起了相機,開始拍攝醫院裡被蛇咬傷的其他患者。

Takacs博士和當地人

在2003年的時候,他在非洲的雨林里遇到了一頭大象,Takacs跟它僵持住了。嚮導讓他呆在原地,然後自己過去安撫大象離開,這才避免了一場踩踏事故的發生。

象:你瞅啥?我可沒毒

對於Takacs博士而言,最有驚無險的一次應該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捕捉噴毒眼睛蛇。這種蛇可以將毒液噴射出接近4米的距離並命中對手面部,更誇張的是能連續噴上40~50次。它的毒液乾燥之後同樣十分危險,變成粉末後很容易進入眼睛和開放的傷口裡。

聽說你喜歡毒液,啊呸

聽說你喜歡毒液,啊呸

為了捕捉這種毒蛇,Takacs博士給自己臉上套上了一個透明的塑料面罩。等到辦完事後,他跑到最近的小溪里把自己徹底洗了一遍。

Takacs博士的面罩

Takacs博士的面罩

除了野生動物,人類也是他工作過程中的威脅。Takacs第一次明白這一點是在希臘和保加利亞的邊境,因為尋找毒液的行動過於靠近軍事設施,他被當局以間諜的罪名逮捕

第二次是在寮國尋找眼鏡王蛇的時候,他遭遇了當地的內戰,最後不得不依靠直升飛機來逃離戰區。

跟武裝分子打交道是冒險中的常見狀況

第三次是前往菲律賓南部的海域尋找海蛇。由於當地海盜肆虐,他不得不找了一些僱傭兵,以免潛水結束時被海盜們包圍。

「為了安全,僱傭一兩個士兵還是很划算的」

跑到世界各地去尋找毒液對於Takacs博士而言,不僅僅是兒時的興趣使然,這也是一項對人類十分重要的科研工作。

非洲叢林里的「辦公室」

Takacs博士估計自然界中存在2000萬種不同的毒素,已被發現的只有10000種,其中只有500種被徹底研究過。但就是這500種裡面就已經衍生出了12種藥物,目前正用於治療血壓,心力衰竭,心臟病和糖尿病。

為了能更好地研究這些毒素,Takacs博士與生物物理學家Steve Goldstein合作,根據從自然界獲得的樣本創建了毒素庫,他稱之為「世界毒素銀行」。

憑藉這個龐大的資料庫,毒理藥理學家們可以測試這些毒素,以便找出最有希望用於醫藥用途的成分。採用Designer Toxins的編目技術則可以創造大量的變種,並加快開發新療法的開發。

例如,他們將來自三種不同蠍子毒液的毒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設計毒素」,有望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種不同種類的蠍子毒素混合產物

Zoltan Takacs表示,推出一種新葯一般需要7到25年,但最關鍵的一步是確定或創造具有藥物所需特性的毒素成分。所以,他收集毒液的旅程還將繼續。

或許,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在銀幕上拯救世界,他們更多的是在實驗室和叢林里挽救著無數的生命

(文章中素材均來源於網路,僅供交流學習使用)


推薦閱讀:

TAG:毒蛇 | | 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