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吃別嘌醇後尿酸降了,但肌酐升了,這是怎麼回事?
答:最好去做幾個檢查,先分清高尿酸血症的類型,再看看是否有其他腎臟疾病。
20世紀中期,別嘌醇的研發成功,是痛風治療史上里程碑式的發現,它的意義在於證明了「抑制尿酸合成路徑的關鍵酶,尿酸合成減少」這一設想是正確的,並因此帶動了後來一系列抑制尿酸合成藥物的研發,豐富了痛風的治療手段。時至今日,大多數的痛風指南仍然將別嘌醇列為痛風降酸治療的推薦藥物。
別嘌醇的基本藥理是競爭性抑制尿酸合成過程中的關鍵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阻斷次黃嘌呤和黃嘌呤轉化為尿酸,同時,別嘌醇被氧化代謝後,也發揮著降低血尿酸濃度的作用。不過,別嘌醇的使用可能增加尿酸前體物質——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血中濃度,所有的抑制尿酸合成藥物,包括非布司他在內,都存在這個問題。
除了降尿酸,別嘌醇具有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對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這一作用並非通過降低血尿酸水平來實現,而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結果。別嘌醇可用於幾乎所有原因造成的高尿酸血症,特別適用於:飲食控制後24小時尿酸排泄量仍升高的患者;對尿酸促排葯治療反應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有尿酸性腎結石的患者;痛風石性痛風;繼發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風。
由於別嘌醇對黃嘌呤的親和力較弱,再加上不是精準抑制,所以需要重複大劑量給葯才能維持作用。一般情況下,別嘌醇的初始劑量為50到100毫克,每日1次。每2到5周漸增劑量,漸增至100毫克每日3次,或300毫克每日1次(推薦劑量)。不過,由於最近幾十年年人類體重的增加和體型的變大,常規劑量的別嘌醇已經很難讓痛風患者的血尿酸達標。
200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推薦劑量下的別嘌醇,用藥兩個月後的尿酸達標率只有26%,劑量加倍兩個月後,尿酸達標率升高到了78%,且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因此,歐洲痛風指南在2011年推薦,別嘌醇的使用劑量最高可達800毫克每天。雖然目前別嘌醇的使用劑量傾向於超過常規劑量,但當每日400毫克仍不能將血尿酸濃度降至目標水平時,應該尋找並糾正導致高尿酸血症的其他因素。
別嘌醇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藥物熱、腹瀉和皮疹等。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別嘌醇超敏反應,合併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女性和老年痛風患者是超敏反應的高危人群。痛風患者服用別嘌醇後肌酐水平升高,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分清高尿酸血症的類型。對於尿酸排泄能力低下的痛風患者,使用別嘌醇降酸時,容易增加別醇醇的血中濃度,藥物的蓄積可能會導致腎功能的損傷,也會增加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因此,在選擇降尿酸藥物時,最好先分清高尿酸症的類型,是屬於尿酸生成增多,還是尿酸排泄有障礙;
2、別嘌醇劑量過大。按單位面積計算,腎臟是人體各器官血流量最大的一個,因而大量的藥物可進入腎臟。別嘌醇主要通過腎臟排泄,使用大劑量的別嘌醇,腎小管內的藥物濃度增高至中毒濃度時,可直接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從而導致腎功能損傷,肌酐水平升高;
3、體質原因。藥物的腎損傷和個人體質也有關係。比如,其他腎臟疾病增加了對藥物損害的易感性,低白蛋白血症增加了遊離型藥物的濃度,腎功能不全又使藥物的半衰期延長,特殊人群如嬰幼兒、老年人的腎臟儲備功能較低,等等。
推薦閱讀:
TAG:痛風 | 血尿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