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太低的父母,對孩子要求更多

01

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很容易緊張焦慮,容易急躁和惱怒,一不順心就發脾氣,無論是自責還是抱怨他人,都給人很有壓力感。

這類人成為了父母之後,很可能會經常經歷這樣的場景:

早上起床,媽媽不耐煩地催著孩子快點收拾書包、吃完飯、系好鞋帶出門。

爸爸開車載媽媽上班和孩子上學,遇到交通事故造成堵塞,煩躁地抱怨著不合理的交通制度。

孩子突然想起作業沒拿,媽媽看著時間頓時暴躁起來,在返回家的路上不斷指責孩子:「你怎麼這樣粗心啊!都說多少遍要檢查書包了,還是落東西!你這樣以後能幹什麼!你讓我上班都要遲到了……」

聽到媽媽和孩子的爭吵,爸爸嘗試寬慰他們幾句,但眼見媽媽還是生氣,孩子更是委屈地哭了起來,爸爸失去了耐心,不耐煩道:「行了!別一大清早的就吵呀吵!我不也是上班要遲到了,我都沒說什麼。還有你,一點小事哭什麼……」

爸爸的生氣讓媽媽更是生氣,轉向爸爸指責道:「發生這種事,你也不是沒有責任。每天都是我在照顧孩子,給他想這想那,你呢?回到家裡屁股一坐,什麼都不用管了……」

……

要求、指責、抱怨、爭吵,成了這種家庭的常態。

02

我們會說,這類人的內心是不穩定的

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能量太低,不足以應付困難的事情,所以為了保證內心的穩定和寧靜,他們需要確保外界環境都在自己的期待、預料、掌控之中。因此他們對外界有很多要求。

如孩子出門的速度、路上的車況、被安慰人的情緒恢復等,要在自己期待的範圍內。一旦偏離自己的期待,或者發生無法預料的事情,如交通堵塞、孩子落了作業、被無故指責等,則會很容易聯想到諸多負面後果,感到生活艱難,自己難以承擔,就會激起很多負面情緒如焦慮、煩躁、挫敗、惱怒、恐懼、無助等。

而作為父母,由於孩子弱小,更容易受到控制,所以他們會對孩子有更多要求,要求孩子乖巧懂事,順從聽話,不哭不鬧,學習不用操心,成績自然能夠優秀,每件事情都能做好,不會出錯,不會給自己造成麻煩……

然而,世事無常,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從來不會完全順從一個人的心意。

於是,越是期待就越是失落;越是控制就越是失控。

倘若父母沒有及時覺察和改變自己的期待和控制,那麼失落和失控會導致更多的期待和控制,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03

當一個人的內心力量不夠時,他們會對外界有很多的要求和抱怨,一件小事都可以升級演化為一場衝突和災難。

他們以為,只要這些不順心的事情不發生,只要交通不堵塞、妻子不發脾氣、孩子不落作業,自己就不會難受了。

他們努力想要避免不順心的事情,用最直接卻是最無效的方式面對,如壓抑、逃避、忽視。如果避免無效,他們會將這些事情視為不該發生的「錯誤」。出於歸因的本能,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對象來承擔這個「錯誤」,或許是宏觀的國家、社會、制度等,或許是某個具體的人事物。

他們不知道,不是因為人生太苦,不是自己的孩子太不乖,而是自己的內心太不穩定,能量太低了,所以不能容忍的事情太多,能夠平和淡定面對的事情太少。

04

為什麼這些父母內心能量太低呢?

一、太多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批判。

「太多對自己的批判」好理解。愛批判自己的人,必然總覺得自己不好,自信心低,對生活就有更多恐懼和焦慮,有很多低能量的情緒。

那為什麼「批判他人」也會消耗自己的能量呢?

因為當你批判別人時,如責罵孩子的粗心,實際上你發出了一個聲明「粗心是可恥的」。之後當你無意中粗心時,你的孩子尤其是你自己,便會用同樣的聲音責罵你自己。

越是苛求和批判別人,你越是苛求和批判自己。

二、認知水平局限。

一件事情,可以從很多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一個困境,可以有很多方法途徑去克服解決。

但如果遇到事情,如孩子犯了粗心,父母卻只能責罵,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因為父母沒有能力去看到孩子粗心背後行為的動機(並非故意惹怒父母),沒有這種意識去寬容孩子的行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是沒有強大的內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去承擔可能的負面後果(如何應對上班遲到)。

因此,他們只能任由情緒的發泄,互相指責。

05

教育的實質,是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教育不是父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如何展現自己,如何為人處世。

那些內心不穩定、能量太低的父母,教給孩子的也是動蕩不安的世界觀。

那麼,父母可以如何提高自己的內心能量呢?

1、覺察自己因為內心不穩定、能量太低而容易觸發的負面情緒。

在相關事情發生的時候,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一段時間。但只要你堅持練習,你就能夠從後知後覺練到當知當覺,甚至先知先覺。

2、在覺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嘗試去看到情緒背後的批判,然後轉化你的念想,放下批判。

你可以用接納的語言告訴自己,例如:

「路上堵車是可以的,交通有時候發生癱瘓是正常的。」

「孩子忘記帶作業是可以的,做事有時大意了是正常的。」

「孩子被責罵生氣、哭泣是可以的,有了情緒表達出來是正常的。」

「上班遲到了是可以的,控制不了時間和事情的發生是正常的。」

……

3、多閱讀,多與他人交流,多去走走、看看外面複雜的世界,開拓你對事物的認識。

當你的認知升級,你就會了解到很多事物存在的合理性,不再輕易去抱怨;你會學習如何去應對、解決一些困境,發現這些都沒那麼糟糕;你會接受超乎自己期待的事情發生,接受讓自己的生活有一點失控,學會順其自然,處變不驚。

你的內心強大了,你向孩子傳遞的就是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若是孩子的內心也強大了,你對他的未來又有何擔憂的呢?


推薦閱讀:

TAG:父母教育 | 青少年成長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