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們終於把沈巍逼走了。
一個愛讀書的流浪者,因為被拍了視頻發到網上,在短短的幾天里成了最頂級的流量網紅。隨後五湖四海的「主播」們聞訊而至,將他里三層外三層地團團圍住。
連著幾天沈巍被拉著合影、聊天拍視頻、有想拜他為師的,甚至有舉著牌子說要嫁給他的。好幾天沒能好好休息的他躲進了一處好心人的店裡,主播們竟在店門口支起了帳篷,邊守著他邊開始自娛自樂地各種作秀。
終於,見識到流量時代「紅」的代價的沈巍跑了。短短的十來天里,他成了一面鏡子,我們社會的膚淺與浮躁一面顯露無疑。回頭來看,叫人唏噓不已。
沈巍走紅,最大的原因還是他「流浪漢」的身份與其見多識廣的談吐給人以很大的反差感。大家把他尊稱為「流浪大師」,但沈巍真的算得上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嗎?說實話,「大師」只能算一個戲稱。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來看,沈巍對自己的認知明確。「我愛學習,也的確讀了很多書,但是問題是這不等於我確實很有文化,或者很有知識。」
沈巍的經歷會讓我想起多年前,木心先生在紐約遇見陳丹青等一眾出國留學的中國藝術家們。先生跟他們談希臘羅馬神話、談歌德、席勒,談卡夫卡、薩特、加繆等人,看著他們茫然的臉,驚問:「原來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啊。」
只不過,當年遇上陳丹青的,是一位能憑回憶理出一部煌煌世界文學史的木心先生;而今天讀過頗多書的沈巍先生面對的,又是怎樣的一群人呢?真的不是沈先生太博學,是相對意義上另一版本的「原來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啊」罷了。
昨天跟另外一位整日埋頭工作的朋友在吃飯時提起這一事件,不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她茫茫然問了一句:「他整天讀書那靠什麼活下去啊?」「撿垃圾,還有就是他是公務員,每個月能領2000來塊的工資。」
朋友很耿直:「那不就是拿錢不工作?沒有人質疑他這樣不合理嗎?」我想了想,其實倒是有的。「但質疑的聲音很快就被網路輿論暴力打壓下去了。如此罕見的一位大師,竟然還有人覬覦他每個月2000塊錢的生活來源。」
在群體性的崇拜大潮之下,又怎麼可能讓人保持最基本的理智思考呢?沈巍都被尊稱為「現代陶淵明」了,這時候你質疑他每月的五斗米來路不正,那不管你的質疑本身有多合理,都是要被罵「沒人性」的。
事實上對於沈巍先生本人和他的生活態度,我是表示尊敬和喜歡的。在這個人人踏著相仿的步伐齊步前進的社會,有自己的追求並且去踐行,更難能可貴的是清晰地認識到踐行會帶來的後果並接受它,我覺得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但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這樣一個不尋常的人物和他的故事呢?我想講一個關於李叔同先生的故事。
當年李叔同先生為了追尋心中的夢想,為了探尋人生的意義而毅然離開學校出家當了和尚。他的校長也是一位很不尋常的先生,在李叔同走後向全校的師生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同學們,李叔同這個人,可敬不可學啊。」
其實自唐朝以來,歷朝歷代都有統治階級和民眾一起給予支持,「養著」一群和尚讀書、念經、悟道的事情。他們攀登的是人類精神層面的一座座高峰,只為找出哲學思想上的那個「終極答案」。
我們自古有「得道高僧」這個概念,古人有困惑時往往踏雪跋涉,叩開寺門請求高僧答疑解惑。因為他們終日讀書思索,普通人腦中突然蹦出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往往早有答案。在這點上,只是另外一種「術業有專攻」的體現罷了。
所以假如人人放棄一切去讀書,去悟道,整個社會必定大亂。「那如果一個和尚很傻,一輩子都沒讀出或者悟出什麼,他不就在吃掉朝廷和世人的供奉么?」還是我那個耿直朋友的問題。
上次遇到這個問題我愣了半晌,後來想想,只能說是的。也許對於他自身來說,他的一生在探尋真理中度過得美滿而幸福,但對其他人或者社會來講,他確實是「無用」的。
那我們看回沈巍先生,其實他更像是一位被迫走上這條道路的,尚未「得道」的讀書人。
而這次網紅事件,也不過是這個流量為王的社會如同殺雞取卵一般的行為。強行把一位思想尚未成熟的讀書人從他的修行之路上拎出來擺弄拍攝了一通,同時干擾和中斷了他的生活而已。
資料來源:
梁文道:迫害那個「流浪大師」,以狂歡的方式
嗶哩嗶哩動畫視頻網:上海流浪漢流浪大師沈巍 合集
推薦閱讀:
TAG:讀書人 | 流量 | 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