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真的喜歡中國菜嗎?
說到中國料理優秀的地方,就是有很多不同的味道,調理方法各式各樣,不會吃膩。
另外,世界各地都有中國餐廳。各個餐廳的料理的味道都會根據那個國家的味道進行一定的改良。例如,日本的麻婆豆腐不放辣椒花椒所以不麻不辣。還有,天津飯、麻婆春雨等在中國沒有的中國菜,在海外確實存在。
當地正宗的中國菜是不是符合口味,真是根據吃的人不同而不同。和國家沒有關係,喜歡中國菜的人真的喜歡。特別是羊肉串,喜歡吃這個的留學生真的挺多。
順便說一下,一直以來我吃了好多好多好吃的中國菜,其中我覺得超級美味的有無錫小籠包、新疆饢包肉、北京烤鴨、雞公煲、火鍋、羊肉串、麻辣燙、哈爾濱啤酒。廣東、四川等等我沒有去過,沒有吃過的料理也有好多好多,所以如果大家有什麼推薦的美食的話,給我評論告訴我吧~~~中國菜太多了,酸甜苦辣咸口味很多,種類多,樣式多多,包容性強。什麼烤的、炸的、拌的、生吃的等等,可以說包含了很多外國菜的做法。什麼日本生魚片、土樂其烤肉、肯德基等,其實中國菜里都有相似的做法。什麼外國人評價的中國菜第幾第幾的都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中國美食是一種文化,不在中國待個幾年根本無法理解。什麼北京烤鴨世界排第幾的更是沒有根據,可要知道北京烤鴨只是中國美食的一個代表,可不是代表最好吃的。要說中國哪個菜最好吃到現在都沒有確定呢,外國人喜不喜歡中國菜,得看他在中國那海量的美食里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了。中國美食是有文化的講究眾口難調,要不中國怎麼有那麼那麼多的美食呢?因為吃的人多了,講究的多了,做法就多了,口味也多了去了。
同僚一群美國人,一個天天早上吃山東煎餅蛋餅,連續吃兩年不換口味,感嘆怎麼有辣么好吃的東西;一個聚餐就喜歡去海底撈,鴛鴦鍋我吃清湯他吃麻辣,還和我搶肉吃,恨不得鍋底拌飯還能吃下兩碗飯;還有一個要離開中國了,帶走的中國紀念品是滿滿一箱老乾媽。。。不勝枚舉。
一部分喜歡,覺得好吃。但是也有相當大一部分覺得油、不健康,不喜歡的。因人而異吧,就是不要把中餐太神話。拍幾個「老外震驚」的視頻根本不足以說明什麼。
說中餐在外國(這裡指歐洲)受歡迎,就像說全世界掀起漢語熱一樣。你說有一些受眾那是確實的,但基本未對歐洲人自己的飲食方式產生什麼影響,就像學中文的老外只是小圈子,其之外完全不受漢語影響。比如考慮幾個問題:
中餐館是歐洲人也開,還是只有華人開?歐洲人自己在家做中餐嗎?賓館的早餐是中西結合還是只有西式早餐?
描述中餐的歐洲文字是華人寫的還是歐洲人自己寫的?反過來我們看西餐在中國的影響:西餐廳是中國人開的還是西方人來開的?中國人自己在家做西餐嗎?賓館的早餐是中西結合還是只有中式早餐?
描述西餐的中文是西方人寫的還是中國人自己寫的?很明顯中餐的影響基本可以歸功於移民,就像 Kebab 一樣;華人較阿人少一些,中餐館也就相應比 Kebab 少一些。西方社會看起來「多元」是因為有移民,但其本族群體文化極其保守,仍處於刀槍不入油鹽不侵的階段。如果要繼續提升中餐的影響力,要麼以軟實力提升其地位,要麼在把中國航母開到萊茵河口並向當地飢餓的民眾散發辣條(想想午餐肉是怎麼在很多亞太地區流行起來的),要麼通過移民把當地華人比例提升至20%以上。而且,老外能「震驚」的出發點,就是假設老外之前連接觸都沒接觸過,可以想像其流行程度。
看情況,一般來說如果是在外國的外國人是不一定喜歡的,畢竟有本國菜才可以吃天然的排他性,但是來中國旅遊上學或工作等原因長期駐紮的非常可能會喜歡,因為要長期駐紮就必須學會適應當地飲食放下了自身排他性會慢慢喜歡甚至感覺到好吃。我發現很多長期在中國的老外非常喜歡吃中國菜,但是在本國的外國人品嘗中國大多是表示一般甚至不喜歡,b站看過不少在美國的美國人吃中國菜的實驗視頻,有不少是表示無法接受。
我覺得應該不會喜歡。我是中國人我就特別討厭內臟,特別討厭別人給我夾菜,特別討厭筷子在湯里夾菜,特別討厭吃面很大聲。中國菜很簡單,家常菜就幾種調料,醬油,醋,辣椒,味精,鹽,油,然後是蔥姜蒜香菜,除此之外的其他調料買一種怕是能用半年,工具就兩種,一個炒鍋,一個做湯的鍋。歐洲人吃的花樣很多,家裡調料幾十種,家常烹飪工具也好多種,喜歡吃中餐才怪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