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的知友,展望或者分享一下你四十歲以後的職業發展是怎樣的呢,會有安全感嗎?

不同行業,不同職位,不同層次的都來談下吧。畢竟40歲以後,成了加薪層,談理想少了,肩上的責任重了。


我現在是三十齣頭,行業是IT行業的低端部分,小公司的小領導。

安全感是完全沒有的,每天都在想自己所在的細分行業什麼時候會消失。自己所在的小公司什麼時候會倒閉。我在跟朋友們聊天的時候經常說,保持隨時能跳槽的能力,是對自己職業的基本尊重。

未來的展望,技術上我沒有達到頂級專家的程度,管理上很多能力也都是半瓶子醋,所以希望能夠通過積累的能力和資源突破現在的瓶頸,至少管理的能力是各行業共通的。

可能我自己比較悲觀,我媳婦是高級會計師,我還每天擔心她們會計行業會被會計軟體徹底取代。我總覺得現在的年輕會計,會有一多半不能以會計的身份干到退休。我做過會計軟體,我知道會計們的工作,如果嚴格執行會計制度,絕大多數可以由軟體取代。

我也覺得IT行業除了設備製造和軟體開發之外,只有運維還能有口飯吃,其他的細分行業都會被淘汰。最終用戶會直接從廠商採購設備,定製軟體或採購成品軟體,外委運維,其他細分行業多數都要被淘汰。

我的計劃里,將來自己可能會去開飯館吧。


我是維小維,一個做投資高管的詼諧女子,一個逗比的職場媽媽。寫接地氣、有意思又不失理性的文字。愛插科打諢,會嬉笑怒罵,是你知性又有料的良師益友。歡迎到我的公眾號「維小維生素」(ID:Weixiaowei6)騷擾我哦!

「35歲以上的人,簡歷都不用看了!」

這是最近一個公司老闆跟我說的話。一語戳破了「35歲現象」。

我內心OS,哥你說話要不要那麼真實啊,證明這哥們拿我當真朋友啊。

的確,35歲是一道坎。

HRD們心照不宣,又不敢明目張胆。

那到底20多歲的你該為這道坎做怎樣的準備呢?

貼心如我,由易到難幫你們排列一下。

進一個永不炒人的機關單位,在體制內安安穩穩過一生,還有退休金!

再難一點,考個有點含金量的專業資格證,比如註冊xx師、高級xx師之類的,牢牢抱著它一輩子,每個關隘口都拿來做通行證。

最難的,估計就是把「安全感」三個字徹底忘掉,一直焦頭爛額地挑戰自己的上限。

世界真殘酷。一個竭盡全力All in奔跑的人,好像還比不上貌美如花恰好遇到了富一代。

真的是這樣嗎?

01. 進入機關單位,安穩過一生。

我恰好有一個公務員朋友,畢業就考進去了,當科員。

工作十年了,還是一個科員。

上升空間被徹底堵住,上面的人既不走,也不死。

薪水年年漲,但是每年漲個3%,還沒GDP跑得快。

他非常苦惱,跟我吐槽,想跳出來自己干。

我給他舉了個正面例子。一個海關公務員,因為熟悉海關放行規則,跳出來給創業期的出境電商做顧問,年薪可以去到100萬。因為就一單貨物他能創造的價值,就不止100萬。

他非常興奮,立刻就去找對口的單位。找了一年都沒找到,就死了心。

其實並不是別人挑他,是他挑別人。

因為十年的體制內安逸工作,讓他早習慣了早上刷股票、五點就下班。聽說創業公司周六都要上班,立馬臉色都變了。再聽說上班的地點在遙遠的開發區,連面試都不去了。

就這樣,跑入30歲的中年期,總是心有不甘,但是又無力反抗。

這應該是生活最無奈的樣子吧。

02. 再說更難的:考個24k金的專業資格證,一證跑到老。

正好拿我自己來做個反面例子。

我就是那個考證專業戶,從小就考了n個資格證,似乎一刻不考就不安。

我曾經心安理得地以為,這是一種上進。在20多歲放棄所有業餘時間的休閑拼搏一個證,本來是非常努力的標誌。

實質上,這是另一種偷懶。

因為真正的上進,是有目標的,是不停歇的,是永不安分的。

我曾經希望用一張資格證敲開所有的大門。然後,就可以不學不更新了。

5年後我發現,那張證的知識已經落伍了,考過的東西都忘光了。

只要停止學習和攫取最新資訊,我就落後別人半馬。再安逸個一年半載,說不定就落後一整程馬拉松。

說真的,連Windows都隔三差五提醒更新系統,蘋果那麼牛逼也一年開兩次發布會,我們這等凡人又有什麼理由考到個證、拿到點成績就從此止步不前呢?

馬雲曾經說過:

任何強大的公司都不會給員工安全感,而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激發每個人變得強大。凡是想辦法給下屬安全感的公司都是會毀滅的,因為再強大的人,在溫順的環境中都會失去狼性。

是啊,公司又不是殺毒軟體,為什麼要給你安全感?

其實,並不是公司不給你安全感,是這個社會不能給你安全感。

更直白一點,是競爭淘汰了安全感。

一旦安全了,公司就止步不前,這個公司就要被淘汰。

你們看已經成為歷史畫面的諾基亞,還有曾經的膠片大王柯達。它們都因為沒有及時轉身而走向了沒落。

03. 方法論來了!

既然「35歲現象」已經成了秘而不宣的瓶頸,所有捷徑都是不安全的幌子。

那我們正經點:到底怎樣才能早作準備,徹底把安全感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 01 /

想清楚自己的優劣勢

跑在足夠正確的賽道上

一個粉絲留言說,她一點新媒體經驗都沒有,但是很想進入這個行業,該怎麼辦?

這也是現在很多人面臨的一個困境:很想改行,但現實不允許。

我跟她說,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劣勢。

我以前帶過的一個小夥伴,她也是非常想改行做新媒體編輯。

但是經過考察,我覺得她經歷單薄文字難免不夠深刻,但創新的點子、貼近用戶的思維更適合做運營。

後來也證實了,她在運營這個工作上更得心應手,改行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在20多歲的年紀,最關鍵是認清楚自己擅長並且喜歡的領域。

找准賽道,比一直在錯誤的跑道上沖重要得多。

因為到了30歲,改行不僅僅是成本高到咂舌,而是你想付也沒有人願意給你機會付。

/ 02 /

停止無謂的加班

為10年後的需要付出時間

有人說,20歲不加班,30歲不熬夜,40歲就沒工作。

20歲的確是體力最好,身體最棒,回家也無聊不如加加班的年紀。但是要分情況。

我們要杜絕的是「無謂」的加班,是指不要為沒價值的浪費時間埋單。

如果早上泡茶刷淘寶,中午吃飯看電視劇,到下班做不完天天加班,那不是勤奮,那是活該!

如果一直在做重複事情,領導不分配更挑戰的工作給你,那是你要思考!一個人只有兩種情況會一直做重複事項:一是你能力有限;二是你表露過挑戰的事你不想干。

加班並不能解決你的困境。

只有把時間,交給真正增值能力的事情,才能解開困局。

這些事情,可以是考證、寫作、學英語、學Excel、結識優秀人脈、提升演講能力等。

10年後,面對年輕人的競爭,你需要的是綜合的核心競爭力。

/ 03 /

永遠不要讓自己陷入舒適區

我的一個老領導,在一個利潤豐厚的公司五年多了。工作狀態徹底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每天11點到公司,中午去健身,下午4點就跑。工作下屬做,開會下屬去開。直到有一天發現公司正在悄悄招聘自己的替代者,而自己才剛剛知道。

舒適區的確很誘人。

很多人會說,咱們一輩子努力不就是為了得到這個舒適區嗎?

但真相是,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舒適區。

企業並不傻,養一個高薪厚祿的閑人,為什麼?我上輩子欠你嗎?

現在是一個連創始人都要坐在一線工作區和小兵們一起奮鬥的年代。

連BAT都不斷在折騰新產品,保證自己在每個領域的競爭安全,那麼憑什麼某個人可以在一個企業可以舒適後半輩子的時間?

舒適區,其實就是一個雷區。

舒適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爆炸,炸完你連找下家的路都找不到。

一定不要讓自己沉溺。


本人從事品牌營銷工作,做的是日用百貨的電商行業。

現在29歲,也就是說30歲的門我已經摸到了門把手。有的時候也會焦慮。從畢業到現在工作換了4份左右。在一個二線城市上大學,畢業就在所在地用了4年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毅然決然的來到了上海。

以上背景,雖然離40歲還有很久的時間,但卻又不得不去指定職業規劃的目標。

大方嚮應該也就2條路,一是 對一個行業市場充分了解,然後水到渠成的創業。二是成為職業經理人,對市場有整體的運籌帷幄能力,具備較大的行業知名度。

30歲之前的階段,是對技能和專業知識迅速了解和積累的過程,但到了一定階段,認知又會出現天花板,同時資源也會有天花板。最近在積極儲蓄,準備攢夠學費就去讀MBA,很多人都認為MBA純粹是為了人脈資源去的,實則不然。雖然對人脈是有一定的幫助的,但MBA的知識內容,是對整體知識框架的重塑過程,思維的打破,學習能力的重新培養,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升華。

跟以上答主的觀點一致,到了40歲,你還要和30歲甚至 20多歲的人拼技能是一件很悲劇的事情,被替代也是在所難免。這個年齡需要有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對行業市場消費心理的深刻理解,具備一定的遠見卓識。才是這個年齡所要有的職業技能。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年輕人們描述了一大段事情的說明,你可能只需一句話便解釋清楚,甚至一句話就說到此事的核心。這就是你無可取代的作用。具備了這些技能,你還覺得你沒安全感么?為什麼歷朝歷代,文官壓武將呢,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抱歉手機答比較亂

職業規劃要看經濟形勢和勞動力市場狀況。以前計劃經濟時,大家都是在國企被安排好的,很多老了也能在基層干。而現在市場經濟下,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了。一方面經濟發展迅速,帶來了職業晉陞的迅速,管理層日益年前化~另一方面教育質量提升,大多數情況下,年輕勞動力在企業基層崗位對老員工的相對優勢明顯。這種情況下,四十歲還去應聘基層會很困難,除了在某些技術領域。所以,四十歲要麼自己創業,要麼做一些技術崗位,要麼努力爭所謂的管理層。


瀉藥,不過本人實在是很懶,一向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先佔樓把,萬一以後想回答了再來把


還有十年40。

這個行業曾多次被同事及自己提起——只要這個社會還運轉著,只要大家還都吃著飯,那麼我們絕對不會餓死——對於底線我們非常樂觀。

但,我們不願去想假如自己沒有「逃出升天」,那麼40歲之後還要跟20多歲剛畢業的小孩一樣在電腦前面畫圖,那是種什麼樣慘烈的境況。

但願自己能發揮一下第二春長得漂亮點,讓女老闆包了那就算成功了。


如果我是老闆,站在理性人角度,40歲的人和30歲的人,同樣的工作產出,支付同樣的薪水,我肯定用30歲的替換40歲的。

更何況是一般都是年齡越大,資歷越深,一般支付薪水越多的情況下。

所以未來職場到底如何分化,實在危機四伏啊。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職業生涯 | 職業規劃 | 家庭生活 | 收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