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該怎樣用文學來記錄?或者說現在的作家該寫什麼?
其實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有非常巧妙的相似性。
首先應當理解的是,在這個時代,文學並非唯一記錄事物的途徑。
作家能夠奢侈地用好幾千字描繪一個場景,但還原度遠比不過相機。
而攝影機能記錄下完完整整的事件。史上優秀的軍事類作家,在看到屏幕前千軍萬馬呼嘯而過後,也不免覺得自己的文字相形見絀。
反思過後,文學記錄時代的方式,應該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往廣和寬發展,二是往事物深處看。
廣指地域事件的範圍,寬指事件長短,不過這樣看不就跟許多史書的寫作方法是類似的嗎?(笑)
而往事物深處看,那就是看邏輯,文字展現邏輯可謂行家。這又是史書的寫作方法。(笑)
所以專業的東西要交給他們去說。我們來著重講後面那個問題。
當文字原有的寫實功能被弱化了,文學該何去何從?
當代的作家們正往兩個方向探尋:
一是寫鏡頭前無法展現的。
二是讓自己的作品成為其他藝術的基石。
鏡頭前無法展現的,大致有三類:
一類是心理描寫,這種奢侈地將人物大腦活動放在最外層的手法,也只有文學能做到。(當然部分電影依靠大量的旁白來直接為觀眾講解人物內心活動,或者直接讓觀眾聽到人物內心活動,來達到這個目的,但是這樣的方式,讓電影本身的藝術性下降了。優秀的電影應當以展示為主,而並非講解,不然就會淪為科普類視頻或者是某個ppt演說。)
二類是新的事物。依靠人類的想像能力,人們可以描繪出現實生活中不曾見過的事物和場景。
例如三體的片段:
在三維世界裡,人類的視覺面對的是有限細節,一個環境或事物不管多麼複雜,呈現的細節是有限的,只要用足夠的時間依次觀看,總能把絕大部分細節盡收眼底。但從四維看三維時,由於三維事物在各個層次上都暴露在四維視野中,原來封閉和被遮擋的一切都平行並列出來。比如一個封閉容器,首先可以看到它內部的物體,而這些內部物體的內部都也是可見的,在這無窮層次的暴露並列中,便顯露出無限的細節。在莫沃維奇和關一帆面前的飛船,雖然一切都顯露在眼前,但任何一個小範圍內的一件小東西,比如一隻水杯或一支筆,它們並列出來的細節也是無限的,視覺也接收到無限的信息,用眼睛看時,窮盡一生也不可能看全它們在四維空間的外形。當一個物體在所有層次上都暴露在四維時,便產生了一種令人眩暈的深度感,像一個無限嵌套的俄羅斯套娃,這時,"從果核中看到無窮"不再是一個比喻。
網路小說,大部分也處於這一類。
三類是政治因素,當其他藝術啞聲,文學將是最後反抗的號角。
成為其他藝術的基石
例如電影,電視劇,傳統戲劇,遊戲等等,都需要劇本。
當然也有小說改編成的劇本,但兩者已經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了。
文學作為其他藝術的基石,這對其他藝術而言太重要了,還是以電影為例,一個優秀的電影,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或許它會因為電影特有的沉浸感和某些音色完美的旁白,又或是花里胡哨的特效來贏得觀眾一時的喜愛,但到最後也不會登上藝術之殿。
當然了,這只是大方向,其實我個人不大喜歡看到「作家該寫什麼」,這種暗含標準的提問。作家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唄,我想起矮大緊採訪劉慈欣的那檔節目,矮大緊問了很多讓自己尷尬的問題,這都是暗含標準提問惹的錯哦!
給你推薦一個記錄時代片段的小作品,這樣記錄不是也可以嗎?
逢夢:「熊孩子」之死
有文人願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不畏懼這世間的人言可畏,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與駭人的黑霧。
瀉藥。
我認為,這個時代有太多噴子,但缺一個魯迅。
時代包羅萬象,想寫啥就寫啥
可以寫不同年齡段的生活,寫大好河山。
要是想讓作品一百年後具有研究價值,那就寫點郭嘉不讓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