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17歲少年,因與母親爭執,跳橋輕生,結束了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生命!
為之惋惜!惋惜的背後,深深地觸動了我們的內心,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中國家長們,請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和人生,請給孩子自己的教育權力。
不要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強加給子女,並冠以「為你好」的名義。
尊重孩子的選擇和人生。
【一】17歲跳橋男孩:孰與過?
4月17日晚上10點,一名17歲的少年男孩與母親吵架之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跳橋輕生,在120到達現場後已無生命體征。
據了解母子吵架的原因是兒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衝突,而少年的母親在車上對兒子進行教育,兩人發生了爭執,最終發生了這場悲劇。
我們無法知曉一個17歲的少年,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毫不猶豫決然地選擇了輕生。我們也無法體會一個母親,親眼看著孩子在自己面前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生命,內心是如何自責和煎熬。
多麼痛心惋惜的一場悲劇,但痛心惋惜的背後,是中國家長與孩子教育的一個大問題。
在當前中國的家庭子女教育觀里,孩子一定要聽父母的話,做個好孩子。孩子稍有不符合父母意向的,輕則以批評,重則重罵毒打一頓。孩子稍大一點了,管不住後,父母以死相逼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向來。
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這東西(彈鋼琴、繪畫、音樂等)能幹啥,能當飯吃嗎,不務正業,還不趕緊去學習」,「這很危險,你不要做,那個不安全,你給我回來」,……
在孩子參加工作時,父母替代孩子決定未來,「你最好別去大城市,那裡壓力大,我在老家託人給你安排了一個體面穩定的工作」,「這工作有什麼出息,還不夠丟人的呢」,「安心做這個工作吧,我覺得它挺好的,不要再換工作了」,……
在孩子談婚論嫁之時,子女需要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時,父母決定一切,「你必須聽我的,我說行才行」,「男方長得不行,不拿夠彩禮絕不嫁」,「女方學歷低,配不上我們家」,「我是你父母,有權做決定」,……
父母打著「我是你父母,是為你好」,「可憐天下父母心」,「理解父母的難處」等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干涉子女的選擇,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把子女打造成了一個個永遠聽話,長不大的孩子。
殊不知,父母自身能力的問題,狹隘了孩子的視野,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以為這樣是在幫孩子,實則背道而馳,把孩子教育成不敢嘗試,不敢犯錯,不敢失敗的人。
中國國情與西方不同,在我國現有的環境下,目前的教育體系適合國情的,即使它有弊端。
高考教育在社會各界提出的素質教育評判中,一直充當著社會人才選拔的機制,因為高考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是較為公平的,尤其對那些寒門子弟。
而所謂西方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精英教育。
常春藤大學中如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這三所大學,錄取率最高的100所高中,只有6所不是私立的。而私立高中的大部分學生都來自私立初中,私立小學... 這意味著,一個普通的美國中產家庭,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社會的上升通道,從一開始就狹窄無比。因為,私立學校的教育非常昂貴,普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
素質教育固然很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但素質教育不太適合普通家庭孩子的狀況。
古有,私塾教育,那是王室貴族的權力,普通布衣老百姓根本都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何談私塾?
素質教育的困惑,不太適合國情,當前都知道現有體系是應試教育,它存在很多不妥之處,但確實當前最適合國情的,因為它給了寒門子弟機會。
美國精神和新生物學家布魯斯·利普頓說:基因不是命運!環境影響,包括營養、壓力、情感,都可以修改基因。
更直白的說是:孩子的基因僅僅反映他們的潛力,而不是他們的命運。是否要提供合適的環境以把他們的潛力發揮到極致,這一切都取決於你(孩子父母)。
「假如能變成任何人,那你最想變成誰?」
可能有人回答,「我誰都想成為,就是不想成為自己。」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因為他/她接觸的環境導致,可能自己是自身所在環境最差的那個。總覺得命運在捉弄自己,於是抱怨,破罐子破摔,加上家庭原因,從小受到教育等,更加如此。
我們不是基因的奴隸,而是命運的主人,能夠創造充滿和平、幸福和關愛的生活。
積極的思想能對行為和命運產生深遠影響,同樣,消極思想具有同樣強大的效果。認識了積極信念和消極信念如何控制孩子的命運乃至我們自身的,更多是創造健康快樂的生活。
其實,說白了,利普頓先生的意思就是父母首先自身要充滿積極思想,積極生活,為孩子創作更好的環境,他們就會耳濡目染,激發自身潛能,改變自身命運。無論你在貧窮還是富裕的家庭。
談到當前教育,我們無法改變這種現狀,每個人應根據自身家庭條件,畢竟國情處在這樣。
大多數家庭並不富裕,貴族學校高昂的學費支付不起,那麼接受現有教育是最合適的。
其實,現有的應試教育,不見得一無是處,我們可以從鄰國韓國看到例子。
韓國也有高考,其應試教育比中國還要現實殘酷,學習進行全面的量化管理。然而韓國不僅技術創新做得比中國多,而且高科技也比中國尖端,足球能踢進世界盃打敗世界冠軍德國隊,電影拍得比中國強,電視連續劇和綜藝節目做得都比中國專業。
所以,應試教育並非完全是弊端的。而且,這確實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一個機會,創造了一個對全社會相對最公平的平台。
再說,高考只是人生一個階段,往後人生很長,完全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說得長遠點,改變命運不一定要非要在少年時期,人生到處都是機會,只要活著,願意去做,敢做,任何人生階段都是有可能的。
無論你出生在那裡,來自貧窮的家庭,還是富裕的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權力,只是我們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太罷了,所謂有教無類。
猶如印度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三大傻大鬧寶萊塢》,其中有這一幕,法拉爾的父親一直期望兒子能當一名工程師,拿著高薪過上美好生活,為此非常節儉辛苦,但法拉爾心中有一個夢想:想當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
這個夢想深深埋在心理,一直做一個乖乖孩子,但最後在蘭徹的鼓勵下,他鼓出勇氣向父親說出自己的心聲和夢想,父親立即大發雷霆,但最終理解了兒子,接受並鼓勵了他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並說出了感人肺腑的一句話:Go you lives, my son。(孩子,去過自己的人生吧)。
作為父母,更多應該是從自身做起,那麼應該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以身作則,如下:
第一,反省自身,以身作則。如果父母做得好,以榜樣熏陶,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孩子一定會健康茁壯得成長。
第二,應當給予孩子陪伴和耐心。由於社會快速發展,生活節奏快,現在得父母工作繁忙,來不及多陪陪孩子。但工作再忙,也應該陪陪孩子,給予孩子陪伴和耐心。
第三,多多鼓勵,而非評判。永遠不要不用批評指責任何人,這隻會增加孩子的自卑和抵制心理,繼而影響身心發展。如果孩子犯錯,要以心平氣和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知錯就改。
第四,教會孩子獨立,堅強和勇敢。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疼愛子女的國家,但過猶不及了,很多成為了溺愛。比如前段時間《他還是個孩子》,孩子犯錯就規避,只會讓孩子變得依賴。應該教育孩子獨立,堅強和勇於承擔責任。
第五,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喜歡什麼就尊重他的選擇,真正愛孩子,愛的正確的就是孩子自己選擇,Go you lives, my son。
中國家長們,請尊重孩子自己的教育權利,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和人生。
不要強迫孩子們總按照自己方式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又如子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只要用對方法,因人而異,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一定健康茁壯的成長。
猶如: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孩子的能力!
親,點贊,記得關注哦!
● 作者:公子張良(公眾號ID:gongzizhangliang,能量MC2)。211學士學位,劍橋國際高級商務管理學位。文章大道至簡,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深度好文,透過表象看本質,讓我們終身學習,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馬雲談996:買下你的才華和時間?mp.weixin.qq.com馬太效應: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如何走向富人?mp.weixin.qq.com給目標做減法,學會放棄,人生少即是多?mp.weixin.qq.com中國人盲目推崇的勤奮,正在讓你變得碌碌無為?mp.weixin.qq.com別只顧著學,這是在浪費你的人生?mp.weixin.qq.com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子女 | 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