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系列:會享受的古人,奇妙的被中香爐

沒有暖氣的日子裡,我們的老祖宗怎麼過得比今日更愜意?

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中收錄了這樣一首廣為流傳的詩,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全詩寥寥二十字,語言清新簡介,卻與富有意蘊。字裡行間洋溢著溫馨熾熱的如春之情。雖然說描寫的是欲雪之天,可讀來卻讓人四肢百骸如浸溫湯。詩人生活的悠然閑適讓今人讀來也是為之嚮往,可是你知道么,古人在「欲雪天」的溫暖享受可並不止於這紅泥小火爐啊。

詩中描繪的景象

西漢司馬相如的《美人賦》中」於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zā)薰香,黼(fǔ)帳低垂。「而這其中的」金鉔「是什麼呢?《西京雜卷》上曾有如此記載「長安巧工丁緩者,為常滿燈……又作卧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共法後絕,至緩始復為之。為機壞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這段文字中所記載的這種奇妙的「被中香爐」其實就是美人賦中的「金鉔薰香」了,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正是這件奇妙的工藝珍品。

香爐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起源於何尚未有定論。材料形制也是不盡相同,其中更是不乏名貴精巧的各種珍品。而被中香爐既然被司馬相如列為「服玩珍奇」,那肯定也是香爐中十分精緻的工藝珍品。

被中香爐的外觀

從外觀上來看,被中香爐的外殼上大多有繁複的花紋和浮雕,多採用藤蔓花紋,龍鳳花紋等具有較強象徵意義和裝飾意義的花紋,表面遍布鏤空,利於熱量從內部傳導而出,彰顯較強的實用意義。由兩個半球構成,已經出土的被中香爐樣式繁多,但是大多都華貴美觀,花紋複雜,及富觀賞價值。

拆開後的「被中香爐」

拆開來看,位於圓球最中心的是半球形的爐體之,爐體和外殼之間有兩層或三層同心圓環。爐體在徑向兩端各有短軸,支承在內環的兩個徑向孔內,能自由轉動。用同樣方式,內環支承在外環上,外環支承在球形外殼的內壁上。爐體、內環、外環和外殼內壁的支承軸線依次互相垂直。結構精緻巧妙,令人讚歎。

使用的時候,人們會在半球型的爐體當中放入火炭和熏香。爐體、內環、外環和外殼內壁的支承軸線依次互相垂直。爐體由於重力作用,不論球如何滾轉,爐口總是保持水平狀態,所以不用擔心火炭灑出。可以放入被褥中用來熏香取暖。窗外風急雪冷,窗內火爐幔帳。抱著這件寶貝卧在被中,愜意之至,自然不必多說。

陝西省法門寺

被中香爐雖然最早的記載是在西漢的《美人賦》中,但是至今發現的最早的實物卻是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銀質被中香爐,在唐代貴族的生活中,已經普遍地使用銀熏球。唐代以前的熏球實物目前還沒有發現。《西京雜記》卷上記載:「長安巧工丁緩者,為常滿燈……又作卧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共法後絕,至緩始復為之。為機壞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球體外徑50毫米,製作精細、鏤刻雅緻。被中香爐不僅是一種藝術珍品,從機構學的觀點看,也是一項重要創造。

1987年,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塔基地宮內出土了一大批唐代宮廷稀世珍品,這是我國考古發現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出土的大批金銀器中,有兩件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薰球,其中一件直徑128毫米,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一枚銀薰球。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銀質被中香爐,球體外徑50毫米,製作精細、鏤刻雅緻。被中香爐不僅是一種藝術珍品,從機構學的觀點看,也是一項重要創造。1987年,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塔基地宮內出土了一大批唐代宮廷稀世珍品,這是我國考古發現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出土的大批金銀器中,有兩件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薰球,其中一件直徑128毫米,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一枚銀薰球。

被廣泛應用於航海航空中的現代陀螺儀

被中香爐一方面體現了古代金銀器製作的超高水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古代對物理知識的充分運用,在歐洲,最先提出類似設計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科學家達?芬奇(1452-1519),已較我國晚了1000多年。16世紀,義大利人希?卡丹諾製造出陀螺平衡儀並應用於航海上,使它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即使是在現代的飛機輪船之上,這種結構依然會被廣泛的應用,以確保指路儀器可以保持水平放置,正常運作。

被中香爐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達和生活水平高度發達的重要象徵,是我國獨有的珍貴文物。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陰天,如果喜歡的話,請別忘了給我們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你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也歡迎評論留下你的觀點!每一期的留言我們都會仔細閱讀哦!

歡迎微信搜索【蘇家酒窖】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TAG:文物 | 香薰 | 工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