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保證給予孩子良好的生存條件,又要顧及父母的感受,那麼究竟該不該生育?
04-30
作為一個無力買房買車的底層居民,難以給孩子的生活打下充足的物質基礎,如果讓孩子誕生於世,不知孩子懂事之後是否會埋怨自己的出生,實在愧對於他。
然而如果不留下子嗣又對不起父母,傳統觀念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下定決心不生育的話,父母的晚年難免會充滿著遺憾吧。
父母能給的,就是最好的。
但如果只是為了父母才生的小孩,你配不上自己的孩子,也給不了它最好。
在你出生的年代,中國大部分家庭都不富裕,但在你的同齡人里,有的人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而另外一些人就沒有。即使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樣是一部分人有幸福的童年,另外一部分人沒有。
你能否給你孩子幸福,你的孩子是否會抱怨你,和你的家庭財富無關,和你對它的投入和教育有關。
相信我,就連王思聰都有抱怨自己父母的理由。
順從內心。
謝邀。 首先反對目前得票最高@子越中原的回答,答主請仔細參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再來回答問題。所謂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家族續香火,不然就是不孝, 完全錯了。 這句話出自 《孟子.離婁上》,原話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 猶告也。」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為一樣)。 和生孩子續香火沒一毛錢關係。 好了。接下來再來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看起來很沒有自信啊,千萬不能以現在的生活狀況來給你未來的生活下定論。因為每個人生下來都不可能擁有一切。答主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的是這樣的一個生存環境已經讓答主成長到能夠在知乎上提問題思考未來了,這難道不是生活所賜予你的嗎。生活環境優越也好,惡劣也罷,都不能作為逃避的理由,答主您活了這麼多年都沒有逃避生活,為什麼要選擇讓你的孩子逃避呢。 包豐源老師曾經說,父母才是孩子最真實的成長環境,人在過往的經歷中所存儲的「細胞記憶」會以「觸景生情」的方式影響父母的思想,而這種思想又將在父母的身體力行中影響孩子的成長。且不論包老師的話是否具有科學性,至少它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式,那就是,父母的成長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的推動力,而這樣的推動力,不是外部物質環境那麼簡單。我以前回答過這類問題,我一直覺得,生兒育女的最大樂趣和最大的意義不是給孩子多好的物質環境,而是和兒女共同成長,共同學習,共同去體會人間的酸甜苦辣。
我們再去看答主的父母,在中國這樣幾千年不變的生育思想里,生兒育女確實是很重要,但是千萬不要忘了,生兒育女並不是人的義務,並不是人的任務。當然我要補充一點,生孩子,是你的權利。但是養孩子是你的義務。 你可以不生小孩,因為人生有很多比生小孩更需要投入心血精力的事情。但是如果你選擇生小孩,那麼你就有責任有義務講他撫養長大。因為法律規定了撫養義務,作為父母你逃不了。
所以綜上所述,答主應該比較了解我的觀點了吧: 1.答主完全可以不生小孩,因為有很多比生小孩工程量更大的事。 2.但是,不能因為物質條件太差而對自己的小孩感到愧疚和不安,因為你無法遇見未來你是怎樣,同時生兒育女關鍵不是讓他體格有多強壯(當然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關鍵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並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奮鬥。答主要做的就是撫養自己的小孩長大成「人!」然後和他們一起成長,走完你這一生。 3.父母的意見確實重要,但是如果能有效溝通我覺得沒什麼大問題。 ==========我是分割線=======爪機無力,有時間在再修改吧。
窮人不配生育。
敢問題主芳齡幾何?估摸著也就最多30出頭吧?以22歲大學畢業直接工作來記,最多工作了10年?可能還沒有。那麼,是誰告訴你一個工作不到10年卻沒房沒車的人屬於經濟上的「底層人民」,需要在經濟供給上為孩子憂慮了?真正的底層人民是沒有時間逛知乎的。每天都要為日常開銷而奮鬥。而你,我猜測不過就是談不上富裕而已。
要孩子的前提是1。父母自身有正確積極的三觀和對生活的熱愛,才能保證孩子人格健全。2。父母將孩子當成一個獨立個體,深知「他從你而來卻不屬於你」。你向他傳遞價值觀,他卻不是你踐行你所謂忠孝仁義的道具。-做到這兩點再來說要孩子,而沒房沒車。。。我只能說這都不算事兒。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是讓你去必須生孩子綿延後代,你是個獨立自主的人,不是生育的工具。給你發一個百科的鏈接,搞懂這句話再說。窮不是不能生育,關鍵是你得有正確的心態對待即將出生的孩子,積極樂觀的為他提供你能承受範圍內的一切,給他良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讓他獨立自主的學習生活,將來依託知識改變命運。中國的教育是能讓那些刻苦讀書的孩子有更好的出路,高考雖然累雖然苦但是還是很有用處的,最起碼公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沒有後代為最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是怕無後,所以君子認為這和告知了差不多。」另一種意思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娶妻本應先告訴父母,舜帝沒告訴父母而娶堯帝的二女為妻,就是不守後代之責,(因舜家庭情況複雜---其父和弟弟屢次想傷害舜的生命,)所以明理的君子看來,雖然沒有稟告父母,就和稟告了父母是一樣的。」第一種解釋普遍為封建社會所接受,第二種解釋的支持者也不少,至於哪種理解是絕對正確的,則是見仁見智,不應輕易斷言某種解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就話你只聽了半截。再說丁(ji)丁(ba)不是長在自己身上么。當然如果你是養不活孩子就不要生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