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lice
說實話,看了《我和我的經紀人》,我酸了。因為,別人家的經紀人比我家的藝人還出名!
我是一名執行經紀人,雖然所在公司沒什麼名氣,服務的藝人也沒什麼咖位,但是所承受的壓力和楊天真旗下的經紀人沒什麼差別,甚至更甚。
因為我負責著公司十幾個藝人的業務,職責早已超過了一個執行經紀人所涵蓋的內容。這不是能者多勞,而是公司規模太小,藝人知名度太弱,無需多人組團,幾個人就可以身兼數職搞定。
在這個行業沉浮3年之後,最近我開始有了轉行的打算。算是這個行業里出現的又一個逃兵。在這個行當,真正堅持多年的從業者並不多見,反倒大多像我一樣,到了一定的年紀,選擇離場。因為行業,因為生活。
3000元入行工資開始的「賠本買賣」
進入影視圈,算是誤打誤撞。剛剛成為執行經紀人時,起薪低的可怕。
大學時,我學的專業是X國語言,畢業後就去了X國工作,但是因為想家還有男朋友在國內等諸多原因,便選擇了辭職回國。當時想著回國後再找對口的工作。奈何時機不對,當時中X兩國關係變得比較緊張,在國內此類工作並不好找。於是,我在家閑了一陣兒。
就在我無所事事閑到發霉的時候,一個在劇組工作的親戚叫我去劇組幫忙,閑來無事,我便答應了,後來還做了一陣跟組演員。
進了劇組,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的人也與以往不同,感到新鮮、有趣,對這個行業充滿了好奇。所以,離開劇組後,我就輾轉進了一家影視經紀公司,做起了藝人執行經紀人這活兒,當時工作底薪3000元,如今升到6000(拿到手)。
工資確實低的超乎我的想像,不過當時我有些存款,而且確實對這個行當充滿好奇,所以也沒怎麼遲疑就接下了這份工作。
我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幫公司里的藝人們跑劇組,接戲、試戲。
由於所在經紀公司沒什麼影響力,給藝人接戲只能靠我去劇組籌備常駐賓館一家家推藝人,發我們家演員的資料。
從海淀區的北三環影橋招待所到糊塗賓館、再從太陽宮賓館到高碑店等散組常駐地,大興、懷柔、昌平······一天下來差不多要跑三家,跨越大半個北京,披星戴月方能回到我租住的不到10平的出租屋內。
其實,只有為行業里沒有咖位的小透明服務的工作人員才會如此奔波,像楊天真旗下為藝人工作的經紀人,無需跑組就可以坐等影視、綜藝等項目主動上門尋求合作,甚至還可以討論我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心動的信號》這檔綜藝,自己藝人是否要參加的問題。在此我等只有羨慕的份兒。
無論自己服務的藝人級別如何,總歸是進入這個外人看來充滿光環的名利場了。
很多朋友對此也是充滿好奇,常常問東問西。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幾年下來,我個人是非常不建議年輕女孩進入這個行業的。對的,就像楊天真在《我和我的經紀人》中吐槽自己公司里職員都是女性一樣,做我們這個職業的基本都是女孩,而且年齡都不大。
對我來說,進入這個行業真的就是一個賠本買賣,如今更是感到在北京的生存的巨大壓力:
每天我大約10點左右從家出發,直接去跑組,乘坐的交通工具一般是公交或地鐵,基本不會打車(所以有點羨慕白宇的宣傳經紀琪仔可以打車這件小事了),因為公司不給報銷,按照一天跑3個組、車費6元來算,光在交通費用上我的花費就高達24元,再加上每天在外面的兩頓餐費,按25元/頓算,一天我的總消費金額就達到70多元,一個月算下來則有2100元,剩下的錢根本就不夠我付房租。當然,有時候人情往來還需要花費,特別是我們這個行業要和劇組的人打好關係,請客吃飯在所難免,所以,超額花費是我這幾年的現狀,而公司對此充耳不聞,從不提及。
在我看來,一入此行深似海,從此低調、樸實是路人。
我的消費慾望和身邊的小夥伴相比,算是相對克制的。我認識的幾個藝人經紀人花錢如流水,經常透支去購買奢侈品。其中一個,她最近剛辭職(算是被辭掉吧),本想著投簡歷趕緊找下一份工作,以便把馬上到還款日的花唄和信用卡欠下的金額給還上,奈何影視寒冬,讓她只能在此干著急,坐等失信。
從去年曝出陰陽合同之後,影視行業的確就變天了,影視寒冬一直蔓延到2019年。行業里的人說,等這個行業恢復生機得是三四年之後了,這也是我想要離開的原因之一,本來就希望渺茫,如今更是看不到希望。
影視寒冬下事業更遇嚴冬
因為稅務的事情讓很多影視項目驟然收緊,當前也沒有任何啟動的消息,而很多大牌演員也處於觀望狀態,踟躕不定。
因為大咖們沒有動作,項目就啟動不了,之前我給我們藝人爭取的男五男六或是女三女四的戲份,由於項目不開機,她們也無法順利進組拍攝,在此大家都很焦躁。
現下,網大和網劇成為了大家瘋搶的對象,僧多肉少,行業里有些人的吃相變得很難看。由於我們公司的競爭力並不強悍,導致我們演員也常常處於無戲可拍的境地,他們也會私下向我抱怨,覺得公司不作為,當前有些演員開始謀求新東家,我也無計可施。
很多人都說演員來錢容易,其實並非如此。大咖們確實賺錢以百萬計甚至是千萬計算,但是,大多數小透明的演員薪酬可能都比不上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小白領,而我們這些靠著給這些藝人找活分提成活著的經紀人,賺的錢更是屈指可數,囊中羞澀。
正常情況下,我們經紀公司和藝人的分成比例是五五分,少數也存在三七分和四六分,分成比例按照演員對經紀公司的依賴性和付出來考量。作為為他們尋找工作機會的執行經紀人,我的分成比例是經紀公司獲得的分成比例中的15%,如果足夠幸運的話,我一個月可以拿到1萬元的工資。
雖然我所在的經紀公司規模不大,但是藝人不少,基本都是專業院校畢業的演員,80後居多,沒什麼名氣。不過,很多演員已經在資料上多次修改年齡,從80後改到90後,如今又改成了95後,以此也可以看出演員這個行當對年齡的執著,大多數演員的確是吃青春飯的。
我帶的幾個男演員,其實實力都不錯,如果有人在背後幫一把,是有大火的可能的。我時常想,如果他們其中一個是下一個朱一龍或是白宇該多好。
相較於男演員,我帶的女演員就有點對業務不太上心了,能火的幾率微乎其微,更不要提在這個無戲可拍的影視寒冬了。
她們中有幾個整容整的有點奇怪,宣傳照片和她們本人之間出入很大。有時候劇組覺得演員不錯,一去試戲就被否了。
其實,前幾年她們還是有挺多戲可選擇的。畢竟,整容臉符合當時網劇和網大的選角喜好。但是這兩年,她們的市場就不太樂觀。因為網大、網劇也開始變得挑剔。最重要的是,身為演員的她們對此也不太在意。一年在戲上的時間不超過6個月,剩下的時間不是在國外度假,就是在家閑著。
有時候,我費勁幫她們接到戲約,需要她們前去試戲。本來之前還答應好好的,又突然變卦,毫無誠信,導致劇組對她們失去信任,對我也頗多意見,再也沒有合作的可能。
在這個行業工作真的是件心累的事。你不僅要和你的藝人們溝通好,同時還要和各個劇組的負責人處好關係,及時回復她們的消息,對這個行業消息保持靈敏反應並作出最佳判斷,所在公司還常常找你問藝人和劇組的情況,讓你應接不暇。
同時,那些選角的副導演們是非常在意演員背後的公司實力的。他們最喜歡那些帶資進組的演員;其次是能夠在項目上線時,藝人所在經紀公司可以提供宣傳服務的;再次則是能夠給予他們一定分成費用的演員,這些都是不可言說的灰色地帶。
說句實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資本和背景的演員基本不會來我們公司。
我有些朋友在這個行業相對有點地位的明星工作室或是公司工作,她們的工作要比我輕鬆很多,雖然基本工資一般,但是參加活動常常能夠拿到紅包,而且服務的明星也時常會給她們補助和禮物,過得相對滋潤。但是她們告訴我,她們對未來也充滿不確定性,想要離開。
如今,影視寒冬,靠著明星吃肉我們喝湯的行業變得越加嚴峻,而各種現實因素也開始向我施壓,或許真到了要退場的時候了。
這個「保姆」我做夠了!
其實,執行經紀人處於影視圈鄙視鏈的底層,被公司壓榨,給藝人做保姆,兩眼都望不到未來,做久了,難免誰都會有灰心喪氣的時候。
不久前,我給一個男演員接了一部正劇的戲,還沒拍兩天,那邊的負責人就給我打電話告狀,說這個演員在劇組拍戲的時候不尊重前輩,還在現場抽煙,破壞拍戲現場。我像孫子一樣被人家教訓了一頓,在電話這頭連連道歉,表示一定會管教好自己的演員。
轉頭和演員溝通的時候,顧及他的面子,表達比較婉轉,而他卻振振有詞,毫無悔意,之後還開始反過來指責我的大驚小怪。雖然後來他低頭認錯,但是我知道這個道歉毫無意義。因為,他已經成為習慣。
其實大家都保有一個底線,但公司、我和演員之間並不對等。
這個行業或許就是這樣,很多演員並不謙遜,他們突然自大,目中無人,又常常夜裡失眠,傷春悲秋,沒有安全感。作為為他們服務的工作人員,我們不僅要給他們洽談工作,還要為他們的行為對業務的影響買單。
這是一個不健康且不對等的關係。在國外,藝人要有藝人的職業素養,經紀人要有經紀人的職業要求,像好萊塢有《人才經紀法案》對這個行業進行法律約束。
反觀國內,首先經紀公司就是不規範的,而我這種本來是執行經紀人,卻做著多個職務工作的人,為之犧牲自己的生活,公司卻覺得理所當然。
經紀公司以最少的錢去讓工作人員出最大的力,現在想來,自己當初入行確實天真。很多不作為的經紀公司,公司里竟然沒有專門給藝人修圖的設計人員,而演員的照片還是她們自己找朋友拍的,然後交給公司,之後再由我進行排版,列印,再發給劇組。
術業有專攻,而我身處這個分工不夠明確,仍然混沌的行業,拿著完全養不活自己的薪資,已然開始厭倦。這個名利場其實就是一個泡沫,陽光下一戳就破。
如今,即將30歲的我,算是把這個行業所有風景都看透。年齡到了,人也就變得越來越現實。還拿著這點工資實在有些羞愧,而且影視寒冬仍在繼續,演員不好接戲,公司運作也十分吃力,為了生存我只能考慮轉行。
鐵打的職業,流水的人才。放眼望去,無論是否寒冬降至,相信仍有大批年輕的後繼者如海水般湧來。而《我和我的經紀人》的熱播,讓這個職業只會熱上加熱。
推薦閱讀:
TAG:娛樂 | 經紀人 | 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