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蘭州人之間喜歡用普通話交流?

去過很多地方,大部分本地人之間交流都是當地方言。本人老家蘭州,感覺本地人之間說普通話怪怪的感覺,特別是一口濃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話。也許這種現象不只是在蘭州,整個西北都有。


本質上來說,蘭州是個移民城市,尤其是抗戰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到改開這一段時間線來說,可以說匯聚了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的人民群眾。雖然蘭州本地也是有方言的,但是畢竟本地人口數量有限,混雜起來大家自然是用普通話交流更為方便了。近年蘭州的人口補充也以甘肅各地為主,甘肅各地的方言也是差異極大,自然更容易用普通話交流。再加上2000年之後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活動,部分人刻意的也不教自己的孩子說蘭州方言,孩子們也部分認為蘭州方言太土,也不願意主動學習,自然慢慢的說蘭州話的人會越來越少。我個人是不太認可推廣普通話就要完全摒棄方言這種做法的,況且實際效果上題主也提到了甘肅地區「甘普」腔調很重,最後新一代不但不會說自己的鄉音,連普通話的標準音都一塌糊塗,可以說是得不償失的。我個人感覺沒有方言的城市多多少少會讓人感到一絲的惆悵,比如甘肅白銀,嘉峪關這種完全的移民城市。


土生土長蘭州人,家人日常交流也是普通話…普通話等級考試91分。

然後到外地工作,小夥伴知道我是蘭州人,想聽蘭州方言,拐不出來不會講,還要想想牛肉麵館師傅怎麼發音的,進入那個語言環境。

崩潰哭


曾有幸去過蘭州,我現在就一個疑問,那裡人啥時候說普通話了?特別像陳佩斯小品賣羊肉串那個口音


其實不是這樣滴題主,比如你不能說東北人說話聽起來像怪怪的普通話所以就說東北沒有方言吧,這是一個道理,當我們去祖國西北部地區溜達的時候就會發現甘肅、寧夏、新疆、青海這些地方一般人說的普通話總會帶著相似的口音,是因為這一片地區都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官話」,但是你仔細聽又會發現每個地方會有細微差別,而蘭州又屬於「蘭銀官話」,就是我們所說的「京蘭腔」,京就代表官話也就是普通話,蘭代表本土發音,而不同區的蘭州話也不同,以蘭州城關區為首的市區就官方詳細分為「金城片」,金城就是蘭州古稱,真正老一輩人們說的本土老蘭州話大部分的單詞年輕人是聽不懂的(老電影龍門客棧中剁肉的小夥計說的是純正蘭州話,不過大多數蘭州的年輕人也聽不懂),現在的年輕人只會說京蘭腔,但是每個地區還又不同,比如說蘭州市區里的人用蘭州話說「皋蘭」這個詞讀作gao(三聲)lan(四聲),而皋蘭縣地區的人會讀作gao(一聲)lan(四聲),還有很多的名詞:莎莎(美女)、佛佛(勺子)、月氏(鑰匙)、窩索(垃圾)、片干傳(聊天)等等辭彙,還有相當一部分詞是拼音無法拼出的(大家可以都找一找自己家鄉有哪些話是拼音拼不出的),你要知道,在先秦時期,全國的官話是陝西話,全國一口的肉夾饃味,過了陝西再往西北的漢族語言就只有「蘭銀官話」了,除了說蘭銀官話的漢人外就只有各少數名族的語言了(就屬於關外了),你應該自豪於你的祖先將漢族語言帶到了西北各地,各地都有你先祖的足跡。


其實這不難理解嘛,就像你在學校里大家同學老師一起交流,上課,都是普通話來的嘛,我們接受的教育和環境讓我們用更貼合大眾的方式去交流,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當我們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或是遇到自己的老鄉什麼的,我們更願意用我們熟悉的,聽起來親切的語言來交流,這不必糾結,想想大家誰不是這樣的想法呢。


蘭州在北方,比南方更接近北方話官話,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在老家遇到親戚和同學時會自動進入蘭州話模式,在外面和外地人說不出來蘭州話


第一,這是多年大力推廣普通話的結果,是普通話對本地方言的衝擊和影響。

第二,省會城市一般多為地區中心城市,外來人口相對較多,交流也更多,為了提高交流效率,自覺就選擇普通話。

第三,整個西北地區傳統上人口較少,解放後大量的外來人口援建西部,像蘭州,銀川這些城市都屬於一些移民城市,外地人口不會本地方言,只能說普通話,同時他們的子孫後代接觸普通話也很多。其實蘭州還好吧,畢竟有點歷史,距離蘭州不遠的銀川使用普通話的人就很多了,因為移民太多,銀川方言不太強勢。


蘭州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並不多,多是外來人口,講普通話是大勢所趨。


為啥我和我朋友出去總是一半普通話一半蘭州話 全程普通話是基本沒有的情況


年輕一輩普通話都非常標準,上課,上班,外出讀書都是標準的普通話發音。但是也會蘭州話強調的普通話!通常生活中,朋友,家人聊天都會使用「蘭普」。是有點特有的方言強調,但是!並不是標準的蘭州方言。現在會說的人比較少了,大部分是年齡比較大的人。


推薦閱讀:

TAG:語言 | 交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