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申請到德國PhD的呢?

現在是2018年12月,聖誕節前夕我在巴塞羅那度假。距離申請博士那段時間已經整6年。回想起來,那段回憶或許終身難忘,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對未來有期望,焦慮,悲觀,興奮。而我的申請過程又充滿drama,歷時半年之久,遇到過好多奇葩,可謂經歷坎坷且豐富。回想過去六年留學工作生活,深刻覺得當年努力申請出國的選擇之正確,並且有必要分享自己申請過程中的遭遇和心境,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巴塞羅那聖家堂

本科畢業基本就定下來想出國的打算,所以研究生一上來就沒有選太多的課,第一學期全心準備托福。高中時候英語成績很好,可高考即為巔峰,大學英語水平呈指數下降,所以托福高強度的準備了三個多月,最後考了102,還算滿意。英語準備不想在這裡多說,主要說說那半年的申請經歷。

研究生最後一年作畢業論文,教授人好(只在留學方面表示支持,其他方面就。。。研究生期間只求他不來瞎指揮,我就阿彌陀佛了),默認了我拿出一個學期的時間準備申請,於是乎從九月份就開始找學校。

成功申請博士的先決條件是專業對口。這點不同於本碩申請,還有動機信專業成績等參考。如果專業不對口,對方導師幾乎都不會考慮。其次和本碩申請不同的地方,即申請博士要直接給教授發郵件,簡單粗暴。所以直接決定了套磁郵件的重要性。了解這兩點之後,就可以開始撒網了。

找博士職位主要有以下途徑

  1. 學校網站。適用於有目標學校和目標導師,直接去學校或者導師的個人網站找vacancy。
  2. 學術文章。直接搜自己專業的關鍵詞,篩選出最相關、被引次數比較高的文章,之後人肉所有作者及其單位。和國內不同,西方國家一般教授都是最後一作。
  3. 職位發布網站。最簡單的方式,但是能找到對口的很少,靠運氣。以下有幾個網站可供參考:

http://www.academics.com/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bs/science/ http://www.findaphd.com/search/phd.aspx http://listserv.uni-heidelberg.de/science-jobs-de/ http://www.helmholtz.de/en/worki ... omotion_phd_theses/

glassdoor.com/index.htm

linkedin.com/feed/(上邊可以搜關鍵詞)

4. 「關係戶」。不是「家裡有礦」或者「我老公是王思聰」這種關係,而是自己或者國內的導師和國外博士或者教授有合作關係或者比較熟悉,在歐洲比較看重這一點。

從開始申請到拿到offers一共半年時間,期間心情大起大落,有兩次「被忽悠」的經歷不得不提。兩次經歷讓我獲取了「只信紙不信嘴」的技能。

兩次被忽悠的經歷

在剛開始申請不到一個月,就收到了一封極其讓人心動的回復。信中說到會給我推薦給一個掛靠在柏林工大下的一個公司性質的研究所,讓我等研究所boss給我回信。郵件如下,時至今日看起來依然讓人虎軀一震

How excited she/I was!

然而寒來暑往一個月過去了,從一開始的興奮變成了狐疑,最後拖得心裡已經沒底。在惶惶不可終日的一天,收到了讓我心灰意冷的郵件。Boss終於回復了,他說現在帶不了博士生。

推薦人也是心生遺憾,一頓規勸。

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收到拒信之前雖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是還是很失望很傷心,畢竟盼望了那麼久,別人也都知道了,就這麼作古。之後開始長記性,在任何事情沒有板上釘釘的時候先別聲張。沒辦法,重整旗鼓,繼續憤然前行。

由於在收到拒信之前由於已經開始懷疑,便又陸陸續續的發套磁信。在剛剛收到拒信調整狀態的第二天,收到了來自斯圖加特大學的郵件讓我眼前一亮。

沒有position,但是如果自帶獎學金可以考慮找一個interesting的課題作。於是精神大為振作,嚮導師詳細講解了CSC的申請過程,斟酌措辭之後發出郵件。在等待了15天之後的那個寒冷的夜晚,我正在一汽大眾預開發班蹭德語課,收到了第二封讓人心寒的拒信,確切的說是被人玩了第二次。

Take-away: resource可以代指一切

之後還申請了另一個斯圖的教授,回復更加省電:

WTF……!

在這個時候得知同學院的同學,也是申請德國,發的第二封郵件就拿到了offer,連面試都省了。不過這時經過幾次打擊之後心態已經放平,嘆口氣繼續申請。

柳暗花明

攢了一堆人品之後,事情開始出現轉機。陸陸續續收到一些比較積極的回復,加上去慕尼黑之前收到了幾個面試邀請,所以在這個時候才感覺申請走上了正軌。

在去德國前的兩天,我的碩士導師找到了一個我們研究領域的大牛,是英國的教授同時也是我們學校的教授,一起吃飯的時候得知他和我想找的導師關係很好,並且同意了給我寫推薦。不然我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也不會在和老闆skype的時候當時就同意了要我。

在慕尼黑的一個月里冬令營的活動基本全部打醬油,白天去冬令營,晚上回去之後女朋友幫我準備面試。我的面試準備的都比較充分,在面試的過程中並沒有出什麼大的紕漏。開始的幾次面試表現不盡人意,不過幾次過後,每次說的東西都差不多,就越來越溜,到後來最關鍵的一次發揮的就很好,那次面試的教授最後也就成了我博士的老闆。

TUM大滑梯

只是有了之前兩次慘痛經歷,我依然不放心。直到回國後隔了一個月收到了老闆給的帶有簽名的offer之後,一顆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

Conclusions

總結下來,有幾個比較深刻的體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1. 發動一切關係找到能和國外導師直接聯繫的人推薦自己,這要比海投的效果和效率高上n倍!這不是你找到學院或者實驗室的大牛,在你起草的推薦信上籤個字,事實上這些大牛無論多牛,只要國外導師不認識也是白搭。所以盡量找到牽線之人。我經常強調,社交和發文章的重要性是1:1的。這不只是在申請PhD的時候適用,任何工作都一樣。
  2.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每年11月份在北京的博士交流會(2013年的鏈接:http://www.phdchina.org/phd/index.shtml)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直接和國外學校的老師對話。雖然當初有人說這個交流會沒什麼意思,很少有教授直接過來而一般都是秘書來,但是我當時抱著一顆練練口語又無妨的心態去的北京,於是就得到了TU Delft秘書的推薦。在這裡再次感謝北京的那次博士交流會!
  3. 心中有數,有備而來。Delft秘書之所以推薦我,是我在跟她談之前已經有所準備,坐下來直接就告訴他我想申請哪個學院哪個老師,這樣在她看來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因此後來不嫌麻煩地推薦我。而據我觀察其他大部分同學在她問到想申請哪個老師的博士的時候都是一臉茫然。因此大家走到面試這一步,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要讓面試者看到你是一個認真的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4. 多與人溝通交流。申請出國不是一個人的戰鬥,qq群、知乎、公眾號、小木蟲、身邊同學、已經出國的同學和學長學姐,都是你交流和傾訴的對象。可能一直困擾你的問題在你無心的談話中就能得到點播,恍然大悟。同時這些資源在能給予幫助的同時,也可以緩解申請過程中的煩躁和無助。
  5. 認真的態度。無論是CV,套磁信還是往來過程中的每一封郵件,都要確保認真對待,不求措辭辭藻華麗,只求認真無錯。郵件的語氣態度,語法語態,錯別字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寫完郵件看一看挑挑錯,別寫完就急著發出去。我個人對這點就很敏感,博士期間有學生髮郵件想在我這做論文,或者review別人的文章的時候,寫作錯誤是我非常在意的。一個兩個無所謂,當發現一些基本的錯誤或者很多漫不經心的錯誤時,馬上印象分就會拉的很低。而我敢保證我也不是唯一一個有這樣習慣的人。
  6. 發郵件的時間和合理的Excel表。我一般是在德國快到早晨八點的時候把郵件發出去,這樣確保自己的郵件不被導師郵箱里的海量郵件淹沒,能夠讓自己的郵件置頂。建議大家弄一個管理表(Excel表格),發了哪些學校,哪些有回復,具體時間上面的都記錄一下,這樣在套磁多的情況下方便總結和隨時查閱
  7. 積極樂觀的心態。申請的時候有煩躁,有迷茫,有失望。我一直在給自己做一個最壞的打算就是出不去,想好了如果沒人要就工作,然後一邊工作一邊繼續申請。後來也簽了一個工作保底。有了最壞的打算就能接受現實,因此在申請過程中即使經常性的口腔潰瘍,總體上還是保持了一顆積極平和的心。


推薦閱讀:

TAG:博士 | 德國留學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