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榮太和燒坊發生了股權變更,孫全太、天和號老闆的股份發生轉移,1936年燒坊的股份全部歸王家人所有,燒坊正式改名為「王茅燒坊」,生產的酒被稱為「王茅」,規模也比華茅小,王茅酒年產量平均1噸,最高年產量3噸。
1929年茅台鎮又多了一家財大氣粗的「衡昌燒房」,後更名為「恆興燒坊」,從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中,歷史最悠久的是成義,口碑最好的是榮和,產量最高的是恆興。對應三家老闆的姓氏,一般人將三種酒區分為「華茅」、「王茅」、「賴茅」。
新中國成立後,仁懷縣政府通過沒收、接管和贖買的方式,將成義、榮和和恆興三家私營燒坊國有化,成立了國營貴州茅台酒廠。
TAG:酒 | 茅台 | 醬香型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