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絕對值得看的民國翡翠史!翡翠尊貴到極致!

王家衛電影作品《一代宗師》問世,再次向世人展現了民國時代獨特的文化魅力。令翡翠愛好者印象深刻的是,宮二在金樓等葉問前來赴約的一幕。在這一場景中,眾多金樓女子都打扮的花枝招展,個個都佩戴著翡翠首飾。導演採用慢鏡頭拍攝方式,將蔥翠欲滴滿綠翡翠鮮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隨著搖曳的身姿,翡翠飾品完美地彰顯了金樓女子的榮華富貴。事實上,這類通過翡翠飾品來交代主人身份的處理手法,在民國題材的電影作品中十分常見。

在張藝謀導演電影作品《金陵十三釵》中,翡翠飾品也在影片中成為重要的電影要素。其中香蘭就是為了返回「翠禧樓」取回遺忘在抽屜里的耳墜時不幸身亡的。在影片中,張藝謀為這對耳墜用了兩個特寫鏡頭,一是香蘭戴上翡翠耳墜後在布滿灰塵的鏡子上照了照,露出滿意的笑容;二是神父和陳喬治找到香蘭屍體後,陳喬治通過辨別翡翠耳墜確認死者正是香蘭。此外,電影中還有一幕:眾女子在假扮學生赴死的那場戲中,出現了這樣的對白:「他給了我這副鐲子,要領我走,我怕他不是真心的,想再等等看,我當時要是跟他走了就好了。」畫面上出現一對滿綠的翡翠手鐲。這兩個鏡頭中翡翠飾品的出現,都對劇情的推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導演通過「佳人」、「翡翠」的具象以及對話中的「他」,恰到好處地交代了電影的時代背景。

民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在翡翠的發展歷史上亦是如此,可惜的是,如今許多年輕人對於民國時期翡翠所創造的那些輝煌還知之不多。

清末、民國時期的重要時代標誌—翡翠

曾經有人在微博上做過一個調查,發現一部分網友對如今的影視劇大量使用翡翠作為人物配飾存有異議,他們認為民國時期肯定還有其他材質首飾,影視作品的做法明顯有失公允。

事實上,在那個時代,珠寶首飾的材料還真不僅僅是翡翠一種,以老北京前門玉器街為例,那裡是著名的「翡翠大王」鐵寶亭發家致富之地,也有加工貓眼、紅藍寶、星光寶、珍珠等高檔珠寶商鋪,滿足當時清代王府貴族和民國達官貴人、軍閥以及外商的消費需求。

但是,雖然民國時期還有其他珠寶的存在,可唯有翡翠才能在那個時代綻放光彩。這其中的緣由不僅是我國是玉的國度,我國傳統文化標誌之一就是玉文化,更源於清末的一個女人。

在咸豐時期的滿清王朝已經是病入膏肓、風雨飄搖,隨著京城被英法聯軍侵佔以後,大清國幾乎亡國。但在此時,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頗具爭議的奇女子—慈禧太后。正是這個女人統治的48年里,大清國迴光返照,甚至出現了同治中興。

慈禧太后偏愛翡翠,也正是在她的帶領下,清末出現了翡翠開發、鑒賞和收藏高潮。承清而立的民國,也延續了對翡翠的熱愛,當時的達官貴人大多以收藏、賞玩、擺放高檔翡翠來彰顯其身份和地位。當時高度發達的翡翠加工成品被大規模的輸入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西方國家的收藏家和博物館中。而1929年製作的滿色豆種翡翠國璽—「中華民國之璽」,更是被視為民國時期翡翠加工業登峰造極的一個顯著標志。

民國時期的那些翡翠「達人」

民國時期,不論是商人、軍閥、政客,大多都對翡翠情有獨鍾,而其中,宋美齡則堪稱民國時期翡翠第一人。

早在1927年,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婚禮上,她就收到了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贈送的翡翠手鐲。傳聞這隻翡翠手鐲是杜月笙從北京「翡翠大王」鐵寶亭那裡花費4萬銀元買來的。在1997年百歲誕辰晚會上,宋美齡就是戴著那隻翡翠手鐲出席的晚會。

除了宋美齡,民國時期的翡翠「達人」可謂是「群星璀璨」,人才輩出。北京的翠商鐵寶亭、沙雲五、常星垣、高濟川、李濟川,上海翠商馬功甫、陸鈞仁、馬晉卿、張文棣,各路軍閥、政客如張學良、張勳、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段祺瑞、徐樹錚、閻錫山、徐源泉、宋子文、戴笠等都喜愛收藏翡翠,其它行業巨擘如黃金榮、杜月笙、虞洽卿等對翡翠也是情有獨鍾。

在宋美齡之前,民國時期還有兩位傑出的翡翠「達人」,他們分別是黃蕙蘭和張文棣。

黃蕙蘭女士是民國時期外交家顧維鈞的第二任妻子,也是華僑首富,印尼「糖王」黃仲涵之女。據資料顯示,黃蕙蘭的超級財富和在世界各國的遊歷見聞,使得她與英王喬治五世、辛普森夫人、墨索里尼的女兒和兒媳、印度土邦主、猶太商人維克多·沙遜等人成為朋友,並經常和這些國際富豪用翡翠斗寶,炫富。黃蕙蘭女士在與顧維鈞離婚後遷居紐約,她所珍藏的大部分翡翠藏品也因世事變遷和幾番被盜而逐漸煙消雲散。黃蕙蘭女士在臨終前出版的《沒有不散的宴席》的英文傳記,也為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畫上了句號。

第二位張文棣,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名震國際藝苑「翡翠大寶塔」的主人。他所購買、設計、請人製作並擁有的「翡翠大寶塔」以及附屬藏品,包括三層翡翠玉階、二個翡翠宮燈、一座翡翠牌坊以及翡翠藏經閣、
翡翠獅子、翡翠仙鶴、翡翠仕女等,曾在1933—1934年芝加哥國際博覽會和1939—1940舊金山國際博覽會上展出並引起國際輿論轟動。可以說,當時的「翡翠大寶塔」為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中贏得了尊敬和地位,甚至美國郵政局在1933年特別發行了一套「翡翠大寶塔」明信片,以此來隆重紀念這個民國時期最為輝煌的玉雕作品。

可以說,自明朝開始,因經營翡翠而被冠予「翡翠大王」美名的翠商不計其數。但這些「翡翠大王」大多是靠賭石毛料、販賣原石而發家。隨著玉石毛料的不斷易手,不斷分割以及交易,他們的財富也是聚而又散,散後又聚,不斷演變,最終,大多數「翡翠大王」都隨歷史的車輪化為塵埃。但唯獨張文棣,他的「翡翠大寶塔」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和媒體感染力,終成萬古流芳。1965年8月,張文棣的後人根據張文棣的遺囑,以中國人民贈予美國人們禮品的名義,將「翡翠大寶塔」正式捐贈給美國奧克蘭博物館作為永久收藏,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讓他們一覽中華瑰寶,中華玉文化之魅力。此舉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崇和尊敬,張文棣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藝術無國界」這一永恆真理。


推薦閱讀:

TAG:翡翠 | 賭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