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評價明朝的諸位皇帝?
如果可以明朝的一些大臣也講一下
媽耶,明朝的各個皇帝外帶幾個有名的大臣,有文言文寫都得幾十萬字吧。
如果只要簡單評價的話,可以看明史帝王本紀里的讚詞。順便給你們看一下,網上流傳的滿清「抹黑」大明是怎麼個樣子。
太祖皇帝
仁宗、宣宗
英宗、景帝
世宗
神宗熹宗、毅宗
明史中的已經提煉的非常精鍊了,而且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客觀的,並沒有網上流傳的抹黑明朝抹黑的很嚴重。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世宗追封興獻王為帝。也有一些沒有提到的一些過失。細節上的東西,有明三百年,文獻史料浩如煙海,有興趣的自己去了解吧。太祖神武開天下,雄才偉略奠定帝國基業~建文優柔寡斷且少謀略~成祖謀略過人,皇帝中的戰鬥機~仁宣二帝使帝國走上鼎盛時刻~英宗敗家子不足為談,埋下帝國覆滅的禍根~代宗本不想當皇帝,卻當好了皇帝~憲宗是個痴情郎,守成之主尚可~孝宗是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中興之主~
武宗能力超群,卻不願做中規中矩的皇帝~
世宗善謀略,但精力卻不在治國之上~穆宗知人善用,力求革除弊政,然天不假年~神宗操權有術但少雄才大略,種下滅國禍根~光宗是個苦命的孩子~熹宗是個木匠皇帝,但未有暴戾昏庸之氣~思宗有心治國,無力回天,適得其反,痛哉~總的來說,明朝整體皇帝素質尚可~南明的皇帝就不講了,大臣值得講的有三個。于謙: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王陽明:心學之大成者,千古奇才~
張居正:為挽救帝國作了最後的努力,一代權輔~明太祖天縱奇才 一千年出一個~建文帝不懂事~明成祖 和唐太宗並列的亂臣賊子 用盡半生來建功立業證明自己~明仁宗 憋屈了一輩子的胖子~明宣宗 印象最深的就是喜歡搞娛樂活動 治理能力夠 但沒什麼進取精神~明英宗 相當敗家 ~明代宗 比哥哥強 ~明憲宗 真性情 合格的太平天子~明孝宗 聽話 是儒家心目中的標杆皇帝 ~明武宗 符合現代世俗口味 ~明世宗 權謀大師 ~明穆宗 耍手掌柜 ~明神宗 背了一個天大的黑鍋 ~明光宗 比老祖宗仁宗還憋屈~明熹宗 被誤會很深 其實他懂政治 ~明朝完蛋 你要負最大責任
請參見,明朝那些事。個人水平不夠。
明太祖
元季起淮左,乞人充浮屠。
偶發蒼生願,一展平生志。
雄才定江表,大略驅北虜。
面南成一統,洪業垂千古。
卓識創法度,遠見興學府。
重典懲貪佞,長刀磔群輔。
東宮悲白髮,靖難誰能卜?
孝陵豪氣在,梟雄明太祖!
注釋:
元季:元朝末年;
浮屠:僧人,和尚;
磔:一種酷刑,這裡指殺死;
東宮:指太子朱標;
孝陵:明太祖陵寢,在今南京。
明十六帝
太祖豪邁都金陵,北伐南下成一統。
建文四載失神器,鐘山雲雨霧蒙蒙。
成祖靖難都北平,五征漠北赫赫功。
仁宣之治何其短?土木奪門亂紛紛。
憲孝兩朝稱善政,武宗荒淫作早夭。
世宗獨憑春秋高,禮議修仙兩相保。
穆宗短命識見長,封貢互市開海防。
神宗空餘三大征,遼事發難始作俑。
光宗一月未改元,明宮三案塵沙伴。
熹宗技藝頗超群,權閹篡政無人問。
思宗辜負中興夢,煤山自掛風蕭瑟。
易代江山有餘情,千載以降墳索中。
注釋:
神器:政權;
鐘山:又名紫金山;
仁宣:指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
土木奪門:指土木之變和英宗復辟;
禮議修仙:指世宗發起的大禮議和煉丹修仙;
封貢互市:指穆宗與蒙古俺答簽訂隆慶合議,允許互市;
三大證:指萬曆前期發生的播州、寧夏、朝鮮三場戰役;
遼事:明末遼東女真崛起,發生了薩爾滸之戰;
明宮三案:移宮案、梃擊案、紅丸案;
權閹:指魏忠賢;
煤山:今景山;
墳索:「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簡稱,泛指典籍。
寧遠古城
憶昔明季罹遼事,寧遠孤城阻後金。
崇煥英勇仍遭蠖,承疇矢志竟背親。
李闖順天從民願,建州得地收士心。
周秦漢唐功赫赫,數終易代到如今。
注釋:
寧遠:今遼寧興城;
蠖:又稱湯蠖,一種酷刑;
建州:指女真;
英雄明太祖
丈夫志四海,萬里尤比鄰。
英雄孰與論,掩卷扣天問。
祖龍擎神策,二世歸黃土。
孝武逐匈奴,蠱禍終難掩。
唐宗允文武,玄門磔群屬。
宋祖治建隆,旋踵迫南渡。
盛業推洪武,明祖起浮屠。
驅虜復夏境,崇文興學府。
理民稱善政,靖邊威夷族。
風雨甲子半,惜哉失英主。
注釋:
祖龍:指秦始皇;
二世:指秦二世;
孝武:指漢武帝;
蠱禍:指巫蠱之禍;
玄門:指玄武門;
南渡:金滅北宋,宋室南遷,史稱南宋;
夏境:指中原;
甲子半:明太祖在位31年,約為半個甲子。
靖難
奉天靖難起燕京,削番未遂反明廷。
建文敗績失影蹤,成祖揮麈入金陵。
五征漠北驅胡虜,七下西洋耀神膺。
貴州安南始歸化,永樂大典終鑄銘。
叔據侄位曰篡僭。以庶奪嫡謂禮傾。
暴戾雄猜誅十族,窮兵黷武舉龍旌。
治隆唐宋效乃父,遠邁漢唐遷北平!
注釋:
燕京:今北京;
靖難:指靖難之役;
麈:馬鞭;
貴州:明成祖初設貴州都司;
安南:今越南;
誅十族:指明成祖滅方孝孺「十族」;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康熙帝對明太祖、明成祖父子的評語。
奪門
仁宣治世十一秋,享國雖短洪業稠。
憶惜正統初政日,皇朝全盛倉帑厚。
三楊輔弼遵遺範,慈宮崩御閹伺甌。
南征麓川隳財賦,北狩土木陷敵鍪。
幸賴景泰任危局,少保勇略絕驃鞣。
挾帝無利反負僭,奉駕還都禁幽樓。
爭嗣易儲頻啟釁,復辟奪門終釋牖。
英憲失德孝宗濟,逐代衰朽堪顧眸?
注釋:
十一秋:指明仁宗、明宣宗在位合計十一年;
正統:明英宗前期年號;
倉帑:指倉庫;
三楊:指正統前期的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
慈宮:指太皇太后張氏;
閹窺甌:指權閹王振篡權亂政;
南征麓川:指正統年間三次征討麓川土司勢力;
隳:指消耗、揮霍;
北狩土木:指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英宗被俘;
鍪:又稱兜鍪,指頭盔;
景泰:指明代宗景泰帝;
少保:指太子少保于謙;
驃鞣:指蒙古騎兵;
幽樓:指英宗還都後被軟禁的南宮;
牖:窗戶;
祭思宗
萬曆怠惰弗坐朝,遼事發難風怒號。
三征三餉民疲敝,九戰九災人槁撓。
泰昌一月國喪耗,天啟七載閹禍燎。
庫空帑虛兵亂作,官貪吏腐內患囂。
天降大任明思宗,翦除閹豎復中宮!
重典急政繩佞幸,勇略卓識拔梁棟。
流賊未滅八旗橫,天災難抑人禍縱。
惜哉誤當亡國運,自掛煤山明祚終。
爾祖爾宗失德行,乃父乃兄無治功。
積毒積弊剪不斷,努賊流賊剿不空。
志大才疏鴆延儒,剛愎雄猜誅袁公。
中興皇朝成一夢,明亡清興甲子中。
注釋:
思宗:指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
流賊:指明末農民起義軍;
悼明祖
嗚呼明祖,允文允武!
起自濠梁,戰於江左。
孤微孑然,無親無故。
雄踞金陵,虎視天府。
先並友諒,後吞士誠。
禮賢安民,治軍降叛。
盈糧積粟,築城設壘。
建號大明,年號洪武。
定都應天,設壇祭祖。
伐元驅虜,收復大都。
南下閩越,懾服狄戎。
賜名朝鮮,擊討北元。
大修長城,設立九邊。
都司衛所,駐兵防守。
藩王屏邊,懷柔遠土。
重文興學,大開科舉。
倡儉用廉,學風修列。
扶植清議,作養士氣。
開館修史,皇乘實錄。
勸課農桑,教民耕稼。
魚鱗圖冊,戶籍密計。
輕徭薄賦,屯田植木。
大誥三編,重懲貪佞。
嚴刑酷法,滅親隳屬。
胡藍授首,郭桓塗地。
空印洶洶,勛略殆盡。
皇明祖訓,乾綱大振。
馬後賢恭,儲君仁孝。
惜哉先歿,太孫踐祚。
孝陵蕭索,鐘山伴側。
秦淮煙雨,英雄寂寞。
注釋:
濠梁:濠州,又稱鳳陽,為明太祖故里;
九邊:指明朝北部的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個邊防重鎮,史稱"九邊重鎮"。
都司衛所:明代軍事建制;
藩王屏邊:指明太祖分封諸子鎮守邊境;
開館修史:指明太祖下令修《元史》;
皇乘實錄:指明代的國家檔案館皇史宬和明實錄;
魚鱗圖冊:明代的一種戶籍土地管理制度;
大誥三遍:指明太祖編寫的一套法治案例;
胡藍授首:指胡藍之獄;
郭恆塗地:指郭恆案;
空印洶洶:指空印案;
皇明祖訓:明太祖親自執筆的政治遺囑;
馬後、儲君、太孫:分別指馬皇后、太子朱標和皇太孫朱允炆。
四朝遺事
嘉隆萬泰稱四朝,百年一夢風蕭蕭。
正德荒淫作早夭,世宗踐祚庶法堯。
禮議追尊本常事,問道修仙非皋陶。
庚戌變後京南固,縱賊飽掠塞北撓。
南倭北虜頻犯境,紀效新軍制匪蟊。
隆慶六載時雖短,封貢互市開海潦。
沉溺脂盞終殞歿,萬曆總角擔巨纛。
三方輔政內和外,二虎搏位張與高。
救時宰相張少師,掌璽監宦有馮保。
一條鞭法增財賦,考成良策繩官僚。
整飾邊務用戚李,東制西懷抑氐梟。
奪情鬧劇未及靖,生前榮祿作蓬蒿。
萬曆執轡三大征,南平勃拜東援朝。
易儲風波本家事,君臣纏鬥久罷朝。
不郊不廟不上報,留中留閣留內朝。
遼東發難喪鐘敲,泰昌一月即輟朝。
嗚呼未及改年號!光宗短祚傳由校。
薩滸敗績開鐵陷,總兵戰歿總督逃。
明宮三案未告破,連崩二帝已喪耗。
千古興亡周期律,四朝遺事可鑒昭!
注釋:
嘉隆萬泰:指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四朝;
庚戌:指庚戌之變;
南倭北虜:指嘉靖朝的抗倭與萬曆朝的遼事;
紀效新軍:指戚繼光編練新軍;
巨纛:大旗,這裡指重任;
三方:指內廷的李太后、太監馮保,外朝的首輔張居正;
二虎:指張居正與高拱爭奪首輔之位;
一條鞭法、考成法:張居正改革的政治經濟措施;
戚李:指戚繼光、李成梁;
氐梟:指少數民族;
奪情:指張居正父喪奪情事件;
易儲:指神宗意欲廢長立幼;
不郊不廟不上報,留中留閣留內朝:指萬曆後期怠政;
遼東發難:指萬曆末年明軍在薩爾滸之戰被女真努爾哈赤打敗;
七律?明軍
明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縱橫江東討頑寇,馳騁漠西驅殘元。
九邊設壘御胡虜,都司衛所備朵顏。
可恨天災人禍亂,努酋流賊犯燕南。
謚號和廟號是古代君王死後的總體評價。
第一任:朱元璋廟號太祖,原謚「欽明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永樂元年,加「神聖文武」四字於原謚之上。嘉靖十七年,加謚「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第二任:朱允炆
廟號惠宗,謚號「讓皇帝」。燕王得國後,隨其削帝號,以年號併入洪武,稱洪武三十五年。弘光初,追尊其為「惠宗讓皇帝」,入太廟,復其年號。第三任:朱棣
廟號太宗,原謚「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十七年九月,進廟號為「成祖」,改謚號中「體」為「啟」字,改「廣」為「肇」字,故《明史》所用之謚號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第四任:朱高熾
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第五任:朱瞻基
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第六任:朱祁鎮
廟號英宗,謚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第七任:朱祁鈺
廟號代宗,謚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南宮之變後,廢景為郕王。帝崩,英宗謚其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憲宗下制復其帝號,上尊謚。第八任:朱見深
廟號憲宗,謚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初名見浚。英宗留瓦剌,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景泰三年,廢為沂王。天順元年,復立為皇太子,改名見深。第九任:朱祐樘
廟號孝宗,謚號「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第十任:朱厚照
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第十一任:朱厚熜
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第十二任:朱載垕
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第十三任:朱翊鈞
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第十四任:朱常洛
廟號光宗,謚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第十五任:朱由校
廟號熹宗,謚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第十六任:朱由檢
廟號毅宗,謚號「烈皇帝」。初,弘光帝於崇禎十七年五月謚曰「思宗烈皇帝」,以「思」非美謚,尋於弘光元年二月改廟號為毅宗。現代人看來,都是一幫地主頭子。這個問題確實太大了,不如選擇某一個皇帝或者是一個時期去慢慢了解。我就覺得明後期的這些皇帝就比較有共性,他們都沒有合作精神,經常讓大臣很為難。以下是我的一些認知。
明朝的建立在中華名族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事件,不僅在於它結束了元朝貴族統治的局面,恢復到宋朝以及之前漢人統治中國的狀態,而且在其建國初期由朱元璋設立的一系列的國家制度對後世的影響十分重大。朱元璋是毛澤東尊崇的帝王之一,他在讀馮夢龍《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勝·孫臏》的批語中寫道:「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後來在世界政治格局和形式風雲變幻的六十年代,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著名論斷。在本君高中時期,班裡面爭相傳看著某部關於明史的書籍。當時我覺得這樣寫歷史不夠嚴謹(估計可能是教科書看多了吧),直到後來有了「歷史趣聞錄」的誕生,我才覺得其實......(總之真香就對了)。現在看來,明朝歷史受歡迎程度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原因,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這個太具有傳奇色彩的由和尚逆襲為皇帝的故事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現在許多人都希望從他的經歷中學到「成功秘訣」,另一方面是至今懸而未解的謎案,比如南京陷落後朱允炆的去向啊,明朝三大案:紅丸案,梃擊案,移宮案」等以及明後期出現的一些頑皮的皇帝。這些皇帝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不和大臣合作,大臣們擔心啊,平時就指望著「老婆孩子熱炕頭」,萬一皇帝哪天不聽他們的話,日子說不定就不安穩了,所以這種時候就會出現「聯名上奏」、"死諫"。不多說了,直接進入主題。
正德皇帝的個性極強,他在位時常常離開北京,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在北京的時候,又往往不按規矩辦事兒,比如打破早朝的規律,有時候又在深夜舉行晚朝,這可讓受過儒家傳統思想教育過的大臣們的理念相悖,他們跟皇帝毫無合作可言,於是正德更加寵信宦官,劉瑾就是這個時候的人。這種讓大臣們叫苦不迭的日子持續了16年。
然而,不,應該用幸而,正德沒有子嗣(大臣們應該高興壞了),繼位的嘉靖皇帝前20年可以說是算的上稱職,大家也都覺得日子過得安穩,可是誰想到嘉靖人到中年突然對生命了有了危機感,開始醉心於修壇煉丹,祈求長生不老(最後也是把自己給葯死了),同時又遷出紫禁城,整天身穿道袍,儼然一副修仙的模樣。不過,嘉靖也不傻,雖說執政後期十幾年不上朝,可是大權旁落是不可能的,遇到大事兒先由讓司禮監太監和內閣大臣唇槍舌戰一番,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的手裡,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四十五年。
萬曆皇帝,登記的時候歲數尚小,但是是一個早熟的君主,在加上從小就收到小張居正和他母后的嚴厲教導,萬曆前半生的發展軌跡可以說了是遂了大臣們的願(可以說是活在了張居正的陰影之下),他們特別希望一個注重禮儀、道德的皇帝來做「活著的祖宗」,剩下的事情交由他們來辦就可以了。可是後來慢慢的成年之後,萬曆也不願意和大臣合作,他很生氣為什麼立個太子都這麼費勁,還必須要立長子(朱常洛),為什麼不能立自己心愛的妃子的孩子(朱常洵)。熹宗朱由校,說他是明朝的魯班一點兒也不過分,歷史上稱他為木匠皇帝。對,這個人就是喜歡倒騰這一方面的事情,據說平時做了傢具什麼的,就讓太監拿到集市上去買,往往還能賣個好價錢。這個時期又出了一個大奸臣魏忠賢受到皇帝的寵幸,人稱「九千歲」,手下的乾兒子一大把,這樣權傾朝野的人必然會剷除異己,在明朝對後金的戰略上,多次因為他貽誤戰機,袁崇煥這麼強的一個人就因為不得他的歡心辭官回家。想要了解明史,你需要有這樣一種理念,文官具有雙重性格,他們即使國家的公僕,又是國家的真正主人。
如果覺得以上的分享還不錯的話,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歷史趣聞錄
http://weixin.qq.com/r/TxNNVYLE5d_arcY290Zd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但凡大眾印象中的千古明君,一般都是好大喜功之輩。倒是評價不怎麼好的皇帝,反而是真性情。 像李世民,康熙,乾隆這般的「明君」,什麼千古一帝,十全老人,都是自己好面子逼著史官吹出來的。比如李世民篡權殺兄殺弟,軟禁親爹的黑歷史能吹成不是他願意殺兄弟的,是他哥哥弟弟和心腹部下求著他殺的;康熙頭腦發昏,逼反吳三桂,八年平藩打的稀爛,差點回東北老家,上萬大軍兩圍雅克薩拿俄800人探險隊無可奈何;乾隆十全老人赫赫威名,其實不過平大小金川能看,緬甸依舊打的稀爛,四萬首詩第一產量詩人無一名句。大眾印象里的明君,真正深究起來不好看。又如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雍正等「暴君」,秦始皇掃六合最大的錯誤是對六國貴族只關不殺,一輩子比較出格的事只有趙國都活埋仇人和坑殺詐騙犯方士,六國遺族懷恨在心,自然要大力抹黑;漢武帝也算大度,司馬遷寫他好大喜功也不介意,最終也沒有把司馬遷人道毀滅,換作康熙,怕是司馬遷這樣的史官活不過三天;隋煬帝,改革操之過急,步子太大扯到蛋,被關隴門閥一個偷桃拿了江山,開科舉,通運河,三征高句麗,長遠看都是很有眼光,影響深遠的事情,隋煬帝,改革失敗,可稱之為暴君;剩下一個小可愛,雍正,真性情嘛,反腐倡廉,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嘖嘖,動了士紳的乳酪,得罪了天下讀書人,文人的筆,最是狠毒,於是「得位不正」,雍正偏是個鑽牛角的,親自寫個《大義覺迷錄》跟文人爭辯,皇帝還需要跟臣子講理。雍正改革給清朝續命100多年(1720_1860)(康熙末年吏治腐敗清朝已經有崩潰的跡象,二鴉則是漢人督撫給清朝二次續命)打破了胡人無百年國運的魔咒,但是康乾盛世「故意」忽略了他,得罪文化人真可怕啊!確切來說,乾隆能當一輩子太平天子,靠的他爹,也終於在死的時候把他爹的改革成果揮霍一空,留個嘉慶一個爛攤子。大義覺迷錄也被乾隆上位後全面銷毀。 再說「昏君」,大眾印象里首推明朝君主,影視里明朝皇帝各個都是「人才」,但是,被罵做昏君,是因為不跟臣子計較。嘉靖,家家乾淨,沒把海瑞怎麼樣;萬曆,跟大臣爭太子人選,爭的心灰意冷不上朝,到最後還是從了大臣,明代大臣罵皇帝是常態,再加上清朝的刻意抹黑,明朝皇帝便成了如此形象。 最後一種帝王最刺激,或者最後一種更適合叫做「行為藝術家」,代表人物有劉子業和禽獸王朝北齊諸帝,他們做出了全家亂倫,衝動殺人等諸多匪夷所思的行為。劉子業和他的姐姐,高洋,高湛的大嫂戀情,高緯「小憐玉體橫陳夜」的NTR情節。如果不是對手的刻意抹黑,那麼只能說,他們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也不會想方設法的讓史官別記錄他們的醜態,有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豪邁。通稱不要麵皮要米皮。 自古皇帝者,殘忍好殺而對江山有大成就者,叫刻薄寡恩(秦始皇,朱元璋,朱棣);殘忍好殺但最後失敗者,叫暴君(隋煬帝)。性格溫和者,叫昏君(萬曆)。好面子而不徹底殘忍者,叫好大喜功(漢武帝);好面子,內心殘忍好殺,敢於編寫歷史者,才叫「明君」(李世民(史風敗壞,自世民始。太宗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比較完美的帝王),康熙(千古一帝謂之聖,可把我牛逼壞了),乾隆(十全老人一甲子,我爺爺比我多英明一年))。放飛自我者,謂之禽獸(劉子業,北齊諸帝) 皇帝說是天子,其實是個凡人。在高位上,擁有權力,凡人的各種慾望也被放大。郭德綱說的挺好,清心寡欲因為沒權,以德服人是打不過,淡泊名利是沒辦法。一朝權在手,萬事皆敢為。在這種情況下,能剋制慾望者,不是聖人,便是偽君子,然聖人不常有,而偽君子遍地都是。如果凡人各個都是聖人,共產主義早就在美國實現了(美國的生產力已經保證了人均下來達到共產主義狀態,然而,美國今天依然那鳥樣,說到底是分配的問題)
謝邀,我來做首答吧,個人觀點較重請見諒,明朝皇帝那得分為前後去看,不過整體是做鬥爭史了,前期的皇帝那忙著自己家裡亂斗,那麼到了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皇帝開始忙著和文臣斗,斗到最後終於文臣把崇禎騙了,賣了他和他的國
明朝皇帝,太祖太宗都是有能力的。
其中朱元璋可稱為千古一帝(參考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朱棣也是百年少有的英主(參考漢宣帝,唐宣宗,宋太祖)。剩下來的皇帝可稱道者,仁宣孝也。仁宗其實幹的事不多,因為登基沒幾個月就胖死了......宣宗將明朝推向鼎盛,但是晚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參考乾隆,唐玄宗)孝宗其實本身能力不強,但是符合儒家的口味,可謂是標準守成且不惹禍天子(參考宋仁宗,元仁宗)。其他皇帝就都是平庸之輩了,偶爾幾個展現了在皇帝位子上所鍛鍊出來的心機城府,但是城府不等於能力,心機更不是成就。
把明朝皇帝綜合質量和其他朝代一比,大概就在中流偏上的水平吧…..超一流:西漢。一流的有:東漢,唐朝。二流的有:清朝,明朝,北宋。三流的有:南宋,元。九流:晉。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