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含香1600多種,人類只能識別800多種,really?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同一杯咖啡,不同的人會品嘗出不一樣的味道:有藍莓,有草莓,有紅酒,有楓糖,有巧克力等等。

比如,一杯水洗處理的耶加雪啡,有的人會覺得充滿淡淡的檸檬香,有人反而會覺得是茉莉花香,同時也會有人覺得是一種香甜的焦糖味。

為什麼不同的人對咖啡的香味品鑒差別那麼大?是咖啡的因素,還是個人味覺體系的差異?還是兩者都有?

咖啡本身的香味複雜

咖啡的香氣非常複雜,這與咖啡這種植物本身有很大的關係。咖啡豆雖然小,但是裡面的成分複雜混合,除了糖分、蛋白質和脂類,還有很多的有機酸成分,在烘焙的過程當中,彼此會互相影響產生複雜的、一系列的化學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咖啡里所包含的香氣物質大約有1600多種,而目前人類可辨識的香氣大約是800多種。就算是同一品種的咖啡樹,也會因為種植區域,生長海拔、環境、後置處理等因素而呈現不一樣的風味。

水洗的非洲豆,如衣索比亞的耶加雪菲,就會呈現檸檬,茉莉花的香味,並伴隨著明亮的酸味,綠茶般的茶感,非常高的乾淨度,溫度冷卻下來後會有焦糖的香味。

水洗的中南美洲豆,如瓜地馬拉,它的風味則是杏仁,榛果,牛奶巧克力,輕柔的蘋果酸,強大的黑糖甜,溫度冷卻後則是圓潤的紅糖香氣。

水洗的亞洲豆,如黃金曼特寧,它的風味更偏向黑巧克力,杉木香,桂花等厚重的香味,在尾端的香氣則呈現出人蔘等草本植物的香氣。非常複雜同時又帶有階段性變化。

台灣作家蘇彥彰 在《咖啡賞味志》中對咖啡香氣做了以下劃分:

咖啡香味可大概分為幾類:

A.水果類香氣:檸檬、柳橙、李子、桃子、葡萄、梅子。

B.花卉類香氣:玫瑰、茉莉、紫羅蘭、薄荷葉。

C.糖類物質香氣:蜂蜜、 黑糖、焦糖、地瓜。

D.香料類香氣:肉桂、豆蔻、可可。

E.木頭類香氣:松樹、檜木、杉木、檀香、森林底層。

F.特殊香氣:酒類發酵、麝香、奶油、皮革。

在這些香氣中,有些味道是大家熟悉的,有些可能沒聞過。作者的觀點也是,味覺是慢慢培養的,累積足夠的經驗就能找出對應的香味形容詞。

不同的人對氣味認知有差異性

為什麼我聞到的味道,和你說的不一樣呢?對同一個事物或食物,人們會發出這樣的疑惑。

比如,關於紙板味,有人覺得是啤酒氧化或者老化之後發出的味道,我們也稱之為氧化味、老化味;有人說,我不知道紙板是啥味道;有人覺得是臭蟲的味道;還有人覺得像是板藍根的味道。小時候愛喝板藍根,預防感冒。板藍根在特別濃的時候就是這種味。

為什麼會出現氣味感知差異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對於氣味的認識也有很大的差異。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記憶和感受。

就如,硫化氫味被描述為臭雞蛋味。但不少人生活中沒接觸過臭雞蛋,所以根本不知道臭雞蛋是啥味。

葵酸被描述為肥皂的味道。但隨著洗衣粉、洗衣液、香皂的廣泛使用,下一代人也許根本沒機會接觸肥皂。

一杯咖啡的風味,有超越人類味覺體驗的未知性,也有每個人自己的味覺經驗和記憶的參與性,所以,對每一杯咖啡的品味,都是一次未知的「探險」和美味感知。這也許才是咖啡最迷人的氣味。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咖啡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