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只是為了新的圈子,還有那些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的知識嗎?

上大學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一個嶄新圈子,一個改變你思想的圈子。還有那些你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的知識。可是上大學的原因僅限於此嗎?

(PS:如果你是想說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那就沒必要回答了。)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春花寫了一篇文章: 大學的意義,我們因何來到這裡

1.從文化的角度看,大學教會學生怎樣思想。大學造就了許多文明的知識先驅,締造了許多讓人景仰的思想豐碑。

大學中最令人陶醉的地方,就是能夠接受各種出色思想的熏陶,經常聆聽名家教授的直面教誨,這無疑是一段不可複製的重要人生過程。一方面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可以掌握專業知識與工具方法,可以擁有技能與探索未知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與學者和成功人士的交流,學會正確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可以應對紛繁社會現象,處理複雜現實關係。擁有這種思考能力,是學生獨立處世並且可以避免人生失敗,從而獲得成功的利器。因此,大學之力量,是讓學生獲得一種自我認知的價值情思和獨立思考的文化境界。

2.從學習的角度看,大學教會學生怎樣讀書。這一點我自己是最大的獲益者。因為在偏僻的小鎮長大,來到大學之前,沒有機會看到很多書,幸運的是中學時,卻讓我遇到影響我一生的書之一——《居里夫人》。這本書給了我極大的幫助,讓我知道,不管條件如何不如人意,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當我第一次走進華南理工圖書館時,可以用震驚來形容自己站在書架前的感受,在那之後,便把自己泡在圖書館裡,閱讀成為我大學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以至於日後有學生問我,最喜歡校園什麼地方,我會說燈火通明的圖書館。

書籍的閱讀可以幫助我們超越環境從而獲得「心定」。為什麼人們樂此不彼地追求利益和物質財富,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內心不夠富足而安定。現實已經證明,依靠物質的追求無法真正實現富足,唯有知足才會真正富足,閱讀正是達成這種心態的最佳途徑之一。

大學期間可以說是最單純的一段人生時間,在這裡利益之爭並不明顯,物質之間的差異也不是核心所在,學習作為核心任務幫助學生,隔離了與物質世界的相對距離。學生和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用知識作為紐帶讓一切顯現的非常簡單。在這個環境下,如果學生願意的話,其實是可以安心閱讀,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氛圍中,完全可以和智者交流。這隻需要學生自己願意,就可以做得到。我極為感謝大學期間養成的閱讀習慣,讓我終生受益,這是大學傳遞給我的永不枯竭之力量。


很大一部分決定了你以後逛什麼商圈,去什麼樣的菜場,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事。

還有,思想在什麼樣的高度。


我覺得題主講的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上大學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己形成自己的三觀以及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還是願意將大學比作一個小社會,我覺得更多是思想上一個質的飛躍,尤其是從大三,開始思考以後的發展道路,其實從大二你就能明顯感受到你生活態度、方式會發生一些變化。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點感觸。

家裡出身農村,我就是一個眼界不寬啥也不知道的孩子。上了一個一般般甚至有點末流的大學。這幾年給我的感覺在熱情和激情上都很銳減,因為從一股衝勁到被現實打擊,失去了很多衝勁。可能是環境不適合我,也可能是不適合這個專業,我那麼活潑的一個人越來越消沉。但是值得表揚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擺脫了抑鬱症。也看清了很多社會現實。

總的來說,比當年那個農村的小姑娘更加實在了吧,少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也知道了一個女孩子到底是該拼搏還是做一個嚶嚶嚶的存在。

謝謝這個大學生活。


推薦閱讀:

TAG:知識 | 大學 | 大學專業 | 原因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