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橋話畫:明代沈周《廬山高圖》渾厚豪放的祝壽圖

畫家邱漢橋帶你走進百幅傳世名畫背後的故事

《廬山高圖》,明代,沈周,紙本設色,縱193.8 公分,橫98.1 公分,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名畫鑒賞

沈周《廬山高圖》

當觀賞者站在《廬山高圖》前時,立刻會感到滿紙的重巒疊嶂撲面而來,山間草木鬱鬱蔥蔥,溪水潺潺,飛瀑從崖頂直瀉而下,瀑下有一高士老者佇立在山石上,若有所思的樣子。整幅畫面構圖嚴謹,有條不紊,近景遠景自上而下,由近及遠,一氣呵成,顯示出大家手筆。廬山的主峰構成遠景,山石層層疊疊,雲蒸霞蔚,洋溢著勃勃生機;中景中有飛流的瀑布、威嚴內斂的峭壁,其間木橋斜跨,草木豐茂,動靜相宜,雲光山色極為精彩;近景由右下角的勁松構成。在這幅圖中,沈周乾濕互用,用短披麻皴表現山石的層次,使之沒有沉重險絕之感,而凸顯了溫潤柔雅的氣氛。

沈周《廬山高圖》局部

對詩書畫樣樣精通的沈周將書法之美、詩歌之涵融入畫中,將山川擬人化,使所畫廬山充滿浪漫意味。為以廬山的崇高博大讚譽老師,畫中山體層層高疊,上有長松巨木,軒昂起伏,瑰麗雄偉,配以浮動的雲朵和直泄潭底的飛瀑,密實的構圖頓時有了生動的氣韻。加之沈周對虛實、黑白的均衡處理,整幅畫面雖飽滿但不令人窒息,清新空靈,顯示了畫家不凡的氣度。

畫趣拾珍?

沈周《廬山高圖》局部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魅力無窮的廬山不僅吸引了無數詩人吟詠歌頌,其「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神秘感也讓很多畫家前往遊覽,以期畫出廬山的壯美秀奇。古代有這樣一位畫家,他一生中從未去過廬山,卻一吐胸中的豪氣,創作出巨作《廬山高圖》,他就是明代大名鼎鼎的畫家沈周。更令人驚奇的是,沈周所畫的嶙峋的怪石,和廬山著名的「五老峰」幾乎一模一樣。

沈周《廬山高圖》局部

沈周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和伯父都是當時有名的書畫家,擁有許多名家繪畫,耳濡目染下,沈周很小就在詩書繪畫等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造詣,以後更是從未間斷過繪畫和詩文的創作。

沈周《廬山高圖》局部

沈周所在時期,院體浙派開始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以沈周為奠基人和精神領袖的吳門畫派,其特點是筆法蒼勁、意境深邃,畫派中人大多是詩書畫全才,明代著名的才子文徵明、唐寅等人都是沈周的門生。沈周的畫風不僅源於他「師古能化,自出機杼」,還與其閱歷、修養息息相關,他的北方山水畫遒勁、渾厚,南方山水畫秀美、凄迷,《廬山高圖》兼具兩種風格,堪稱沈周的經典之作。

沈周《廬山高圖》局部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廬山高圖》是沈周為老師陳寬——元末著名詩畫家70大壽所繪製的祝壽圖。因為陳寬自稱「廬山陳汝言」,所以沈周想以廬山的博大崇高來表達自己對老師學問和品德的讚頌。畫上題詩「門生長州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先生壽」。這一年,沈周41歲,他開始拋棄以前多作小圖的習慣,逐漸繪製大幅山水,形成渾厚豪放的風貌。

沈周《廬山高圖》局部

畫中見其人。沈周一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因厭惡政治現實的污濁,一生從未參加科舉。他為人敦厚,生性豁達,極富人格魅力,無論是「販夫牧豎」求畫,還是有人拿贗品來求為題款,沈周都欣然應允,從不拒絕,因此極受眾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傑出的藝術成就造就了沈周在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歷史地位。

名家小傳

沈周畫像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推薦閱讀:

TAG:明朝 | 國畫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