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時,舌頭的位置該在哪裡好?】

舌頭是歌者嗓音通道中的一個真正的障礙。它與喉和口中的其他部分相比是塊巨大的肌肉,尤其舌根,它能通過輕微移動壓迫喉,而把喉嚨通道堵塞。這說明我們聽到的擠壓歌唱的大部分原因。

當舌頭在口的後部形成一座山時,歌者就發出人們常調侃的一個「熱土豆音」——就是說,一個聽起來像是很難透過口腔的音,歌者自己感覺難受,別人聽了堵耳。事實也確如此,因聲音必須困難地通過舌的後部往頭腔送。想成歌唱家的人必須學會控制舌肌,他首先要學會放鬆舌頭,讓它隨你控制,從而使它永遠不是僵硬的和形成那硬塊。就像平時說話一樣靈活利索,這在下巴下面的頜下可以立刻感到它。如果舌位不符合發聲時會有撕漲感,如果您唱對了就跟說話一樣很舒服很流暢。

控制舌頭需要下很大功夫。有很多練習,其目的有助於獲得對舌頭的完全控制。例如,有一個練習是把舌頭盡量前伸,然後慢慢收回。能對著鏡子練此練習。試把舌頭,不只舌尖而是從舌根前伸,保持舌邊是擴展的。另一方法是用手指抓住舌的兩側把它輕輕外拉。做這兩練習時結合「下咽上提」帶鼻咽、口咽、喉咽的分階段、分步驟做發聲練習,這對增強發聲機能的威力和科學地練就根據不同作品,不同音高,不同風格的演唱中就應該採用不同的「著力點」來歌唱很有功效,這一理論具有先進的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所謂的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還有原生態唱法等(現在壓根就沒有純原生態唱法)就單從風格來說其舌位是不相同的,那麼其聲音的「著力點」那就有很大的差異。(關於這問題另有單獨的分析。)

其實,紫薇花音樂授課導師認為,歌唱是講究整體平衡的,任何單一的操練只是其某一部件製作完成而已,沒有其它歌唱所需的生理部件的的配合,那只是紙上談兵,到了戰場必然潰敗......在實踐中知道,要想控制好舌頭是需要多方的配合才能做到的,氣息的穩定、喉頭上下活動及寬窄的變化,聲音的前後上下變化,聲音觀念上的影像,共鳴「著力點」的大小上下左右的挪動,以及聲區高低等等都時刻在束縛著舌頭的正常運作。歌唱練習者首先要建立科學的聲音觀念,不能自以為是,歌唱者本人歌唱中有時感覺到聲音很過癮,往往此時老師就告訴他唱錯了,歌者很不服氣,跑到山上到了河邊扯開嗓門就瘋狂喊叫,覺得還不過癮澡堂裡邊洗邊唱,擾了民上了嗓。真划不來。有音樂天賦的人往往性格活躍,較感性腦子易發熱,這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沒有理性的約束自己那將給歌唱帶來禍害。要想把歌唱好,有條件的可以找專業聲樂教師進行學習,條件欠缺的可以根據自己的聲部多聽名家名段,結合實際情況看一些通俗易懂得的聲樂理論書籍,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後,起初可以買些歌碟用心去模仿歌唱家們的歌唱,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一步一腳印的下功夫練好基本功,每天練習的時間不要太長,要分幾次練習少吃多餐,待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後,方可把時間放長些去歌唱。切忌好高騖遠過早地練唱一些高難度的歌曲,因為你的技術和機能都還沒有達到這水平。平時飲食少吃刺激性食品,加強戶外鍛煉身體,健康的身體會給你帶來好的生理和精神狀態有利於歌唱的持續練習。

專業系統零基礎學唱歌QQ/微信:2984767818

然而,綜上所述,如果把知識吸納了,用這些練習與吐字結合在一起,通過運用好的氣息支持,大有助於舌頭的彈力。舌頭的肌肉越有彈力和越靈活,歌者的吐字就越清晰,嗓音也將越靈活。舌頭的正確位置是後部稍有抬起,舌中平躺在口中,放平的舌尖抵在前牙下面,兩邊略凸起,中間形成一個小凹槽;當舌頭放得太低時,在歌唱中在下巴下面的頜下形成一個肌肉團塊,能容易地感到肌肉的緊張。當然,舌頭是用來發輔音調音色的,它必須敏捷得在完成其工作之後的瞬間,立刻就回到它的正確位置。在唱上行音階中,當達到較高音區時,舌頭的溝隨之加深,舌根微微向前伸探。此時,齶的後部上抬以增加頭聲的共鳴,使頭腔自由振蕩。這樣唱出的歌曲聲音通暢,明亮、鬆弛富有感染力。這歸功於舌頭的靈活運用的一部分功勞。

張大你的嘴,你可以容易地看到齶後部的動作並使你有要打噴嚏的感覺。你將看到遠在喉的後上部,遠在鼻後,有個軟的地方,當要打噴嚏時它將上抬。這個有點兒尖的小東西就是軟齶-小舌頭。為了獲得頭部的共鳴,在唱高音時必須上抬它並且要相對的穩定,不要隨意動作,否則,音準、音質、強度等將不能保證。隨著歌者唱技的進步,不久的將來你就能隨意做到這點。這就是通常說的;"練到下意識的做對了"!喉、舌和齶的調節,工作時是個整體,對它要求的反應逐日變得容易。不過,它應能有意識地單獨控制每一部位。有意識地支配嗓音和控制喉嚨是必要地。歌唱家在唱歌劇詠嘆調時為了劇情的的需要,常常要以某種不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著,這對發聲不是自然而方便的。為了把嗓音引入頭腔,必須有意識地打開喉嚨和上抬軟齶。例如,《茶花女》第三幕第二景戲中的瑪格麗特這個角色,貧病交迫的茶花女,獨自卧病在床,男爵離她而去,她在寂寞中等待死亡的來臨,並渴望著亞芒的出現。她最後的一首歌是躺著唱的。為使高音得到合適的共鳴,她必須以頭腔開始唱它們,方法當然是利用舞台的支撐物或氣息的靠山了,沒有它,嗓音將變得細小和無共鳴的。要感覺是輕微的氣息壓力,近似直線地穿透到眼睛上邊,腦門後邊的腔體中,無任何阻礙,完全感覺不到喉嚨。這是正確的頭聲起音,或從較高的聲區獲取聲音。

在發一個音之前,先要在思想上把它成型,並賦予它適當的色彩、音色和表情。也就是通常所謂的「先想好了再唱」。換句話說,也就是要先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正確的發聲的條件發射,然後讓這些概念條件反射,自動地來調節,平衡人體的發聲器官來發聲和歌唱。聲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有意識的學習,而達到下意識的或半意識的自如歌唱。按歌唱大師吉利的話來說,每一個人的「說話和歌唱只是有聲音的思想;講話時沒有人想有意識地去擺弄嘴、舌和上顎的動作。。。他們自己會自動調節」。科學證明: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說,歌唱時人的本能反應往往勝於人為的調節。舌頭的自然反應更是如此,聲音上從低到高,從強到弱,離不開舌頭高、低、前、後、左、右、寬、窄等的調整,當你在歌唱的某一瞬間破壞了歌唱平衡時,舌頭就會做出本能的快速反應來保護你的生理器官,以防腔體受到傷害。這是歌唱不得法違背了自然的生理運動及其構造所導致的舌頭錯位的結果。從一個母音過渡到下一個母音,重要的是要從思想上去做。當思想的根據是正確的時候,生理部分就會以同樣的準確性,相應正確地反應和調節。歌者必須首先是在思想上建立自我的富有科學性的歌唱理念。完全必須預先在心理上想到所希望,或即將發出的母音,老師說對了,自己感覺到很舒適,這就是最好的舌頭位置及舌頭的最佳狀態。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感謝您的閱讀)


推薦閱讀:

TAG:唱歌 | 唱歌技巧 | 學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