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自殺: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17歲男孩跳橋自殺: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父母的情緒穩定,並且都具有成長性思維,對於孩子而言,情商源於生活,後天無需刻意練習,原始家庭就是模板。

作者:時光不涼薄(富書專欄作者)

01

母親是大地,爸爸是大樹,孩子是枝芽。

家庭教育其實並不需要父母多麼的「優秀」,一個有著平和態度,情緒穩定的「正常」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最近,一位17歲男孩跳橋自殺的新聞,讓人看了後心痛不已。

4月17日晚上10點,17歲少年湯某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自殺。

據了解,湯某是中華職業學校二年級學生,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矛盾,遭到母親的批評。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母親載其回家的途中,情緒有些失控,她不顧危險把車子停在路中間,打開了雙閃,起身下車並且在車窗外責罵孩子。

當母親回到駕駛座後,並沒有發動車子,可想而知,母親情緒未平復,依然在責罵孩子。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孩子突然打開車門縱身從橋上跳了下去。

母親追出車門,手只碰到了孩子的褲腳,卻沒能抓住。

看著橋下的孩子,母親雙膝跪地,嚎啕大哭,雙手不斷錘擊著地面。

17歲,正是花樣年華,最潮氣蓬勃的年齡,卻因為一場爭執,僅僅五秒鐘的時間,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麼結束了。

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我深深地理解她此時的絕望和悔恨。這一刻,將是她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她也會一輩子活在自責和悔恨當中。

黃杏貞在《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寫道: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倘若這位母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把車停在馬路中間,而是回家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這場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缺乏情緒管理能力,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容易情緒失控,孩子也很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的內容是,一隻小企鵝在面對媽媽發火時,嚇得魂飛魄散。

最後,即使媽媽找到了小企鵝,但孩子受過傷害的心靈早已無法彌補。

如果父母不注重情緒管理,長此以往,不僅會因為情緒失控對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心理傷害,甚至會害了他的一生。

02

當我們自己心情不佳時,有沒有拿孩子當過出氣筒?

當孩子任性哭鬧時,我們真的還能做到情緒穩定、理性表達?

昨天夜裡,好朋友琳琳發了一條朋友圈:

「晚上孩子突然哭鬧個不停,怎麼哄也哄不好,我實在忍不住動手打了他,看著他睡著了還在斷斷續續抽噎著,我悔得腸子都青了。」

我相信朋友的話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很多父母都會有情緒失控忍不住打孩子的時候,每次打完孩子,心裡既愧疚又心疼,只能在心裡暗暗發誓下次絕不再犯。

前段時間,一則「男孩考試未超過95分,被媽媽扔在高速」的新聞上了熱搜。

據民警了解,男孩的媽媽開車帶他回家的途中,得知男孩考試只考了八十多分後非常生氣。

在高速入後處,媽媽把男孩狠狠打罵了一通,打完後不解氣,竟把男孩扔在高速路口,自己開車回家了。

民警打電話給男孩媽媽時,媽媽卻說:「想走法律程序走法律程序,反正我不要他了。」

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你起訴我吧,我就算坐牢也不要他了。」

民警久勸無果,不得不聯繫孩子的叔叔把他接回家。

從媽媽和民警的對話來看,很明顯媽媽的情緒非常不穩定,不然怎麼會說出「寧願坐牢,也不要孩子」這樣的混話?

有人說,父母的情緒穩定,並且都具有成長性思維,對於孩子而言,情商源於生活,後天無需刻意練習,原始家庭就是模板。

情緒管理能力就像是保護心靈的堅硬鎧甲,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我們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我們對待情緒的方式,更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管理。

03

美國勵志導師奧里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父母的必修課,更是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那麼,面對孩子身上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1、了解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敏感期。

父母要多閱讀育兒類的書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應對的方法。

只有我們提前做好功課,給自己打一個預防針,才能在孩子出現類似問題的時候,輕鬆應對。

2、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給情緒緩衝的時間

一周前,兒子放學回來時臉上帶著幾條抓傷。我心裡又疼又氣,質問他為什麼會和別的小朋友打架?

兒子本來心裡挺委屈的,聽我不問緣由就大聲指責他,兒子哭著說:「你為什麼不問我打架的原因,就開始指責我?」

說完,兒子就跑進屋裡把自己關起來不理我。

後來我冷靜下來和他溝通後才知道,是別的同學搶他的文具盒不還給他,還仗著身強體壯對他動了手,他的臉才會受傷。

情緒是會傳染的,如果我當時看見孩子臉部受傷的第一反應是關心他的傷勢,耐心詢問他受傷的原由。

或者意識到自己情緒不對時,趕緊走開,等我平復好情緒再和兒子交流,兒子也不會因為我情緒失控賭氣不理我,我也能更快的想辦法幫助他。

3、父母要學會愛自己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

愛,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覺到進步。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他人。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爸爸,尤其是媽媽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媽媽們不僅要每天24小時隨叫隨到,給孩子哺乳、做家務。

等孩子大一點了,媽媽們還要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

面對社會和生活上的各種壓力,如果媽媽們的消極情緒得不到發泄和緩解,只會越積越大,在某一刻突然爆發,危害家庭。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好好愛自己,累了就給自己放個假,看看電影,或者和朋友小聚,出門散散心。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曾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

只有媽媽們情緒穩定,心情舒暢,才能為孩子營造快樂的成長氛圍。

4、情緒緩和後,跟孩子道歉

孫燕姿曾在採訪中說,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她也有情緒失控吼孩子的時候。

但事後她會努力讓自己儘快冷靜下來,及時向孩子道歉,解釋發脾氣的原因。

她說:「吼完不解釋,孩子只會害怕,根本不會明白自己哪裡不對。」

父母及時向孩子解釋發火的原因,告訴孩子我發脾氣是我的不對,但我對你的愛不曾改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總會有控制不了情緒,心態失衡的時候。

這樣做會讓孩子理解情緒失控雖然可怕,但是通過努力依然可以修復。

5、父母要學會做自己的情緒主人

想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緒主人。

當我們懂得了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就不會再用「你真讓我生氣」,「你真讓我失望」之類的話批評孩子。

因為這些話的潛台詞是說:「孩子,別看你只有3歲,但你要對30歲的媽媽情緒負責。」

一個真正能負起自己負責的父母,會把自己當成情緒的主詞:「我覺得很生氣」,「我有些失望」!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非易事,父母不要總是為自己犯過的錯而自責。而是留心自己的言行,盡量避免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04

大量的調查表明,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去年,武漢市一所小學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寒假作業,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21天不生氣」的情緒晴雨表。

孩子們可以用晴天、多雲、小雨、大雨這四個詞來形容自己度過的一天。

班主任程紅說,她設計這個作業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們意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作業統計後的結果,全班只有一對父母完成了挑戰。

很多家長表示,剛拿到挑戰的時候,覺得21天不生氣是很簡單的任務,可真正實行起來才發現很難。

而且在有意識的控制自己情緒的情況下,家長生氣的比例比孩子高不少。

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說:

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這些能力決定著一個人在社會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由此可見,父母情緒穩定,才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幸運,也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育兒等於育己,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

想讓孩子的未來更加順遂,那就努力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吧。父母無須十全十美,但須盡心儘力。

願悲劇不再發生,願每一個家庭的情緒晴雨表,永遠是艷陽天!

作者簡介:時光不涼薄 ,進化媽的人,富書專欄作者,一個熱愛生活,喜歡文字的90後辣媽。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文章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新書《好好生活》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情緒管理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