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的長相,暴露了父母的情商

朋友跟我說起一個觀點很有意思,她說她現在全靠6歲多的女兒「養著」

比如前兩天她在餐桌上無意中碰翻了女兒的小水杯,水灑在桌子上,她老公馬上就抱怨:

「你就不能小心點嗎,多大人了,還毛手毛腳,粗心大意的……」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的恐怖妻子》

而女兒就會很溫柔的糾正說:

「媽媽不是粗心大意的人,這只是個意外。」一邊說一邊還會從椅子蹭下來,給幫她抽紙巾收拾。

有時候全家一起說去哪個地方,朋友化妝或者收拾得慢了一些,老公會不耐煩的催促:

「差不多就得了,能不能快點,萬一路上堵車呢……」

而女兒永遠是:

「媽媽不急哦,我們等你」,「媽媽好漂亮,我喜歡媽媽漂亮」,「媽媽,我幫你拿……」

圖片來源:電視劇《爸爸是偶像》

朋友說,愛情已經不能滋養她了,只有女兒才能滋養她。

跟老公在一起呆著,好像動不動就會被指責,她也因此越來越煩躁。

但是跟女兒在一起,陪女兒聊會兒天,抱抱女兒,親親女兒,一整天的煩惱都沒了。

朋友說的這種感覺,我完全能夠理解。

我們跟一個人相處得舒不舒服,跟那個人的年齡、社會地位並沒有什麼太直接關係,而是取決於那個人表現出來的能量場。

有些人能量強,情商高,跟他在一起,就有如沐春風的舒適感,這些人帶出來的孩子,臉上也總是笑盈盈。

而能量場很弱的人,孩子臉上也缺少神采。

就像這個朋友的老公,是個985大學碩士畢業的學霸級人物。

圖片來源:電視劇《大叔之愛》

出身在農村,靠著自己的刻苦和聰慧,一路披荊斬棘改變命運,是個很勵志的典型。

但不知道是吃過太多苦,還是見過太多的不公平的事情,總是表現的有點偏激,不陽光,各種看不慣這個社會。

生活中也喜歡借題發揮,很容易抱怨和評價周圍的人和事兒。

他是一個善良、勤奮的人,也是個負責任的丈夫和父親,但相處起來那種他流露出來的,「不幸福感」又讓親近的人有點頭疼。

好在朋友完全不同,她本身就是一個很樂觀很積極的人。

女兒的善解人意和樂觀心態,應該就是遺傳了媽媽的性格,加上平時跟媽媽的時間比較多,耳濡目染學會的。

所以朋友老公的能量場經常是陰鬱的,跟朋友這種陽光能量場的人在一起,朋友的能量是被吸走的。

如果朋友不是這麼心裡那樣明媚,極有可能被拉到一個到處是,不安、煩躁、焦慮的情緒垃圾場裡面去。

圖片來源:電視劇《當家姐姐》

而女兒的能量場是陽光的,兩個陽光能量場的人在一起,同頻合拍,自然女兒也快樂媽媽也快樂。

儘管生活有很多麻煩事兒、討厭事兒,至少這兩個陽光能量場的人心裡,都是有一股積極向上的勁兒。

曾經看到一句話說,大意是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就是單身也幸福,戀愛也幸福,結婚也幸福,離婚也幸福,因為她就是會讓自己幸福的人。

有的人就是不幸福,給他什麼他都不幸福。

我想,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大概就是自己的主要撫養者,是個有能力讓自己幸福的人了。

而最大的不幸,同時也就是,自己的撫養者,是個給他什麼他都不幸福的人。

看過一個綜藝節目叫做《超級育兒師》,對其中一期節目印象非常深刻。

一對夫妻向欄目組求助說,自家六歲半的孩子軒軒有些小問題:

孩子在被爸爸媽媽批評的時候,以前會有些情緒出來,現在孩子反而壓抑自己的情緒;

還很容易缺乏信心,遇到問題或困難的時候,很容易沮喪。

育兒師來到軒軒家裡做觀察,首先發現軒軒其實是個挺活潑的男孩子,然後育兒師跟軒軒家庭說,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觀察,你們平時在家裡怎樣,現在就怎樣好了。

之後育兒師觀察到了這的一幕:軒軒做完作業,想讓媽媽陪著做手工,但媽媽不想做手工,想下象棋。

母子倆一番討價還價,最後決定是軒軒陪著媽媽下兩盤象棋,媽媽再來陪軒軒做手工。

可在陪軒軒做手工的過程中,媽媽一直在抱怨

「做手工好痛苦啊,你能不能選一個我們倆都有興趣的事情做啊。」

媽媽一邊說,還一邊把軒軒的手工粘錯了,軒軒因此大哭了起來。

好不容易哄好軒軒,媽媽還是不斷的在嘮叨。

「我不想弄了,這太痛苦了弄的,這麼小的地方要剪瘋掉了。」

軒軒沒辦法,只好妥協:

「那你把這個粘好,剩下的我來粘。」

媽媽:

「那行,那我這樣可以了嗎?我可以去做飯了嗎?哎呀,這個太痛苦了,我走了,做這個手工太痛苦,還是叫你爸給你弄好了。我的老腰也快斷了……"

育兒師觀察後說:

「與其說媽媽是在陪軒軒玩兒,倒不如說是媽媽在討好孩子,但是我看到媽媽的耐心似乎已經到了極點了」。

軒軒媽媽則表示:

「軒軒從小到大都是我帶他的,我完全不能調整,作為全職媽媽這種心理狀態,所以我到現在我都很想有種甩開孩子這種感覺,所以他有讓我陪伴,我更多時候會很煩。」

之後是軒軒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明顯的感覺到,軒軒變得非常非常的開心。

而且爸爸一進門的時候,第一件事情也是陪著軒軒做手工。

可以看得出來,軒軒特別喜歡和爸爸一起互動。

此時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走到廚房門口對著父子倆嘮叨:

「軒軒,你那個飛機讓爸爸給你弄好了沒有。他那個飛機他自己做不出來,在那裡又沮喪又火大,讓我弄,我給他弄,他還不相信我,自己哭得稀里嘩啦的這種。我明明就是對的,他就是不相信我。」

爸爸幫軒軒把手工弄好,很開心的說了句:

「我就是超級做手工厲害爸爸。」

媽媽聽聞,再次站在廚房門口對父子倆嘮叨:

「你能不能不要自戀啊你。」

之後媽媽反反覆復從廚房出來很多次,不斷的在說:

「你能不能歇會兒再做的,你什麼都要滿足他的啊」

「我就是看不慣你天天都陪,你都不知道拒絕的嘛」

「你是不是覺得你很自豪啊,小朋友都喜歡你,你就很自豪啊」

育兒師都感覺到了很多的負能量,她說:

「在這個家庭里,我發現爸爸說的每一句話,媽媽的態度都非常的不屑,更讓我驚訝的是,這種不屑的態度,就是這樣赤裸裸的在一個七歲的孩子面前來表達」。

這對夫妻,看似是在為孩子的問題在求助,但實際上孩子的問題,就是夫妻相處的方式和各自情緒場引起的。

這個家庭跟前面提到的朋友家相反,作為孩子的主要撫養者的媽媽,是一個能量場陰鬱的人。

她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不是相互滋養,而是她在不停的吸收孩子身上的能量,並且把孩子拉到自己負面情緒的泥潭裡。

圖片來源:電視劇《白色之春》

孩子的能量場還不穩定,當他被媽媽的負面情緒影響,就自然變得不愛表達和容易沮喪。

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因果。我們期待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沒有任何性格缺陷和情緒問題的人,但是,這一切的決定者,其實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

詩人臧克家有一首小詩:

一個和孩子長年在一起的人,

她的心靈永遠活潑像清泉。

一個熱情培育小苗的人,

她會欣賞它生長風煙。

一個忘我勞動的人,

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活鮮。

一個用心溫暖別人的人,

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溫暖。

這首詩很暖,但只說對了一半。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的乖乖女》

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若是心中有愛,能夠把正向的能量傳遞給孩子,他和孩子都會活潑如清泉。

但如果他本人有太多的負能量,那麼他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壓抑和痛苦,原本的清泉也會枯竭乾涸,了無生趣。

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

所以我們能對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減少對生活的抱怨,減少對愛人的苛責,減少對孩子的焦慮。

當我們內心強大,情緒平和的時候,孩子無論在什麼環境中,都會生髮起希望和力量。那會成為他在這個艱難的世界前行時,最為可靠有力的武器。

(想看更精彩文章,請搜索明智家庭教育公眾號(ID:rongnai111111)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