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比洋酒好在哪裡?

白酒和洋酒比,真的差了嗎?

1:據報道中國傳統工藝白酒中的健康活性物質成分遠遠高於葡萄酒,比葡萄酒更有益於人體健康;為傳統釀酒工藝代表的中國傳統白酒,其健康物質含量遙遙領先。

白酒工藝

相比較洋酒更現代化的蒸餾、發酵、勾兌方法,中國傳統白酒則更獨特的採用制曲發酵。簡單來說,制曲就是做菌種。

制曲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甚至認為酒麴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關於酒麴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書經·說命篇>>中的"若作酒醴,爾惟麴櫱"。以現代科學來看,酒麴實際上是從發霉的穀物演變來的。酒麴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有過一次全面的總結。

這是洋鬼子們很難想像的事情。白酒通過製作酒麴培養細菌菌落,用微生物發酵,極大的豐富了香味的層次。而洋酒不同,主要依賴於原料的微生物,如著名的白蘭地依靠的是葡萄表皮的菌種,因此白蘭地的口感受產地的影響很大,而白酒則沒有這樣的後顧之憂。

一、選料。

糧為酒之肉,一般是將高梁、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青稞等糧食和豆類等(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作為原料,要求作物的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乾燥適宜、無泥沙、無異雜味、無其它雜物。

當然,原料中還包括一些輔料,除此之外水也是重要的原料之一,所謂「水為酒之血」「好水釀好酒」,說的就是水源對釀酒的重要意義。

二、制曲。

曲為酒之骨,制曲是釀酒過程中重要的環節,縱觀世界各國用穀物原料釀酒的歷史,可發現有兩大類,一類是以穀物發芽的方式,利用穀物發芽時產生的酶將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將糖份轉變成酒精(比如啤酒);另一類是用發霉的穀物,製成酒麴,用酒麴中所含的酶製劑將穀物原料糖化發酵成酒。白酒釀造採用的就是第二種方式,這個過程主要是將澱粉糖化(轉化成葡萄糖)。

三、糖化發酵

從配料、蒸糧、培菌糖化、發酵、蒸酒等生產過程中都採用固體狀態流轉而釀製的白酒,白酒的發酵離不開合適的發酵環境,大家也常聽到濃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等字眼兒,這是白酒分類的一種方式。其中濃、清、醬三種香型是行業的主導,它們採用窖池就不同。

比如濃香型酒,它們用泥窖——底部和周圍都糊上了黃泥。等窖池用久了,泥裡面含有豐富的微生物菌群,而正是這些菌群讓白酒有了不同香氣和味道。

醬香型酒,它的窖池是石窖,四壁由石塊砌成、窖底鋪黃泥。

而清香型白酒,所用窖池與前兩者相比大為不同——窖池就是地缸。

四、蒸餾。

與洋酒不同的是,白酒是烈酒中唯一採用固態蒸餾發酵蒸餾方法的,世界各國烈酒如威士忌、伏特加、白蘭地等均是採用液態發酵蒸餾,液態蒸餾僅需將葡萄等原料投入發酵大罐中,經72小時不到即可餾出酒精,其發酵方式周期短,原材料利用高,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連續化生產,但因此酒的風味也就欠缺了一些。而固態蒸餾需要將粉碎的糧食放在發酵池中,經歷整整50天以上的自然發酵,方可用蒸鍋餾出白酒,這樣餾出的酒,能使微生物充分發揮作用,呈現不同層次的香味。這是白酒對古典發酵方式最原汁原味的致敬。

五、陳釀。

時間是白酒的生命線,俗話說百年陳酒十里香,自古中國的酒都是越陳越香,是因為新酒中的醛和酸不僅沒有香味,還辣喉,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新酒中的醛和羧酸逐漸會轉化為乙酸乙酯,這就是酒中散發香味的最大功臣。現代白酒保留了古代釀酒陳化的方式。釀酒的儲存環境也需要精挑細選,通常是地下窖藏,這樣不會受季節、氣候的影響,溫度適宜,酒中的各物質可以緩慢的發生反應,使酒體更加細膩豐滿。

最後,在容器選擇上,中國有名白酒的基酒幾乎都是以陶壇作為容器儲存的,陶壇周身的氣孔,可以使氧氣進入到酒體中,加速氧化反應。而陶壇富含的金屬氧化物,也能溶解於酒中,使酒味越陳越醇厚

洋酒中除了威士忌與白蘭地是需要陳釀的外,但其他的金酒、伏特加、龍舌蘭與朗姆酒則是沒有陳釀這個過程的,從投料到生產最多幾個月就完成了,而傳統工藝白酒光儲存這個過程就需要2-3的時間。

六、品鑒

威士忌有威士忌的喝法,紅酒有紅酒的方式,似乎洋酒們天生就帶著貴族范,以禮節與喝法的繁多從而備受推崇。而中國白酒的「感情深一口悶」豪飲、拼酒場面,讓白酒難免顯得俗氣粗糙,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你一杯我一杯直到有一方倒下,方才休止。

但其實在喝法上,白酒也有著自己的講究,聞香、掛杯之類的自不必談,僅僅是許多長輩面對美酒,一飲而盡後的一聲嘆氣,也大有文章:不是因為烈酒辛辣刺喉,而是為了將酒中的香氣吐出來。

七、匠人精神

說到匠人精神,你會和我說怎麼又來這套。那如果我換成「情結」呢?我相信中國人是有白酒情結的,只不過90後、80後這一輩出來,白酒顯得有些落伍之後,很少有人對白酒再去著墨粉飾抒發。我們總覺得白酒老氣橫秋,普普通通,卻從未思考過這背後每一道工序,每一項技藝,都凝結了無數釀酒匠人的畢生心血。原料、溫度、地理、配比等等,稍微一個微小的改動,也許就是天差地別。就如同整個漢字文化的演變史,也許呈現在你面前的只是寥寥數筆,但為此它走過了漫長的千年。

中國的酒文化還需要我們慢慢地去扭正,潛移默化地去喚醒,學會刨除雜念,自己仔細地去審視。同時,這離不開酒企端正自己的態度,去凈化這已略顯混亂的市場。更離不開我們本身的態度,去找回對於自己文化的信心。


推薦閱讀:

TAG:白酒行業 | 白酒文化 | 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