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定需要外向嗎?


這個世界並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而僅僅是兩種不同的性格為什麼會不可以同時存在呢?

每片葉子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經脈,誰知道你這片性格的葉子,會帶你駛向哪片大海呢!


不一定啊。

舉個例子,我大學室友,介於學霸與大神之間。

大概是家庭教育的原因,特獨立,有自己的行事準則,不屬於外向的人,甚至有點內向。

雖然人家不外向,但是認識的人並不少,生活也很精彩。

他喜歡彈吉他,吹笛子,加入~協會(名字我記不清了),認識了很多人。因為學習好,班上也有很多人下課時候找他問問題。還帶領我們寢室的人拿了一個校級三等獎(本來是保二沖一的,結果因為我的原因,才到了三的 )。自己報了校外德語班,目前應該準備去德國進修了。大學期間,經常叫我們寢室的人一起出去遊山玩水,到後來人越來越多,畢業的時候大概有8個人(我們四人間)。

大四的時候,我們都為找工作發愁的時候,人家要去德國進修,自然沒什麼感覺,但是他也想看看自己在HR那裡有多少份量,於是去雅馬哈宣講會筆試,當天晚上HR就給他打電話了,對話如下:

HR:我們這邊看了你做的題,不過沒看到你的簡歷呢,你發一下吧,我們錄取你了。(沒看錯,連面試都免了,直接錄取了)

他:哦,不好意思啊,我不打算找工作,我就是去試試,能不能找到工作。

真是惱火啊,幾百號人,招四個(最後確定的人選只有兩個而已),原因就是,幾百號人,就他一個人做對了筆試的最後一題。

所以,大學不一定需要外向,但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


外向比內向更受歡迎


不一定吧,這和你自己的選擇有關,如果你想去學生會呀,並且想混出點名堂,那一定要外向,不然學生會這種地方太內向可能被欺負,但是如果只想開心的過完這幾年,學學習,加入社團啦同好會啦,就隨便啦


不一定啊。

我覺得其實大學還是學校,在大學期間身份還是學生,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不用抱著大學是半個社會的想法一定要逼著自己修鍊得八面玲瓏。就算是真正畢業了進入到社會,也不會有想像得那麼恐怖。工作的時候都是靠能力說話,所以大學階段最好還是多學點有用的技能,能為以後找工作面試加分。

但是如果內向怕人到影響自己正常活動了,那就要稍微去「矯正」一下。我上大學時候內向到連到商店裡正常買東西都不敢,實在不得不去的時候,也是急匆匆拿了東西就去收銀台結賬然後就回寢室,路上根本不敢抬頭看人生怕被別人發現。後來我也是逼迫自己多出門多說話,然後會發現根本不會有陌生人在意我的行為舉止。

不過有和同學朋友出去玩的機會的話要珍惜,會成為一輩子的回憶。


當然啊,肯定比內向好相處


大學是個自由的地方,如果你不入學生會這種官方組織,那麼你是內向外向就沒人會可以要求。

說說大學吧,社團很多,幽靈社員也很多,但加入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社團,並按時參加社團活動(不管人多人少),你總會收穫一些小圈子內聊得來的朋友,所以內向外向沒關係的,有共同話題,總能聊得來,當然你要清楚內向和害羞是不同的,如果你只是害羞,羞於和陌生人交談,那並不代表你內向,很多人是介於中間態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的。

內向的人,大部分是沒有和人交往的慾望,更喜歡自己一個人,覺得過多的交際會很麻煩,但他們未必害羞,見到別人也可以落落大方的回答,但不會那麼主動去增加彼此的交際。

外向的人,喜歡拓展交際,會主動和別人交流增加彼此的熟悉,但外向的人未必都是熱情、陽光、說話風趣幽默的,很多時候熱情陽光風趣幽默的人,也許內心並不想和人過多交際,只是出於禮貌和個人習慣保持這樣的交流習慣。

所以,大學需要的不是外向,而是你所展現出的禮貌,禮貌待人,別人就會對你的印象好一些,無關乎內向外向,因為大學真的沒有那麼多強制交際,雖然也是集體生活,但大學沒有人會要求你合群,也不會有人約束你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不要太拘泥於合群,做自己喜歡做的就好。

(ps:大專和本科大學的區別,就在於,大專以學習知識為主,還是沿襲了高中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所以本質上和高中區別不大,所以以上情況與大專並不匹配,大專的課程更密集,老師的管理更嚴格一些,沿襲的是高中教育方式,所以……並不是歧視專科,只是調查過後,這就是事實,大專的個人時間更少一些,所以大家會更在意集體生活中表現出的性格特徵,沒有大量業餘時間的本科那麼自由。)


當然不

內向與外向沒有什麼好壞之分

適合你自己的就最好


推薦閱讀:

TAG:內向 | 性格 | 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