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青春期孩子之間,隔著3個誤會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說說,青春期孩子的變化問題。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文章一開頭是一位母親的話,她說:「兒子原本很聽話,但讀初二以後,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父母跟他說什麼,他都要頂撞,有時乾脆不搭理」。然後文章列出了初二現象的四大焦點問題早戀、上網、學習成績下降和逆反心理嚴重。怎麼樣?在線收聽的爸爸媽媽,你家孩子進入青春期了嗎?出現這些讓你頭疼的癥狀了嗎?孩子還沒有到青春期的你是不是也有恐懼感了?孩子進入青春期一定就是家庭的災難嗎?青春期真的有那麼可怕嗎?這一連串的問題我來幫你解答。

我在15年前就寫出了《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一書,當時的本意是為孩子們代言,勸家長別只是一味地「較勁」,而今天我要說的是:祝賀你,孩子走進了青春期!不用愕然,我這不是瘋話,我是在為「青春期」正名。下面我就要為家長們分別解釋三個概念:青春期、青春期現象和青春期問題孩子,如果把三個概念混為一談,就會誤讀孩子,不利於孩子平穩走過青春期。

首先說一下被大家誤會最深的青春期。在很多家長的意識中,青春期就是一個災難期,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就一定會有一個很難邁過去的坎兒,其實不是這樣的。青春期就是一個時間段,是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必經之路,就像嬰兒期、幼兒期、成人期、老年期一樣,誰都不可以繞道而行,而且一去就復返。青春期的年齡範圍說法不一,但根據我30多年與孩子打交道的經驗,12歲至18歲應該說是正值青春期,但近幾年有提前進入的趨勢。按道理說,這個年齡段的少男少女最陽光、最有朝氣、最有活力,應該是人生最亮麗、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時期,在這個由兒童轉化到成人的過渡時期,人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情感儲備、知識智慧等人格都會基本形成,對於你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對於成就未來事業和享有幸福美滿人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家有兒女初長成,你的孩子即將從少年成長為青年,難道不應該祝賀嗎?所以我說,青春期本身不是洪水猛獸,家長不必有大難臨頭的預感,因為你先入為主的戒備心理,不利於陪伴孩子平安走過青春期。但是我也承認,青春期是個多事之秋,是少男少女們最不安分的時間段,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概念,青春期現象。

青春期現象是指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後,由於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的驅使,出現了在家長看來異常的行為表現,比如:不服管教,開始頂撞父母了;愛美了,注重自己的形象了;打電話關門了;自己的抽屜上鎖了;自我封閉,不與父母交流了;厭學情緒明顯了;更看重哥們義氣了;玩電子遊戲上癮了;出現了夜不歸宿的現象;有了早戀的跡象;可能有了手淫甚至性生活的經歷;在遇到挫折或打擊時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等等。以上種種表現,有些是顯性的,家長能夠感覺到的,有些是隱性或隱蔽的,容易被家長忽視。比如我曾經特別提醒有女兒的媽媽們,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熟要早於男孩子,一定要留心她們青春期的躁動,很多家長不以為然,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的女兒老實」、「我女兒不開竅」「我女兒不會出格」等等,其實這種自信是盲目的,是沒有底氣的。我曾親眼目睹了我的一位領導的女兒、大家公認的乖乖女、優秀生,在馬路邊上抱著一個男同學狂吻,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聽別人說,打死我也不信,至今她媽媽也不知道自己的女兒有過這樣的舉動。對於青春期現象,青春期階段孩子們的種種行為,以及你所困惑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我都會在後面給你一個解釋。但你一定要知道,青春期現象是帶有普遍性的,每一個經歷青春期過程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應,但是千萬不可給孩子帶上青春期問題孩子的帽子,因為問題孩子一定是個別現象,是極少數。

現在就需要說一說青春期問題孩子了。首先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雖然每一個孩子都要從青春期走過,每一個走過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磕絆,有些踉蹌,但是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夠平安度過,並在自我調整、自我修正中成長、進步,若干年後青春期將是她們的一段美好回憶。只有極少數的孩子,他們的成人意識、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增強;叛逆的心理、厭學的情緒、特立獨行的心態、擺脫束縛的慾望,導致他們與家長、老師對立甚至對抗,做出一些違背常理、違背道德、不計後果、自毀前程的不良行為,而且一時半會兒就是邁不過去「青春期」這道坎兒,學校老師頭疼,家裡父母焦慮,他們就成為了青春期問題孩子。

一個男孩剛上初一,由於長得高大帥氣,剛入學就被一個初三的學姐看上並纏住了,並很快就發生了真正的性關係,在女孩子家裡,還使用了避孕套,然後把用過的避孕套扔在了垃圾桶里,被女孩媽媽發現了。再往後的發展我無需展開、無需細述。就這一過程來說,能簡單地歸結為「早戀」嗎?一個12歲,一個15歲,剛剛走進同一所學校,結識的時間並不長,能有多少「戀」的時間和經歷?所以我把它看作一次「青春期性衝動遊戲」,顯然那位學姐是始作俑者,而且不是第一次,這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問題少女。

敦煌一名12歲孩子從10樓卧室窗戶縱身跳下,救護人員到場時已無生命體征。經調查,其輕生的原因僅僅是「做錯了事,被老師批評」,並沒有受到什麼外界的過度刺激,但是孩子在老師正常的批評教育後就揚言:「早就不想活了」,「我要和閻王爺喝兩杯」。請注意,「早就不想活了」與「12歲付諸行動」的關係——在他短短的12年生命體驗中,可能有過諸多的不滿足、不滿意、不順心,這次老師的批評也許並不是最嚴厲的,但是在他12歲時卻選擇了致命的一跳,這就是進入青春期後的青少年具有的衝動,他沒有過了青春期這道坎兒。青春期問題孩子的出現,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畢竟他們也還都是孩子,一定不能放棄,我在後面會教給你如何幫他們走出泥濘,重新踏上青春的征程。

青春期教育是一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大話題、大工程,你作為和孩子最親密接觸的家長,參與其中,責無旁貸,那就需要你學習、了解有關青春期的一些知識,讀懂孩子的內心,做青春期孩子的陪伴者,孩子會感激你的。我今天只是把青春期、青春期現象和青春期問題孩子三個經常被混為一談的概念澄清一下,讓你首先明確,青春期本無貶義,是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其次知道,青春期現象是這個過程中,孩子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而出現的行為反應,是暫時性、過渡性的正常現象,絕大多數孩子會漸行漸好,平穩渡過,但這樣的良好結果一定不能少了你的關心與幫扶;最後要了解,一旦我們的教育失誤,尤其是在青春期階段父母教育的缺席,孩子邁不過青春期這道坎兒,積惡難返,成為真正的青春期問題孩子,那麼對於孩子本人、對於家庭,乃至對於社會,都可能是一場災難。總而言之,青春期、青春期現象、青春期問題孩子,是三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又環環相扣,不要把風華正茂的青春期孩子都歸為另類而戒備,甚至打壓,但是又要防止迷茫中的孩子在青春期的道路上誤入歧途。你理清了教育思路,掌握了正確的教育理念,就會明晰該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了。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青春期教育 | 青春期生理髮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