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在流浪,引來了一群小丑

沈巍的「走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於成功的預期和標準,但「一個人成不成功,其實是看他是被迫還是主動地做出人生選擇,是看他在被社會評價支配,還是在做自己天性最喜愛,最適合的事?」

他也只是一個按照自己心意過活的普通人,一個浪漫到骨子裡的老派文人。

在上海繁忙的街頭,一名撿廢品的流浪漢席地而坐,他的身邊圍滿了人、堆滿了開著直播的手機。

沈巍,這名流浪漢火了。

因為極具反差的形象、離奇身世的加成,他飽讀詩書、暢談古今卻堅持撿廢品,這些強烈的反差,引得許多媒體、主播從外地趕來,徹夜蹲守播報。

「誰發他誰火!」短視頻平台上,很多賬號開始以他為賣點,網友誇張地稱之為「大師」,換來的是粉絲量成百上千地漲。

現場有直播的博主在大喊:「看到沒有!這就是知識的力量!這就是大師的風采。」

「你不知道,拍的這個視頻是可以拿去賣錢的,賣價五百一千的都有。」

看熱鬧的人在閑聊,周邊的酒店因為被開寶馬車的微商住滿了而上漲了不少錢。

這是一場詭異的狂歡。

最苦惱的人是沈巍。

對著媒體和鏡頭,他說著不想紅,不要捐助,勸圍觀的人散去,嗓子都啞了。

「我沒有辦法出去撿垃圾分垃圾了,我一分垃圾,旁邊圍著各種人問我問題。」

沈巍說,自己以前喜歡在地鐵站或者路燈下看書,現在也沒辦法做了。

他坦言自己「已經三天沒有好好睡覺了……太苦了,我真不想紅!」

雖然沈巍在流浪,但他並非出生於一個完全沒有文化氛圍的家庭,恰恰相反,他的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的本科生,學的是航海專業,在那個年代甚至稱得上是高材生、知識分子。

那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沈巍何以成現在的沈巍?

沈巍對他父親的描述中,經常出現約束、壓力的字眼。他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父親不喜歡外婆,就遷怒於他。

沈巍愛讀書,卻不敢讓父親知道,只能藏在肚子里偷偷帶回來,等晚上父親睡著了再看。

這種壓抑一直持續到工作之後,1986年,沈巍考上大學,在父親不客氣的「商量」下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審計專業,後來又進入了上海某審計局工作。

他說:「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一份符合自己意願的工作,和文化掛鉤,而不是數字。」

對於沈巍來說,撿垃圾並非是迫於生計的無奈之舉,而是源自他童年的經歷和理念。

沈巍為了讀書,從小就撿垃圾,橘子皮、碎玻璃,能賣錢的都撿,然後就去買書。

他進入上海某區審計局,進單位的第一天,他發現衛生間垃圾桶里扔了很多紙,覺得可惜,有用的東西不該這樣被浪費,所以就撿起來,就這樣持續了幾年。

這期間沈巍工作的很勤奮,每天工作到很晚,直到有人投訴他撿垃圾,沈巍被通知回家待崗。

家人曾為他指定房子,但是被鄰居投訴,因為撿垃圾,他反反覆復被房東趕出來,於是流落街頭,這時候他已經跟家裡斷絕了關係。

沈巍說,現在他每天有兩件事,撿垃圾和讀書

有人猜測他是因為親情淡漠和愛情失敗才走上這條路,但沈巍一再強調,撿垃圾並非受了什麼刺激,而是由價值觀和理念決定的----

人不能肆無忌憚的浪費東西。

他說:「這些年,我發自內心地就想為垃圾減量做點貢獻。垃圾分類是源頭治理,應該針對產垃圾的人。

但在一個提倡垃圾分類的社會,我從小撿垃圾,反被嘲笑。」

流落街頭的沈巍說他不需要任何金錢和物質的幫助,每月單位給他發2000多,他自己卡里也有父親拆遷時分到的10萬元。

他唯一開支就是賣廢品買書,吃飯靠撿,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書和撿垃圾。

他視甘地為偶像,手機里存著甘地的照片,他說:「我特別崇拜他,我願意主動過苦行僧的生活,我不標榜,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生活。」

沈巍的手機里存著甘地的照片

但沈巍同時也說:「我原本以為我這樣的人會為社會做一番貢獻的。我從小受儒家教育,我想做官。」

又坦率又真實。

看到沈巍,我突然想起之前同樣引起熱議的北大屠夫陸步軒,他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來在街頭靠賣豬剁肉為生,最終在經媒體報道後,得到體制內工作機會,進入縣檔案館進行縣誌的編撰。

那時,媒體對他的批判和關注,大都源自他在北大演講中的一句話「我給母校丟了人,抹了黑」。

但其實他所謂的抹黑丟臉,與其是說對母校的,不如說是與自己曾經對成功人生的預期相比。

沈巍和陸步軒的「走紅」,其實都反映了社會對於成功人士的想像和預期,但是正如陸步軒的同學說的那樣:

「一個人成不成功,其實是看他是被迫還是主動地做出人生選擇,是看他在被社會評價支配,還是在做自己天性最喜愛,最適合的事?」

「我最嚮往成都,讀書人一輩子有個理想,最好的像諸葛亮一樣,出將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學杜甫,憂國憂民。」

「流浪大師」沈巍的自述中,這一句讀罷令人喟嘆。

他撿垃圾,是因為不喜歡人類肆無忌憚地浪費資源;他讀書,是因為他時刻為這個龐大的國度憂思;

他本可以在單位舒舒服服地讀書看報寫寫文章,或汲汲營營鑽營前程,卻一意孤行,離開了那個衣食無憂的牢籠,以天為蓋以地為廬,過著清苦的撿垃圾、分類、讀書、餵養流浪貓狗的日子。

沈巍會把撿來的食物餵給流浪貓

頗有東坡居士「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浪漫。

那些把他尊為國學大師的人怕是打錯了算盤。

他愛讀書,但他並非大家所想像中的「隱士」「高人」;以他與社會脫節的程度,他的見解,未必就是普世真理;而且以他的天真與赤誠,官場於他,更談不上是條明路。

他只是一個按照自己心意過活的普通人,一個浪漫到骨子裡的老派文人。

我們尊崇他,說到底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過這一生的勇氣。

傳說,亞歷山大大帝在見了以行乞為生的第歐根尼之後,問他想要什麼恩賜;他回答說:「只要你別擋住我的太陽光。」

亞歷山大聽罷,對自己的隨從說:「如果我不是亞歷山大,我願意做第歐根尼。」

但如果你問所有圍擠沈巍、與他合影、採訪他、叫他大師的人,願不願意做沈巍?

他們一定回答不願意。

??

編輯:阿庚、璐璐、阿琛

了解更多,請關注我們的民謠與詩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TAG:沈巍 | 流浪 |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