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拒絕交流的孩子?
父母要有耐心,父母要明白孩子對哪些話題感興趣,父母情商要高。。。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為人父母的資格。。。昨晚摟著兒子睡,聊了一個多小時,讓他把父母,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對他的好,挨個總結了一遍,讓他懂得感恩。最後,防止杠精,聲明一下,我是爹。
反映式傾聽是一種尊重孩子感覺的態度,表示願意真誠地了解孩子字面上的意思或隱藏於背後的意思。反映式傾聽也是一種技巧,父母可以依下述的過程來練習:
1.專註的態度:用肢體語言表示關心孩子及對孩子的說話有興趣,例如停下手邊做的事,轉身注視著他。如果自己是站著,則要彎下腰或蹲下身,和孩子的眼神接觸是平視的,表示出專註和尊重,或者坐下來,把孩子抱到胸前或腿旁,然後傾身向前注視著他。
2.傾聽並推測孩子的感覺:在全心聆聽孩子之後,想一想孩子的感覺可能是什麼:「如果我是孩子的話,他的感覺(想法)是……」
3.陳述或澄清感覺:把自己清楚了解孩子感覺的意思說出來,例如:「你覺得累了,因為玩了一個下午」或「你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們要去外婆家。」不是那麼清楚孩子的感覺時,則需要多說一些加以澄清:「你很累了,可是又不想這麼早睡覺,因為爸媽都還沒睡,是嗎?」這種「你感到……因為……」的簡單公式是反映式傾聽常用的,剛開始使用時會覺得呆板,但熟練之後可以靈活應用而有變化,例如:「我們要去外婆家,你會很高興的!」或如:「玩了一個下午,你累了吧?」
有時,孩子會因不順心或不如意而表現出強烈的情緒。例如,在公園裡玩了兩個多小時,當父母提出回家的意見時,孩子哭鬧著說:「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此時切勿受他的情緒影響而發怒,可用反映式傾聽說:「我知道你玩得很高興,所以聽到要回家感到很失望。」除此,亦可再加上一些說明:「可是我們現在必須回家,因為媽媽要回家做飯,改天我們再來這裡玩,晚餐我做你最愛吃的菜,你喜歡吃什麼?」對改變幼兒哭鬧行為,以有趣的聲調轉移其注意力常是很有效的方法。
有時,孩子可能沒有明顯的情緒表現,但父母卻能感覺到他內在的心情,也可以用反映式傾聽。例如,孩子一會兒吵著要看電視,一會兒又把電視關了,而且走來走去,好像很難定下心,此時的反映式傾聽可如此說:「看起來你好像覺得好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比較好,是不是?」經過父母幫助他澄清內在感受,他可能可以想出一個讓自己定下心做的事。如果他一時拿不定主意,也可以進一步建議他:「找張紙來畫畫如何?」
當父母要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更可以使用反映式傾聽。除了同理孩子的感受外,也顯示自己堅定的態度,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我不買這個玩具給你,我的理由是家裡已經有類似的玩具(或太貴了、不安全等)。」此時,孩子正以哭鬧迫使你買給他,愈保持心平氣和愈能幫助孩子了解無理取鬧是行不通的。別上了孩子的當,也許過去的經驗讓他學到在公眾場合中哭鬧要東西通常父母會投降讓步。如果你想要以後減少這種煩惱,並且幫助孩子學習一些限度或規矩,不要顧忌面子問題,除了用上述的反映式傾聽說詞,可以再加上這句話:「我現在要到別的地方去了,你要不要跟我走?」如果孩子依然哭鬧且賴著不走,可以拉著孩子的手離開商場直接回家。此時愈保持冷靜愈有力量,妥協讓步或被激怒生氣都是「後患無窮」。
有時,孩子會口出惡言,輕者如「你好討厭!」「我恨你!」重者如「你是最可惡的爸爸!」
「你是混蛋!」不管孩子是哪裡學來的,父母要教導孩子懂得對別人尊重,讓孩子知道對父母或別人說這種侮辱的話是不對的,此時的反映式傾聽可說:「我看得出你對我很生氣,你可以說,媽媽,我很生氣或我很氣你,但是不能說這種傷人的話。以後再說類似的話,我就不會理你(或者答應你任何要求)。」如果發生在家裡,父母可以離開現場到其他房間去,或者要求孩子離開,你現在離開客廳到房間里去,想一想你說的話,十分鐘後你想回到客廳時再回來。」父母心平氣和的堅定態度和語氣,方能幫助孩子自省改過。
此外,幼兒期的孩子充滿了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常會向父母提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及一大堆的「為什麼」問題。此時,父母得明察孩子是否真心地想知道答案,如果孩子真是求知若渴,父母可以用他了解的語詞回答,或者尋找相關的圖書和他一起追求知識的寶藏。然而,有時候孩子是故意用一連串的問題來騷擾父母,尤其當父母在忙著自己的事而沒有留意他時,他的行為目的只是想獲得父母的注意力。怎麼知道孩子是用此行為想獲取父母的注意力呢?其實很簡單,父母只要檢視一下自己內在的感受是否為:「他怎麼問個沒完,真麻煩!」或者是直截了當的「煩死人了」的感覺,那孩子的提問自然是以騷擾的行為想獲得父母的注意力。面對這種情形的處理有幾種方法,父母不妨試試哪一種方法較有效,因為不同個性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父母可以用反問的方法,如說:「那你覺得它為什麼……」通常反問到第二個、第三個問題,孩子同樣地會覺得你好煩而不再玩這騷擾遊戲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亦是一個方法,如說:「嘿!我知道有一個很好聽的故事,你要不要聽?」如果父母真的在忙碌中沒有時間傾聽或回答孩子的問題(不管孩子提問的目的為何),可以直接對孩子說明,告訴他等一段時間再討論:「我知道你很想知道它為什麼(或答案),可是我有一個重要的信要回(或正在做晚飯),你先自己去玩,等吃完晚飯後,我會有時間好好和你談這個問題,記得要提醒我喲!」在和孩子說這話時,記得反映式傾聽中強調的肢體語言:轉身、彎腰、注視等表情動作。通常,如果不是真的想找問題的答案,孩子一下子就忘了這件事。而如果晚餐後孩子仍提起這件事,父母必須遵守之前的承諾。
與孩子溝通的小技巧:
要經常為孩子找到優點,並能具體說出孩子的優點。
要時常對孩子表示信賴,並告訴他:「你一定行!」
要尊重孩子的感覺,積極傾聽孩子的需要,並能真誠表達父母自己的感受。
要讓孩子有發泄情緒與談論感受的機會。
要常觀察孩子的需要與期待,使他常出於愉快和滿足的狀態中。
要與孩子一起談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要在情緒高漲時,急於與孩子溝通或討論問題。
不要把工作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不要太過急躁,這樣容易使問題更加嚴重。
不要先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這樣於事無補。
不要用批評、指責的語氣或肢體暴力管教。
不要輕易說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等話語
先從了解他開始。
你如果單身,如果能在身邊去言傳身教最好,再加上專業的心理或者家庭治療,也許會更好。能夠意識到錯誤就已經是成功的一半了,但是要做好長期打算,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能馬上見效的,別的還真沒太多實質性的能幫助你,祝好運
十四歲很關鍵的年齡段。從小缺少了的愛和健全父母的關注,已經讓孩子在找存在感的方面出現偏差。你和孩子的母親去諮詢專業的人看看自己的問題在哪。才能幫助孩子。她內心一定是無助的,找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支持她的興趣愛好使孩子從中找到價值感感。
趕緊聯繫專業醫生了,孩子的話要耐心的去和她溝通
拒絕交流就帶他一起玩唄,玩開心話多了自然就敞開心扉多少說些話了。乾癟癟交流多尬啊!我哥哥姐姐家的小孩我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幫他們父母進行溝通
精神傷害太大,很難走進她的內心,媽媽必須轉變。具體方法我也不知道
看得心情很沉重,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其實說什麼都有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做父母最要緊的是情緒穩定。題主說妻子常常辱罵女兒,同時又「溺愛」,什麼事情都不讓女兒做,說起來跟我母親很像,我小時候也一貫沉默,一來是讓她儘快平靜下來,畢竟她自己唱獨角戲沒意思。二來不知道說什麼,比如她喝問「為什麼弄丟橡皮」,那能為什麼,不小心丟了唄,她自己還丟過錢呢,可要是這麼說的話,肯定又是又一輪歇斯底里。沉默大概是小姑娘對她媽媽長時間遷就造成的。
孩子不聽話很可能是父母的話沒有說服力,比如「人需要努力」,這句話對不對?對!如果由一個自身努力,並且取得成功的人來說,那沒問題,可要是由一個自身懶散,每天打麻將的人來說呢,就成了笑話。
早戀本來不算大事,可是早戀和早戀不一樣,大部分孩子早戀,是同學之間萌萌的小愛戀。可是這種和社會青年在一起的,就不正常了,這是缺愛缺到極點了。
建議題主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不是「治病」,而是宣洩一下這些年的不易和委屈,同時題主夫妻真正需要治療下,這本來是大人的問題,卻反應在孩子身上,聽題主的意思,女兒跟母親住在農村?那麼一個沒有父親保護的女孩子,面對著八卦婦女的碎嘴,同齡人的歧視,這些年到底是怎麼熬過來的,難怪連命都不想要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