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不是媽媽,或者很幸運,從來沒有被產後抑鬱這種情緒所困擾,但我們仍然希望你理解並傳播這方面的觀念,它的意義重大。每多一個人理解,對這個社會都是一個小小的進步。
世界衛生組織和多家專業機構的研究表明,60%到80%的圍產期婦女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其中大多數會在幾周內好轉,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極少數情況嚴重的,可能會釀成悲劇。
「為母則強」只是一個美好的嚮往。當了媽媽會感到完整和快樂,是大部分時候社會對女人轉變成母親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小寶貝的出生,帶給媽媽的不僅是滿足,還有不堪重負的壓力感——只是我們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個部分。
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三四天左右,大約80%到85%的新媽媽會經歷一個情緒容易波動的階段,產後抑鬱調研問卷結果顯示,74%的新媽媽變得多愁善感,經常抑制不住地淚盈滿眶,70%的新媽媽一不小心就會被激怒,變得焦慮和易怒。
研究顯示,「Baby Blues」或者早期抑鬱情緒的出現,和新媽媽的社會和教育背景、家庭關係、是否有心理疾病史及分娩是否順利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得到家人和親友的支持,減少刺激源,做好自我調節,可能會逐漸恢復正常。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15%到20%的產婦,抑鬱情緒越來越嚴重,直到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臨床抑鬱症需要由精神科醫生來確診,並進行抗抑鬱治療。自己參照量表進行對照,或者只是經由別人的觀察得出的結論,都是初步的篩查,結果並不準確。如果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應該到精神科請專業醫生診斷。
很多新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擔心孩子被搶走、夜裡醒來試探孩子的鼻息、擔心一個小小的失誤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對於幫助照顧寶寶的家人,特別是長輩來說,這些表現容易被理解為指責和不信任,進而引起家庭矛盾。
在中國,婚後三年到七年間是離婚最高發的時段,對一般家庭來說,這正是孩子出生成長的前期階段,生孩子是對夫妻關係的重大考驗,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感情的破裂往往與生產前後夫妻之間的誤解和彼此失望有關。有些丈夫提出的理由是,「生完孩子後她性情大變」,「不尊重辛辛苦苦帶孩子的奶奶」,「好像神經病」……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家庭中的人不了解圍產期抑鬱的表現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