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技能是以人為工具,利用科學客觀的方法,藉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及耳朵,也就是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五種感官系統,並結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學及統計學等學科,對食品進行測量與分析,來了解人類對這些產品的感受或喜歡程度並測知產品本身品質的特性。感官技能相對昂貴的電子檢測分析設備,使咖啡評價更加方便、易捷,也使咖啡更具生活化、人情味。
杯測
咖啡的品質有好有壞,而這個好壞我們需要怎麼去界定呢?杯測,就是一種目前比較流行的鑒別咖啡好壞的方法。
杯測是通過分析香氣、酸度、風味、醇度、餘韻等,從而鑒定一杯咖啡優劣等級的科學行為。在杯測過程中,咖啡粉末的研磨度、重量、溫度都經過統一量化,保證杯測桌上每一杯咖啡都是在同一條件下沖泡的,因此比較能客觀判斷其品質。如果有瑕疵豆的話,它的瑕疵風味也會在杯測中暴露無遺,所以杯測也是生豆商們抵達產地,購買生豆時最主要的評判標準。
杯測咖啡的烘焙要求
對於準備杯測的豆子,我們需要標準化烘焙,根據SCAA標準,Agtron Coffee Roast Analyzer(艾格壯咖啡烘焙度分析儀)照射咖啡豆,AgtronNumber(艾格壯數值)為58,照射咖啡粉,其數值為63,且誤差在±1之內,換言之,約在一爆結束後至二爆前為宜。
SCAA標準的烘焙時間在8~12分鐘。如果少於8分鐘,需要火力較猛,容易出現烘焙不均勻,且烘焙過快,澀口的有機酸成分不易裂解完全,容易出現澀感。如果多於12分鐘,容易拉平咖啡的風味,且累積過多碳化粒子。
樣品豆需在杯測前24小時內完成烘焙,且置於乾淨無異味的密閉容器或避光包裝袋內,進行至少8小時的「養豆」過程,此過程不得放入冰箱或冷藏庫進行,放在乾燥的陰涼處即可。
杯測準備
需要5個容量為150—180ml的厚玻璃杯或陶瓷杯,且乾淨無味、小大材質統一,還需準備與杯測師相同數量的杯測勺,杯測勺為圓形深底,容量大約8—10ml,方便吮吸,一般選用的材質為不鏽鋼、鍍銀合金甚至純銀,後者散熱較快。
杯測最理想水質的總固體溶解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簡稱TDS)應介於75—250ppm,即75–250mg/L。咖啡粉粗細度必須統一,標準為70%—75%的咖啡粉能夠篩過美國20號標準篩網,即咖啡顆粒直徑為0.85mm。換言之,比一般手沖時的咖啡粉要粗一些,接近於法壓壺沖煮咖啡時的咖啡粉粗細。咖啡豆重量(g)與水量(ml)的比例為1:18.18。通常一個200ml杯測碗,標準粉量是11g左右,每杯的萃取水溫應為93℃。
杯測流程
稱取咖啡豆,磨粉,磨完後用蓋子蓋住杯測碗以防止香氣散失。在咖啡豆磨粉的15分鐘內,杯測師評價咖啡粉干香。注入93℃熱水,注水時要畫圈注入,讓水充份濕潤咖啡粉,靜置(悶蒸)4分鐘,期間評價咖啡的濕香。4分鐘後攪拌粉層,破渣撈渣,嗅聞咖啡液香氣。8分鐘後開始啜吸品嘗咖啡,使咖啡液在口腔中噴洒霧化,更全面的感受風味。
正確的啜吸方法是用杯測勺的1/3抵在上牙,用上嘴唇接觸勺內咖啡液面,且在齒縫留一絲空隙,快速做吸入動作,使咖啡液體迅速噴射在口腔中,形成口腔味覺感受區域的全覆蓋,以體會咖啡風味或分辨出咖啡中的瑕疵味道。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需要反覆訓練,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