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德國幼兒園這樣做

文/悠悠媽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本文於2019年2月26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昨天下午我去幼兒園接雲朵,看到教室門上貼了這樣一張小紙條:

大致意思是:

「我們留意到有些孩子的零食盒很難打開和關上。我們希望家長給孩子提供更為便捷的只有一個開扣的零食盒。要知道,讓孩子自己開關零食盒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我之前給雲朵準備的零食盒是這樣的(有兩個開扣):

我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能夠自己打開這一點。我以為像雲朵這樣1歲多的小孩,能夠自己吃東西,不要老師喂就算不錯了,零食盒由老師代勞打開並沒有什麼關係。沒想到幼兒園對孩子的獨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班主任K老師告訴我,孩子們每天零食時間都是自己去書包拿零食盒,然後選一個喜歡的座位,自己打開,吃完零食後要自己關上,再放回自己的書包里。

原來雲朵在幼兒園吃個零食都不簡單呢!怪不得她最近的口頭禪是「自己做!」和「寶寶知道!」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動手,不讓我幫忙。

有一次我給她拿酸奶時不小心幫她撕掉了酸奶蓋,她非常生氣,感覺自己的權利受到冒犯,直到我重新給她一個酸奶,讓她自己撕掉蓋子她才又開心起來。

其實,除了這次提醒家長更換更為便捷的零食盒,老師還給過我別的方面的建議(針對1歲多的孩子)。

比如:買書包時買帶拉鏈,而不是帶扣子的書包,方便孩子自己拿取、收納東西;買水杯時買可以360度出水,而不是需要打開蓋子才能喝的水杯,這樣孩子渴了就能自己喝;買雨鞋時買自帶拉手的雨鞋,這樣孩子更容易穿上……

▲ 幼兒園掛書包的小桌子

類似的提醒還有很多,目的都是幫助孩子鍛煉他們的獨立能力,減少孩子在發展自我意識過程中受挫和氣餒的可能性。雲朵幼兒園手冊上明確指出了幼兒園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趁著這次換零食盒,我和班主任K老師交流請教了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問題。孩子的獨立能力不是一夜之間養成的,而是靠我們日常生活一點一滴培養和積累起來,需要我們有意識地給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

K老師的很多觀點都讓我很受啟發,下面我結合平時對幼兒園的觀察,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收穫。

1、鼓勵孩子自己動手

德國幼兒園,即使是小班的孩子,大部分時候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力不夠時,老師也不會輕易代勞,而是讓孩子先自己嘗試後再加以協助。

我在雲朵適應期時,就親眼見到雲朵班上好幾個2歲多的孩子自己熟練穿外套、戴帽子,換室外鞋,完全不需要老師幫助。

還有一個剛滿2歲的男孩,比雲朵早一個月入園,他一開始並不能完全靠自己穿褲子,要麼腳套進去了提不起來,要麼穿反褲子。但是換衣服時老師總是給他機會練習,然後再幫他調整,沒想到過了一個月,他就可以自己順利穿好褲子了。

除了自己換衣服,孩子們在幼兒園還會自己吃飯,自己洗手,自己收拾玩具。從2歲半開始,還會練習使用刀叉餐具進食(之前只使用叉和勺)。

天氣好時,家住的近的德國孩子會和父母一起騎車上下學。別看小班孩子通常只有一兩歲,騎起平衡車來動作非常利索。最近德國天氣晴朗,幼兒園的院子里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們上學騎的自行車、平衡車和滑板車。

▲ 幼兒園庭院一角

▲ 雲朵班上2歲的孩子和媽媽一起騎車回家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時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耐心與時間,在這一點上,K老師和園長都給我上過生動的「一課」。

有一次我帶雲朵下樓梯,剛好碰到園長走在我們後面。樓梯很長,大概有二三十級台階,雲朵走得很慢,我害怕耽誤園長下樓會客,於是準備抱著雲朵下樓。

園長看到後立馬阻止了我,對我說:「雲朵可以自己做到,你不要幫助她,讓她慢慢來,不要著急。」結果園長果真在後面等待雲朵一級一級走完台階。

園長下樓過程中還不忘跟我說:「你看,雲朵走得很好,她已經有進步,之前她只敢上樓梯,不敢下樓梯,你看,她做到了。」

又有一次,我去接雲朵放學,當時她是幼兒園最後一個孩子,K老師已經收拾完畢,雲朵卻還在自己慢慢穿衣服、鞋子。我又開始著急了,怕影響老師下班,於是想要為雲朵代勞。K老師同樣阻止了我:「讓她自己來,沒關係,慢慢來。」

園長和K老師這兩句「慢慢來」讓我思考良多。我們總是有很多借口和理由催促孩子,「你快一點,」,「你再不快一點我們就要XX了」,「你動作太慢,讓媽媽幫你做吧。」

我們為什麼不能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呢?孩子的慢,在我們眼裡看來是拖沓,但在孩子的世界裡,恰恰是他們最好的節奏。

我們的代勞可能節省了一點時間,但是卻剝奪了孩子獨立學習的機會,以及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勇氣,依賴大人為自己做事,長大以後孩子也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情,缺乏創造性。

從那以後,我總是出門前預留出更多的時間,並且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妨礙他人,我都會允許雲朵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給她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2、給孩子布置小任務

在德國幼兒園,常常可以看到老師通過布置小任務給予孩子獨立擔當的機會。

「Clara,你能給老師遞一下蠟筆嗎?」

「Milan, Tim想要拿柜子上的拼圖,你能幫他拿一下嗎?」

「Johana,Mia的鞋子穿了很久沒穿進去,你能過去幫一下她嗎?」

孩子都有樂於助人的天性,老師通過向孩子尋求幫助,或者讓大孩子幫助小孩子,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信。

德國幼兒園會常常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比如開飯前讓孩子一起布置餐桌,擺放餐具,吃完飯一起收拾桌子,把餐盤放回餐車上。

雲朵幼兒園的老師還會經常給孩子布置「廚房小任務」:比如讓孩子烤華夫餅,烤餅乾、做水果沙拉、榨果汁等等(當然老師會在一旁指導保證安全)。孩子們一起製作食物,再一起享用它,這讓他們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

每周五,幼兒園的孩子還有一個固定任務:「Wir suchen Obst für Montag」(我們為周一尋找水果)。老師會讓孩子從一堆水果卡片中選擇一張,家長再按照孩子的選擇準備好水果,周一帶至幼兒園給大家吃。

不要小看了這個任務,孩子不僅要獨立思考選擇哪一種水果,還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提醒家長準備好水果,再自己把水果帶到幼兒園。

在幼兒園,孩子們就是通過完成這一次次的小任務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這讓他們在以後面對新事物時,都更有勇氣和自信嘗試。

3、讓孩子自由探索發展獨立人格

我曾在《寶寶粘人、分離焦慮嚴重?看看德國人的「放手哲學」》這篇文章中提到過德國人的「放手哲學」。

他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應該當做獨立的個體來尊重,每個孩子都會有他自己的個性,會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只有給他們充分的自由探索時間,他們性格里的各種特質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德國幼兒園同樣重視給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幾乎每家德國幼兒園都有「自由遊戲時間」。孩子們可以自己決定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以及玩多長時間,老師都會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會過多干涉。

自由遊戲時間孩子還會學習自己處理衝突。老師一般並不急於幫助孩子解決矛盾,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思考應該如何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逐漸學習到如何社交,了解到自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間的關係,懂得何時該堅持自己的意見,何時該妥協。

自由遊戲時間讓孩子通過完全獨立的探索與互動,發展自己的興趣和喜好,了解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將自己與其他同齡人區分開來,以此發展自己的獨立人格。

4、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承擔後果

在德國幼兒園,即使是一兩歲的孩子也擁有非常大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但是他們一旦做出決定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並且承擔後果。

在幼兒園,孩子們不僅獨立吃飯,並且自己決定吃多吃少。老師會把食物裝在透明的玻璃大碗中,方便孩子看清楚食物的樣子。孩子吃完老師放在餐盤裡的食物還想要的話可以要求老師繼續提供。

如果孩子不想吃飯或者沒吃完盤子里的食物也是可以的,老師不會勉強孩子吃飯。但是,孩子需要承擔不吃飯或者沒吃飽的後果。

比如:雲朵幼兒園午餐時間是上午11點,過了午餐時間,就只有到下午2點的零食時間才會再次提供食物。如果孩子決定只吃少量午餐,那麼他2點之前即使餓肚子也不會有食物吃。

又比如,陰雨天孩子只有穿上雨衣雨褲才能去花園裡玩耍。雲朵適應期時,有一次,一個孩子不願意穿雨褲,但又想出去玩。老師並沒有勉強他穿上雨褲,也沒有把他一個人留在教室中,而是和他商量後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老師用幼兒園的公共嬰兒車把這個孩子推到花園裡,讓他可以看到別的孩子玩耍。但是因為他沒穿雨褲,他要承受不能下地和孩子一起玩的後果。

因為老師態度一直很友好,所以這個孩子並沒有反抗。他先是坐在嬰兒車裡觀察了一會兒,看到別的孩子都玩得很高興,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堅持,主動跟老師要求回去穿雨褲。換好雨褲以後,他又開心地和別的孩子玩在一起了。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承擔選擇的後果,不僅讓他們更有判斷性和決斷力,同時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和自我負責的品質。

孩子天生就渴望獨立,從他們在媽媽肚子里開始,擁有的就是一顆獨立跳動的小心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孩子想要獨立的心呢?

作為父母,我們想給孩子最好的呵護和照顧,但是孩子的人生路最終還是要靠他們自己走下去,他們終有一天不得不自己承擔責任,保護自己和下一代。

正如K老師所說,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前提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與信任。只有我們相信孩子能夠做到,放手讓他們充分探索,孩子才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成功。

原創不易,你的轉發是對我的最大支持!


推薦閱讀:

TAG:德國教育 | 育兒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