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態度很強硬
前文中我們提到,漢明帝劉庄曾經氣急敗壞地親自毆打大臣,說起來掉價,但確有其事。
不過,對於皇帝來說,動手打人真是很輕的懲罰,甚至都算不上懲罰。因為對於大臣們來說,比起身家性命,丟點臉面甚至受些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麼呢?要知道「生殺予奪」這四個字可不是用來玩的,那可是真真要起作用的啊!
劉庄即位後首先知道這位年輕皇帝厲害的還要說是竇融。
作為投誠的將領,竇融在劉秀在位的三十幾年間都受到了特別的優待,某些方面甚至要超過最早跟隨劉秀的勛舊之臣。在劉秀去世之前,竇氏一門「一公、兩侯、三公主、四兩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於京邑,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
所謂的「一公」指的就是曾任大司空(三公之一)的竇融;「兩侯」其中之一指的也是安豐侯竇融,另一個則是竇融的弟弟顯親侯竇友;「三公主」分別指:內黃公主(據說是東海恭王劉強的女兒)嫁給了竇融的長子竇穆;沘陽公主(東海恭王劉強之女)嫁給了竇穆的兒子竇勛;涅陽公主(光武帝劉秀的女兒)則嫁給了竇友的兒子竇固。輩分雖然不太清楚,但是勢力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顯赫勢力導致竇家人胡作非為,放縱不法,遠遠背離了當年竇融對劉秀許下的會對兒子「朝夕教導以經蓺,不得令觀天文,見讖記。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循道,不願其有才能」的諾言。
竇融年老之後,子孫們更是肆意妄為。他的侄子護羌校尉竇林在任期間貪贓不法,罪至欺君;兒子竇穆則「交通輕薄,屬託郡縣,干亂政事」,公然干涉地方政務。更有甚者,為了全面的控制封地安豐所在的六安國,他甚至假託皇太后陰麗華的詔令,命六安侯劉盱休妻,然後將自己的女兒嫁於劉盱。
能夠嫁與諸侯,人家的娘家也不是平常之輩。所以上章舉告。明帝大怒,將竇氏一門子弟的官職盡皆罷黜,除竇融外一律遣歸故郡!說起來也是竇穆不爭氣,前番竇林犯罪已然被明帝直接賜死,並因此多次下詔切責竇融,甚至舉出前朝「竇嬰和田蚡」的例子告誡他,可是恐怕是竇融確實年紀大了,對子侄們的控制力根本就沒有了。所以才導致他們闖下大禍。
這一次罷官免職遣歸故郡,只留下年近八十的竇融一人在京師,態度之強硬有目共睹。不過,不到一年,竇融就去世了,去世之前,明帝將已經走到了函谷關的竇氏族人召還,算是沒讓竇融孤獨離世。
不過,出於對竇穆的不信任,在竇融死後明帝特別派了一個「謁者」「監護其家」,也就是全面監視。這幾可以說是不信任,也可以說是一種保護。
可是,數年之後,這位謁者上奏,竇穆父子失勢之後「怨望」——出言不滿。怨望在古代是大罪。因此再次被遣歸故郡也是必然。這一次,只有竇穆的兒子竇勛因為娶了沘陽公主而得以留在京師。
不久之後竇穆又因為「賂遺小吏」而被捕,最終死在獄中。而他的兒子竇宣和留在洛陽的竇勛也都因此牽連而死。至此,竇氏一門就只剩下娶了涅陽公主的竇固一支了。
光武帝劉秀當年對功臣就是已打壓為主,平定天下之後,除了鄧禹、竇融等少數幾位還得以參政之外,其餘功臣盡皆不用。明帝劉庄繼承了這一點,竇融就是功臣受到打壓的最好例子。
除了功臣,明帝對外戚也毫不手軟。
太后陰麗華的弟弟陰就的兒子陰豐,娶了劉秀的女兒酈邑公主劉綬為妻。據史書記載,作為明帝的妹妹,長公主劉綬性格「驕妒」,就是傲慢且嫉妒;而作為國舅爺之子的陰豐自然也不是什麼善茬,性格亦是「狷急」——狂傲且暴躁,這兩個人碰到一起,那裡會有什麼好結果?
永平二年的某一天,二人再次爭吵起來,陰豐氣急之下持刀殺死了劉綬,犯下了殺死公主的滔天大罪。
陰就是陰麗華特別疼愛的弟弟,可是劉庄毫不顧忌這一點,他首先斬殺了陰豐,接著迫令陰就夫婦自殺——留了一個全屍,算是一個天大的面子。看來在明帝那裡,母親的面子遠不如皇家的面子更重要。經此一事,外戚斂手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深深借鑒西漢亡於外戚之手的教訓,明帝對外戚不僅重懲治還重預防。他的皇后馬氏,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自他做太子時就已經侍奉他了,「傍接同列,禮則修備,上下安之」,很得陰麗華的歡心,所以到了立皇后的時候,沒等到劉庄自己說,陰麗華就先說:「馬皇后德冠後宮,即其人也。」
母親都這樣說了,劉庄又怎好違逆,更何況他自己也對馬氏非常寵愛。以至於特意為沒有生育馬氏收養了一個妃子所生的皇子劉炟(dá),後來被立為太子,並繼承了皇位。
馬皇后德才兼備,劉庄曾多次試驗她的才能,拿朝中事務向她諮詢,她都能為劉庄條分縷析,「各得其情」。雖然如此,她卻從未乾涉政務,更不曾為家屬求取私利。
饒是如此,在選定著名的「雲台二十八將」時,馬後的父親馬援仍未被選入其中。不過,也恰恰是因為未被選入其中,反倒讓人們記住了這位功勛卓著的將軍,而那二十八位將領,除去打頭的幾位以外,剩下的倒無人被記起了,這真彷彿是歷史和人開的玩笑。
一方面是打壓,一方面是樹榜樣。榜樣自然就是那些雖無根基但是盡心為國的臣子。
永平三年十月,明帝侍奉母親陰麗華到老家章陵縣探訪,當時的荊州刺史郭賀就因為「官有殊政」而被「賜以三公之服,黼黻(讀作「fǔ fú」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冕旒」,並且在行經屬地之時被明帝特命「去襜帷」,就是撩開車轎的帘子,讓百姓得以看見郭賀的容貌和衣著,「以章有德」。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還說劉庄是「程序性皇帝」,看完了這一篇你恐怕會對他有了新的認識,大劉倒是想起了春秋時韓昭侯的名言:「明主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笑有為笑。」就是說聖明的君主對自己的一顰一笑都是十分注意的,因為政治就存在於細節之中,態度就存在於一顰一笑里!
親愛的讀者,您說是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