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氣動布局是發展先進戰鬥機的關鍵技術之一。F-22的氣動外形設計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必須同時考慮對隱身、超聲速巡航、機動性與敏捷性、超視距攻擊等方面的影響,進行折中優化。
一、機身
F-22也採用了三代機也有的邊條翼渦升力技術,從進氣口到翼根,有一條窄邊條,與前機身的脊線構成一條從機頭頂點延伸到翼根的邊條,而前機身和進氣道融為一體,也成為一個升力體,進氣道的上表面成為了邊條的有效組成部分,真正的作用邊條面積更大,小迎角時輔助提高主翼面升力,大迎角時產生渦流。併產生更強的渦升力。
中機身:F-22的中機身寬且扁平,內部空間很大,便於內埋武器和提高載油量。同時,寬大的中機身也可以作為一個升力面,提高升阻比。中機身側面內傾也是約35°,以使反射波避開雷達威脅的主要方向(一般認為在側面30°以內)。
後機身:後機身的設計對超聲速阻力影響很大,雙發噴管間距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F-22突出超聲速巡航能力,因此採用了小間距設計,減小阻力。
二、機翼
F-22的機翼也採用了機翼扭轉的措施,降低了誘導阻力,提高了巡航性能。
三、尾翼
這種4尾布局為機動飛行提供了控制余度與控制力。採用近距耦合的全動平尾,減小了重量與外形尺寸(與前面說平尾相對面積較大並不矛盾,如果不全動需要更大的面積來保證操縱性);雙垂尾大舵面在垂尾高度較低的條件下,保證了超音速飛行的方向安定性,儘管從隱身考慮內傾垂尾較好,但外傾設計具有更好的方向安定性和操縱效率,且F-22垂尾的位置在平尾與機翼之間,在大迎角時尾翼操縱可以讓氣流流過垂尾來保證操縱效率。F-22的垂尾距離尾噴管較近(原因blabla?),全動垂尾會讓垂尾與尾噴管的引射氣流相互干擾,沒採用全動垂尾也許有此考量。
四、進氣道與尾噴管
說了這麼多,限於水平,總感覺還是有不完善甚至疏漏的地方,歡迎大家指出,我也會在以後加以補充和修正。
參考資料:
TAG:飛機 | 航空 | F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