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挑選對於古琴愛好者們來說都是比較難的事,當我們面對一張琴的時候,如何判斷它的優劣?當你面對十張琴的時候,如何挑出最好的哪張?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討論的問題。
挑選、鑒別古琴質量的方法
1、看形制:這裡講的是形制是否合乎規範。常見古琴規格如下:長度一般在120-124厘米,有效弦長109-114厘米,岳山高1.5-2厘米、厚1.0-1.3厘米,岳山處各弦弦距1.8-2厘米,琴尾處一至七弦弦距3.5-4厘米,七徽的位置琴弦離琴面應在0.4-0.6厘米。至於徽位準不準,可以自己用尺子量一下,有效弦長的1/2是7徽,1/3是5徽和9徽,1/4是4徽和10徽,1/5是3徽和11徽,1/6是2徽和12徽,1/8是1徽和13徽,2/5是6徽和8徽。如果會彈泛音,可以用泛音校對下就知道徽的位置是否準確。膝琴一般琴長100厘米,也有其他尺寸(80多厘米以下的並不適合彈奏)。琴的頭、頸、肩、腰、尾的比例要合乎規範,低頭適當,整體協調、勻稱,符合古代對於形制的基本要求。琴可以掛起來反覆看,如果總覺得有點怪異,那應該就是琴外部尺寸比例不協調。
2、看做工:古琴的外觀要比例適當,造型古樸、大方,細節處理考究、嚴謹,稜角處圓則圓,方則方,視之線條優美,撫之琴面平整流暢,漆面溫潤光滑。古琴不但是一件樂器,還應該是一件漆器,好的琴更是一件工藝品。好的漆要做到精光內斂,拋光似烏玉,退光似烏木。
3、看材質:目前所見古琴面板大多數是杉木,也有一些泡桐和青桐以及其他木材;底板則為梓木居多,也有面底同材的做法。杉木多為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料,穩定性好,利於發聲,比如朱竟然的大德琴坊,古琴均採用杉木老料精心斫制。材質方面都是精心挑選過的。目前來講,三四百年至六七百年的老料卻不可多得。泡桐和青桐老料極少見,絕大多數用的是新料,一是不利於發聲,二是後期木料的穩定性如何不好判斷。從行情來分析,同一斫琴師,其老杉琴普遍貴於泡桐琴。對於多數斫琴師和廠琴來說,如:王鵬鈞天坊,倪詩韻雷音琴坊,李一凡夔音堂古琴。他們的泡桐琴只是作為入門款或者監製款。青桐琴做的人不是太多,價格一般要略高於同人製作的杉木琴,目前應當注意的是杉木、泡桐、青桐這些材料的區別,他們並不是琴的聲音好壞的關鍵,木材不是選琴考慮的重點,任何材質處理好了都可以做出很好的琴。
灰胎方面,有生漆鹿角霜、腰果漆、瓦灰等,都屬於可接受的範圍,其中生漆鹿角霜的最好,但是古代老琴不乏瓦灰琴,聲音也好。現在也有用化學漆來替代生漆、腰果漆做灰胎的,也有用石膏灰胎的,都不是正規的做法。面漆方面,有純生漆、化學漆打底擦生漆、化學漆等,不論何種面漆,夠硬才能選用。漆面硬度要接近玻璃。
4、聽音色:要初步判斷一張琴的音色是否合格,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檢驗:先聽各弦的散音,音量和音色是否一樣或相近,是否有明顯的金屬味道,聲音的下沉感如何;再聽按音,用左手按住某個徽位,聽不同弦同位置的按音的音量和音色是否一樣或相近,同弦不同位置的音量和音色是否一樣或接近;再用左手按住某徽,右手彈弦,左手隨即有節奏的移動,聽各弦餘音的長短,一般有2-4拍即可(上滑時較易做到,下滑時通常音會短一些);再彈各弦的泛音,是否清亮飽滿。總之,各弦、各徽位的音量和音色應該和諧一致、過渡自然,不應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勻」,也是一張好琴所應達到的起碼要求。
那麼進一步講,怎樣才算是好的音色呢?古人評判琴的好壞一般說九德: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評判木材的優劣一般說四善:蒼、松、脆、滑,但是這九德四善太籠統,不具實際指導意義。
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1)好的古琴發音乾淨、靈敏、厚重,有穿透力,音色有下沉感。
(2)泛音要明亮、圓潤、清澈,散音不喧鬧。
(3)按音高音區要清脆有金石聲,中低音要渾厚豐滿,走手音較長。
(4)各部位散按音要音色、音量均衡。
由於槽腹的設計需要豐富的經驗,很多琴並不能掌控好音色的均衡度。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音色方面的缺陷有以下幾種:一是散音、按音、泛音的音色、音量相差太大。二是雁足的位置按音突然變小、中部按音突然變大變空、上准按音突然尖銳異樣。三是聲音鋼絲味太重,尖銳刺耳。
同時,要考慮不同人有不同喜好,對於同一張琴張三覺得好,可能李四會覺得很一般。這些都需要有多年的彈奏感受,可意會難言傳。
5、上手試彈:試彈需要檢驗有無抗指、沙音、打板等毛病,體驗彈奏是否舒服,長時間彈奏會不會感覺難受甚至手疼。作為入門的古琴價格大約五千到一萬元,聲音能達到有點透,不悶,比較勻,音量適中,餘音適當,就算可以了
TAG: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