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IT信息化-專家訪談
調研對象情況:二甲醫院、三甲地方醫院、三甲軍隊醫院以及區衛計委
醫療IT投入資金來源:三級醫院通常屬於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其醫療IT投入資金絕大部分為自籌;二級醫院部分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部分屬於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通常需自籌資金,但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採取收支兩條線的政策,其支出為財政資金。一級及以下醫院全部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醫療IT費用全為財政資金。
醫療IT項目採購流程:無論哪級醫院,都需要上報主管衛計委(上海三級醫院是上報申康),如果是自籌資金或自籌資金佔比較大的項目,僅需上級衛計委審批,並且通常會審批通過,然後走採購流程。如果需要使用財政資金,各醫院把醫療IT預算上報衛計委,衛計委上報市委,市委預算管理部門組織科委、財政和發改委三部委按照財政情況和需求情況進行審批,若通過則開始立項。衛計委拿到醫療IT預算,會組織專家進行項目評審,若項目金額超100萬,需要醫院上交可行性研究報告,若超200萬,需上報發改委,通過後才會走採購流程。
區衛計委信息化投入總規模:上海區衛計委平均年投入4000-5000萬元,部分區域某些年份會過億元。通常每年規模會有增長,增速約為10%。
每年醫療IT總預算內容:通常分為三部分:軟硬體運維、常規性軟體升級換代和新建系統。軟硬體運維費用是軟硬體達到質保期後,需每年購買運維服務,約佔合同金額10%-15%。常規性軟硬體更新為醫院日常運維中試用的軟硬體更新換代,比如電腦和印表機更新、電子病歷升級等。新建系統主要是指新建的醫療IT系統,比如醫院信息系統平台。從逐年平均投入來看,三者約各佔1/3。
醫療IT預算金額以及醫療IT佔比:收入20億左右的醫院的醫療IT投入佔比約為2000多萬,40億左右的醫院在4000-5000萬。醫療IT佔比平均約為1.5%,有些醫院在1.2%左右,有些醫院高達1.8%,甚至高達2%。曾經衛計委將醫療IT投入3%作為考核指標,但現在不嚴格按照此比例考核。
未來2-3年醫院主要新建項目:醫院信息集成平台、新型電子病歷系統以及臨床大數據系統。
醫院信息集成平台構成:首先是匯流排ESB,解決介面問題,然後在ESB下面掛CDR(臨床數據中心),ESB和CDR這是平台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但通常會基於CDR開發應用,比如臨床科研大數據、領導駕駛艙等。1000萬的平台項目,ESB大約為100-200萬,CDR為200-300萬,其餘的費用是做應用,沒有應用的話建平台沒有意義。
對醫療IT供應商的選擇:衛計委以及大醫院的醫療IT項目建設不太願意跟小公司合作,小公司有經營風險,經營失敗以後醫院的將無法維護合法權益。項目建設失敗或後續無法運維,對醫院來說影響較大。但部分三四線城市的醫院會採取跟地方IT集成廠商合作,即使他們沒有醫療IT項目建設能力,也會總包給它們,然後讓它們找大企業合作。一旦出現問題,醫院直接找當地IT集成廠商,醫院認為當地廠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政策變化趨勢:前兩年國內電子病歷評級暫停了,現在又開始啟動了,相傳今年底會出來新的評級。醫院和區域互聯互通的評級現在開始步入全面推進期,現在二三級醫院和區衛計委紛紛參加互聯互通評級。
醫院參與電子病歷評級和互聯互通評級的意義:首先是榮譽,是對我們信息化建設的肯定;其次,信息化建設是其他評級的內容,比如醫院等級評級,有了信息化評級我們參與其他評級會更方便;另外,醫院體制還是以評促建,我們通過評級去發展自己的內在問題,提升我們自身整體水平。
醫聯體系統建設情況:醫聯體有些是由政府主導、有些由醫院主導,大部分還是以政府主導,因此醫聯體系統主要看區衛計委的投入。醫聯體目前主要解決雙向轉診,預約,檢查方面的問題,落地到信息化的還比較少。但現在區衛計委在建設區域影像中心、區域病理中心等。
醫院升級(比如從二級醫院升到三級醫院)是否有硬性的信息化投入:從相應條款沒有具體標準,關於具體信息化建設內容都比較簡單,比如要求上電子病歷系統。但信息化的建設會分解到其他項目里,比如要達到某個標準,肯定要上相關信息系統的。
處方外流進展:理想情況下的處方外流目前還沒有開展,現在是做處方延伸。患者簽約之後,只要二級和三級醫院有開處方,他可以去社區醫院拿葯,如果社區沒有相關處方葯,上藥或國葯可以配送到家。
醫院上傳的醫保數據的顆粒度:醫保數據的顆粒度很粗,主要就是門診和住院的收費明細,CIS系統數據基本不上傳。但病曆數據我們會上傳衛計委。
醫院接商保快(直)賠平台情況: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這一塊,微醫、平安、萬達信息等都在做。平台可以實現病曆數據直接上傳,提高保險公司的理賠效率。傳統模式下,患者把出院明細、出院小結等資料快遞給保險理賠點,然後保險公司派一個審核員來醫院查看病歷,每調閱一次會給醫院病案室20-50元,核實之後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理賠周期約兩周。上平台後,理賠員不必來醫院,數據上傳後可直接審核,提高效率。但通過平台去調取數據的不多,某三甲醫院幾天就1個病人數據上平台。
醫院信息科地位提升與否:地位上去了,但對重要程度沒有共識。有些醫院上升比較大,有些上升一般,但整體是上去了。地位上升的表現在於開大會發言順序的提升。
小結:
醫療IT行業空間穩步增加,信息部門的地位得以提高。醫療信息化下游主要為公立醫療機構和衛計委等政府機關。公立醫療機構和衛計委的費用支出嚴格按照預算制進行,每年底制定第二年預算,待第二年兩會後,項目審批完便開始招投標工作。目前政府財政收入以及醫療機構收入都穩步增長,因此總支出也在穩步增加。因此,處於部門利益考慮以及領導對全局的兼顧,醫療IT預算同樣會穩步增長,至少維持相對穩定。通常情況下,公立醫療機構和衛計委的醫療IT預算增速約為10%。現階段國家對智慧政務、智慧醫院等理念大力推進,信息部門作為主要的建設部門將獲得更多的重視度,信息部門的地位得以提升,相關的資源配備也會隨之增加。總體而言,國內醫療IT行業規模穩步增長,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醫療IT行業增量來源:發達區域三級醫院上新產品,發達地區二級及以下醫院以及中西部醫院進行信息化成熟度完善。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三級醫院側重於新產品的建設,比如醫院信息集成平台、臨床大數據系統等。新產品金額均達千萬量級,市場需求較為旺盛。而發達區域的二級及以下醫院由於原本信息系統較為簡單,現在因為醫院等級升級需求(比如從二級醫院升三級醫院)或者在分級診療情況下提高診療水平的需求,需要對信息系統進行成熟度完善。並且中西部醫院目前同樣面臨信息系統成熟度需要逐步完善的情況。
國內醫療信息化評級熱度再起,醫療信息化建設有望加速。目前現行的有關醫療IT的評測包括電子病歷評級、醫院和區域衛生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評級。國內電子病歷等級評級在暫停2年左右已經重啟,醫院和區域衛生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評級目前開始全面推廣。國內醫療信息化評級熱度再起,「以評促建」將加速醫療機構和衛計委對醫療信息化的投入,評級的影響期限將達5年以上,高邊際影響期會在未來2-3年。單從互聯互通評級來看,截止2017年底全國已經參與互聯互通評級的醫院數量僅為90家,但需要參與評級的二三級醫院總數近萬家,佔比不到1%。目前正處互聯互通評級全面推廣的起點,未來2-3年會加速發展,考慮到部分醫院不參評,預計測評的影響期至少5年以上。
處方外流、商保直快賠平台等新模式穩步推進,有望轉變醫療IT公司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處方外流、處方延伸等模式已經開始試點,商保直(快)賠平台也開始加速在醫院落地。在新形勢下,醫療IT廠商搭建的區域處方外流平台或商保直(快)賠平台也在加速推進。以商保直(快)賠平台為例,每次數據調閱,保險公司需支付平台方20元左右服務費。隨著平台的廣泛使用以及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新業務有望成為行業新的發展方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