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父母缺席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有人說說自己的例子嗎?

現在以精神分析學派為代表的一批心理醫生一直強調親子關係對人今後成長的決定性意義,讓我們這些年輕父母很惶恐。

比如我在美國讀PHD,孩子4歲給老人帶上幼兒園,太太本來在北京上班,因為夫妻異地問題,幾個月前辭職來美陪我。現在妻子提出想把孩子接來美國一起生活,我很猶豫。因為學業壓力巨大,我想等兩年穩定之後再把孩子接來讀小學。但太太說,孩子3-6歲正是父親不可缺席的階段,錯過了和孩子的童年時光,我以後將後悔終身。我一年只能見孩子一面,不到一個月。我父母的經濟和健康條件都很好。

那麼,從小在祖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在成年後確實會有心理問題嗎?


肯定會的.

很能體會你的心情.

我娃最近送奶奶家,我找工作,接回來發現各種退步.

在奶奶總要看電視喂飯,在我們家很乖好好吃飯.最近在我們家吃完飯就扔盤子....

學習的話以前每天除了玩玩具出去玩就是讀繪本看動畫片到奶奶家天天就看中國辣雞動畫片,以前不到2歲的時候能英文數到10很清楚,現在數到3就忘了3後面是啥_(:з」∠)_

以前我們帶出去吃飯各種撩陌生人,現在出去就躲家長後面偷窺.

以前在我們家有啥問題都會大聲說出自己的需求,現在回來到家說話都說不清,聲音跟蚊子一樣,在我們鼓勵下才大聲說出自己想要什麼.

我也納悶同樣帶娃為啥帶得效果如此天差地別呢.

隔代真的當豬養吧

心疼自己,心疼娃,趕緊找工作.

我一去奶奶家我娃就各種作哭著拉著手說回家問題是她在我啥也幹不了= =.

我一拿mac她就過來看我做啥也要敲鍵盤,我一拿surface我娃就要搶筆要拿surface畫畫,我那我家的台式機,我娃就來把台式機的那些線給你拔了....

我一拿手機 我娃說wheels on the bus 手機又變成放歌的了 還要自己選歌= =

希望我趕緊找到工作讓我老公回家帶娃

男的帶娃反正比女的帶娃歧視小.

社會眼中

女的有娃就是肯定工作會應付吧沒上進心精力肯定不夠等等!!!!!

男的有娃社會美譽肯定很有擔當!!!!!

要不要反差如此大_(:з」∠)_


就題主的疑惑,我想據我所知談談其中的親子關係~這個詞是翻譯過來的,就是relationship, 指孩子與caregiver的關係,caregiver可以是母親,可以是父親,可以是祖父母,可以是一個長期穩定賦予愛心的保姆,翻譯成親子的確易於理解了,但也可能誤解了一批人,以為只有直系血緣關係。不管是與誰,重點是,孩子能通過這個關係建立secure和trust, 這才是奠定孩子一生心理和情感正常發展的基礎,也是依戀理論的意義。孩子與這個caregiver之間建立secure和trust的依戀關係不取決於這個caregiver是不是父母,而是孩子和這個caregiver的互動中能否獲得穩定的、持續的、及時的、可預期的愛護和照應,特別是0~3歲時期。國外有研究證明,即使在兒童時期遭遇虐待,在嬰幼兒時期曾建立有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成人後出現心理問題的風險也較低。


自卑,雙重人格,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訴求,在愛面前畏畏縮縮


如果有條件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照顧,我想沒有多少父母會拒絕這樣的機會吧?畢竟現在隔代帶孩子的爭議很大,許多人都覺得讓老人帶大的孩子會比父母自己帶大的孩子顯得不聽話、脾氣差。而且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們肯定也願意和父母一起生活,因為在感情依賴上,父母是最親的。

成長中父母缺席,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首先就是你們會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對照顧自己的人會有依賴性,最近的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從黃聖依那對母子就能看出端倪。黃聖依的婆婆一直照顧她的兒子,對他百依百順,寵溺到不行。但是反觀黃聖依,卻連兒子喜歡吃什麼零食都不知道,她自以為買了一桌的零食兒子會很開心,卻沒想到沒有一樣是兒子喜歡的。

黃聖依想要和兒子合影留念時,兒子也表現得沒有多大興趣,而且看得出很勉強,黃聖依的主動親近他都下意識的避開和遠離,作為母親來講,自己的兒子對自己是這樣疏離的態度,難道心裡會好受嗎?

我想,黃聖依的心裡應該是後悔的,因為當初為了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誤了對兒子的照顧和親近,現在用物質補償已經為時已晚而且也比無法填補感情的空白。

成長中父母缺席,還是主動選擇的缺席,這對孩子來說比生在單親家庭還要殘忍。爺爺奶奶固然會很愛他,但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拋棄的,不被愛的,不然為什麼父母不把自己帶在身邊呢?

這樣的自我懷疑會讓他們變得自卑,不自信,對感情不抱期待,無法學會愛人這件事情。因為他們自己就沒有完整地體會過愛這個複雜的感情。

從另一方面來說,爺爺奶奶輩的人,大多是很寵溺孫輩的,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長大的孩子也會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懂得感激。他們覺得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應該被滿足,所有人對他的好都是理所應當的。

對一些事情的觀念和規矩的養成需要在孩子小時候就有人指導教育他們。爺爺奶奶們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孩子不聽話時不會選擇講道理,孩子一哭鬧,就給他們買東西來哄。時間久了,如果父母再想管教,就很難了。

因為你長時間沒有出現在他們的人生中,卻又一出現就對他們立規矩,所以他們不但不能理解,還會質疑你的權威性:憑什麼要來管我?孩子小時候就這樣,到了叛逆期就更不會對你有任何你認為應該有的感情,你們之間只會剩下爭吵、打罵和眼淚。

孩子會覺得委屈,是因為他們對父母有求而不得的愛,在父母回來之後也無法填補那段時間的空白,感情上的缺失終究是心裡長久以來的刺,出現容易,消失就難。父母也會覺得委屈,因為在感情上他們是親近孩子的,但是卻不被理解和接受,只能儘力用物質和陪伴來補償。親子關係不應該走到這樣令人感到無力的一步,所以如果有機會陪伴孩子,有機會參與到他們成長的每一步,為什麼要拒絕呢?


有影響,很大的影響。我成長過程中不僅缺席父母,我還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感覺自己在情感上太獨立了,我感覺和父母的感情交集太少了,以至於我常常在想自己會不會出些心理癥狀。個人覺得如果可以一定要讓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這樣對孩子來說比較好,一家人不在一起生活,這樣的生活也不是家。


還是會的,至少作為一個孩子(沒錯我是寶寶)來說有

我意識到可能和父母沒那麼親,是在爺爺奶奶回老家,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住的時候開始.我一直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很黏他們,所以和父母一起會有不習慣.

他們上班忙,所以沒那麼多時間,更多的是我一個人在家,但是我竟然會覺得這樣很不錯,一個人也自由.

當我意識到我有這種心理時,我蠻害怕自己是不是有點心理疾病或有點和別人想的不一樣.然後我思考,可能是小時候很少和我父母一起吧,那時候媽媽來一次幾天又離開去城市工作,我前天晚上就會一個人默默哭,但後來漸漸長大,也習慣了.

所以導致長大了,反而更喜歡一個人或者和同齡人待著,不大習慣和父母一起,就連他們休息在家我都感覺奇怪,我會想要自己一個人,那樣會好一些.

可以的話,請給自己的孩子多一份陪伴,希望他以後千萬不要像我這樣彆扭,不要不習慣和父母相處.

來自一個孩子的聲音


我出生後第一夜是跟姨媽睡的,因為母親是乙肝患者雖然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了疫苗但是還是沒有喝過一口母乳,現在我自己學醫,知道哺乳是不會增加乙肝傳染的風險的,可能母親那會兒太害怕了吧。母親在8個月後外出打工,父親離家的具體時間不知道因為他從不說這些無聊的事。

然後我外婆在我家裡帶我,爺爺是那種強勢霸道而且脾氣壞的人,但是對我很好,他一直有「嫁到我家裡來那麼掙的錢也應該是屬於我們這個家」的觀念,但是我媽媽很早就沒有父親當時我舅舅還在讀書必須要用錢,所以他們一直不對付。我父親有點愚孝的感覺,他對爺爺一直唯命是從不會反對半句,而且當時我媽媽掙得比爸爸要多,有點看不起我爸爸的意味。

我印象里第一個關於父母的記憶大概是3歲左右,晚上已經很晚了但是我們家燈火通明,父母,爺爺奶奶還有叔爺嬸娘都在我家門口,吵的吵勸的勸,我和外婆在屋子裡,我也不記得當時是什麼情感,但是應該很害怕,怎麼平時沒見過面的自稱我爸爸媽媽的人一直在吵架。過了沒多久我媽進來了,她蹲下來看著我問我要不要她背,我怯怯地搖頭說不要然後往外婆懷裡鑽。然後我媽就哭了。

因為外婆在我家實在是受了太多委屈,她在我四歲的時候不再帶我而是去她的娘家照顧她的老母親。我被轉交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對我很好,但是奶奶還是因為我媽媽的緣故對我心存芥蒂,這麼下結論的原因是因為我曾經聽到過她和我堂哥的對話。我一直覺得爺爺最喜歡的孫輩是我,奶奶雖然也對我好但是沒有爺爺那麼好而且她有點重男輕女。

八歲的時候父母回來帶我,九歲的時候爺爺去世,父母的矛盾明顯緩和。十歲的時候母親再次外出打工,但是那一年我出了車禍,第二年母親留下,父親去打工。媽媽帶我兩年,一直到十二歲,期間奶奶和外婆相繼離開,並且母親生下妹妹。後來我就讀中學,一直寄宿,現在大學在家的時間更是少了不少。

妹妹現在七歲,從來沒有離開過母親的身邊,並且妹妹出生的時候因為醫生科普了關於乙肝的知識喝到了母乳。但是她體質還是很弱,小時候三天兩頭上醫院,母親老是說帶妹妹帶得很辛苦,語氣里是有種幸福的感覺的,但是我就沒有,因為她帶我的時候,我已經不需要操太多心了。

逢年過節,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媽媽老是跟爸爸說小女兒比起大女兒來更黏人更會撒嬌,我妹妹真的,撒起嬌來我渾身雞皮疙瘩都出來了。我其實會撒嬌,三歲多出去玩我撒嬌讓外婆背我才肯出去,但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沒機會看到,等有機會了而我已經過了撒嬌的年紀。

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失眠很嚴重,特別敏感,風聲都能讓我睡不著,腦子想一些有的沒的,比如萬一考不上大學出路在哪裡,父母都是農民以後怎麼辦而且妹妹還那麼小。母親老是提起以前她是因為我才沒有跟爸爸離婚,那段時間也老是想自己是不是成了母親的累贅。不過後來自己去看了心理醫生,也慢慢地調理過來了。這些經歷我妹妹就不會有。

我並沒有嫉妒我妹妹的意思,我很愛她。

寫這些的時候剛剛跟媽媽發生了一點分歧,但是我不想讓她難堪。


最好還是不要這樣, 我自己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雖然那時候爸爸媽媽也一起住,但是爸爸長期出差,媽媽生我的時候還在天天出去逛街呼朋喚友的年紀。

雖然爺爺奶奶也對我很好,爸媽偶爾在一起也總是買禮物,但是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一直貫穿童年始終。直到現在三十歲了想起小時候,印象最深的還是隔著防盜門看爸媽走遠,小時候性格一直比較孤僻自卑,哪怕一直讀省重點奧賽班還一直有人追也很難建立自信,覺得連自己爸媽都不要自己了,還有什麼人會喜歡我。

後來上小學四五年級以後終於和爸媽單獨出去住了,爸爸也出差少了, 但是和爸媽之間的疏離到今天也沒能消解。沒有和父母撒嬌的記憶,也少了童年時候的親密,青春期里父母的管教就和陌生人的管教一樣,最後的服從一部分來自於畏懼,害怕一個說的不好爸爸就一巴掌下來, 一部分來自於他一直說我吃他的用他的就得聽他的,我爸說這話的時候總是咬牙切齒特別可怕。於是到了高考我鐵了心一定要到外地去。

後來我經濟獨立以後,再也不能接受爸媽對我的任何經濟幫忙,真的就是接受不了。一想到如果接受了我爸媽的錢買房, 他們可能會提出偶爾過來住的要求或者其他種種讓我聽他們的我就覺得坐立難安,還不如一直租房。


看到了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父母親在我成長中扮演的角色!首先說下我自己!我的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我呢今年18歲!爸爸媽媽都是農村人!和很多留守兒童一樣!我很小的時候就被託付給了外公外婆!老人家!思想都是一個樣子的!想讓外孫吃的好用的好什麼都好!第一點就是嬌生慣養!雖然家裡條件不是很好!但她們對我都是有求必應!這樣導致我的脾氣很臭!就是脾氣很像小女孩一動就哭!別人說不得!罵不得!導致了自我崇拜!覺得自己優於其他人!看不起他人!後來爸爸媽媽打工回老家!便把我接了回來!爸媽的教育習慣和外公外!…婆的教育習慣簡直是天差地別!每天被逼著學習!在被教育的階段!每天都是以淚洗面!提心弔膽!膽戰心驚!就害怕父親提問自己!答不出來!那時候性格就非常孤僻!害怕他!到現在對父親沒什麼好感!甚至自己打工這一年都沒給他打過電話!父親這個詞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自私自利!小氣!小肚雞腸!我不愛他!只是有時候念頭裡會突然覺得他也不容易!說了這麼多廢話!作為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說!無論是物質的方面還是什麼方面!你們既然生了他!就該對他的未來負責!就應該在他建立人生觀!社會觀的時候樹立一個良好的示範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了!你們都是文化人!這些道理自然無須多講…不要給孩子一個不完整的童年!像我這樣的完全是生下來做傳宗接代用的!也沒具體看樓主是什麼時候發的!就隨便寫上了!唉!不忍直視!文化程度也只能寫成這樣了!看自己胡亂寫了這麼多!又看了看題主如此關心自己的兒子!肯定極其幸福!我的父親要是有你一半都好啦!當你兒子長大成人後看到你如此良苦用心!肯定極其感動


如果帶過去,還可以順便給小孩早教英語,多好的機會呀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