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聊茶》第23期:《普洱茶記》典籍及翻譯

上期因沒能找到清阮福《普洱茶記》典籍全文,主要段落截圖於雲南大學林超民博導文集中的《普洱茶散論》,並儘力作了串解,但總感覺對不住信賴自己的茶友們。為避免以訛傳訛,一錯再錯,害人誤導。現雖然費盡周折,但終於在「雲南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的方國瑜主編的《雲南史料叢刊》第十二卷第529頁中間找到了郎中儀征阮福《普洱茶記》典籍全文。對照上期自己的文章,截圖的無大礙,沒能截圖到的,現比對典籍還是錯漏不少。在此,深表歉意!

前文講過《普洱茶記》是清代阮福對他之前普洱茶歷史記載的彙編,我們可以當成普洱茶的說明書來讀。為避免輸入錯誤,現截圖奉上,並作了翻譯,與茶友們共享,也彌補自己的不嚴謹。

典籍:

【翻譯】普洱茶的聲譽走遍全世界,滋味最為濃和醇,帝王的都城突出的重視喜歡它。阮福我來到雲南,詳盡拜讀了《雲南通志》,也沒有得到聞名天下原因的詳細解釋,但是已經說到出產於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等西雙版納的六座茶山,而且以倚邦、蠻磚茶山出產的茶葉味道最好。阮福我進一步考證:普洱府古代是西南少數民族最邊遠的地方,以前還沒有經歷過歸附朝廷。1799年檀萃在他的《滇海虞衡志》中說,我曾經懷疑普洱茶不知道顯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1175年范成大撰寫的《桂海虞衡志》說,北宋朝廷從南渡長江後,在廣西桂林的靜江軍府第,用宋國當地所產的茶葉換取大理國的馬匹,是說大理國地區不產茶。李石寫的《續博物志》說,茶出產於銀生府的許多山上,採摘不分季節,混合花椒、薑片煮了喝水。普洱這個地方,古代歸銀生府管轄,那西藏飲用普洱茶已經從唐朝開始。宋朝的人不知道這些情況,還在廣西桂林拿宋國當地所產的茶葉換取大理國的馬匹,怪不得大理國馬匹換取不到啊!李石也是南宋人。

1659年(順治十六年)本朝廷平定雲南,那姓的酋長頭領歸附朝廷,不久又叛亂被處死,普洱編入隸屬元江通判管轄,後來把所管轄地普洱的六大茶山為基礎和江內六版納等地收入設置普洱府。在普洱府下分設思茅同知並且分別派兵守衛,思茅同知駐紮在思茅。思茅距離普洱府所在地約120里,所說的普洱茶,並不是普洱府所在地出產的,大概出產自普洱府下屬的思茅廳範圍內。《思茅廳採訪》中記載,管轄範圍內有茶山六處:一處叫倚邦、一處叫架布、一處叫嶍崆、一處叫蠻磚、一處叫革登、一處叫易武,與《雲南通志》上記載的茶山名有所不同。

我又察看《貢茶》記載的冊子,知道了每年進貢的普洱茶,規定在布政司庫銅息項目下動用和支取,每年白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取出去,向下分發採購辦理普洱貢茶,合在一起購置籌辦買茶葉、買錫瓶、買綢緞匣子、買木箱等費用。那貢茶在思茅廳管轄內的生長地收取鮮葉的時候,必須用三四斤新鮮茶葉才能折算成一斤干茶,干茶每年準備上貢的有,蒸而成團的五斤重團茶[3kg]、三斤重團茶[1.8kg]、一斤重團茶[600g]、四兩重團茶[240g]、一兩五錢重團茶[56g]5種。又有用錫罐裝的芽茶、蕊茶2種。再加上用綢緞匣子裝的茶膏,總共8個品質種類。思茅同知通判領取白銀奉命辦理。

《思茅志稿》說:管轄範圍內革登茶山有一棵茶王樹,比另外五座茶山的茶樹都要高大,當地人在每年要開始採茶時,首先準備酒肉到那裡舉行祭拜儀式。又說:茶葉出產自六茶山,味道跟著土壤的特性而不同,生長在紅土或者土中夾雜碎石的最好,有幫助消化、驅散寒氣、化解毒素的功效。在農曆二月間採摘的,茶芽很細而且顯白毫,叫做毛尖,用來做貢茶,交完貢茶後才允許在民間販賣。採摘的干茶再蒸軟搓揉成團狀餅茶,其中葉片稍微打開而且還在鮮嫩的取名芽茶;在農曆三四月採摘的,取名小滿茶;在農曆六七月採摘的,取名谷花茶;做成形狀大而且圓形的,取名緊團茶;做成形狀小而且圓形的,取名女兒茶;女兒茶是少女們採摘的,在穀雨節(4月19日~21日)前採摘,就是四兩重的團茶。那些出自民間商販製作的,外裹細芽內包粗葉的,取名改造茶;將要蒸軟揉制團茶時,事先揀出干茶中那些堅硬黃色並且不能捲曲的葉子,取名金天月(像天上不正常的金黃色月亮);那些揉製成了結實疙瘩不能散開的,取名疙瘩茶;這兩種茶味道也很厚重,量少難求。種植茶葉的人家剷除雜草細緻全面,茶樹旁邊雜草叢生那味道不好難以銷售,倘若干茶與其它物品放置在同一器具中,就會沾染上其它的氣味就不可以飲用了。

歡迎糾錯指教,使我能得以改正自己的學而不精和快速提高,更多的是避免以訛傳訛,禍害他人!

(文章就是寫給大家看的,轉載請保留作者,註明出處,尊重作者的辛苦勞動。盜與道別等同,佔為己有能心安理得?)

作者:回歸田園

2018.05.08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