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子大,心態好,戰勝癌症是遲早!靶向葯,放化療,心理支援不可少!

癌症的本質是一種基因病,基因突變讓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癌細胞會在人體的免疫系統遭到破壞時,侵入器官,發展成癌症。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或是成為癌症患者家屬。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癌症家庭」。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當這樣的變故來臨,我們該如何快速進入狀態,和親人相互支持,共同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我國的癌症現狀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報告顯示,我國全年惡性腫瘤的發病人數約為392.9萬人。即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所以,得了癌症並不奇怪。

但患上癌症並不等於死亡,大部分早期癌症都是可以治癒的,中晚期癌症也有很多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只要堅持科學合理的治療,很多患者都可以達到長期生存或治癒的目標。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另外,當今科學迅速發展,新的治療方法、治療藥物層出不窮,並不斷被應用於臨床,為癌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所以,無論是癌症患者本人還是家屬,都應對戰勝癌症報以充足的信心。同時,積極的治療態度、陽光的心態和鍥而不捨的決心,對身體康復、提升治療效果均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反地,緊張、焦慮、絕望、胡思亂想、病急亂投醫只會耽誤合理有效的治療時機,加重患者的病情。一旦確診癌症,患者和家屬一定要鎮靜,全家人安靜地坐下來商討一下,共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案,如選擇就醫的醫院、家屬如何協助、手頭事情的安排、治療時間的保障、付費方式的選擇等。

家屬應怎樣幫助患者

在與癌症鬥爭的道路上,家屬們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他們為患者提供支持,和醫生一起努力幫助患者接受診斷結果,然後悉心照顧他們,保證他們在治療期間的健康。以下幾個問題,是每一個癌症患者家屬都面對過的。能否處理好它們,直接決定了患者的治療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影響著抗癌治療的效果。

1、 對於疾病的診斷,是否應該告訴患者?

對於病人患有惡性腫瘤這一事實,我國家屬的處理方式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讓患者自己清楚自己的病情,一種是千方百計地隱瞞患者的病情。究竟哪種方法正確呢?或許都正確。

在考慮是否應該告知患者病情時,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

① 患者現在的情況能接受這個事實嗎?

② 有必須對患者隱瞞病情的理由嗎?

③ 如果告知病情,可能付出怎樣的代價?如果不告知呢?

④ 患者可能已經知道病情了嗎?他(她)想了解多少?

⑤ 有哪些消息是患者不想知道的?

2、如何告知壞消息?

患者於家屬之間關於疾病的溝通應該是暢通的。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下,雖然雙方有溝通,但是溝通的內容有所保留,只講好的部分,保留希望,把壞的和痛苦的部分都埋在自己心裡。因為家屬不知道該如何於患者溝通這些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以下病情告知策略:

① 預先有一個計劃。

② 告知病情時應留有餘地,讓患者有一個逐步接受現實的機會。

③ 分多次告知。

④ 在告知病情的同時,應儘可能給患者以希望。

⑤ 不欺騙患者。

⑥ 告知過程中,應讓患者有充分宣洩情緒的機會,並及時給予支持。

⑦ 告知病情後,應與患者共同制定未來的生活和治療計劃,並進一步保持密切的溝通。

3、如何在情緒上給予患者幫助?

當患者知道自己患上癌症時,常見的情緒反應是憤怒、害怕、焦慮、不安、否認、討價還價、絕望以及抑鬱等,這些情緒反應都是人之常情,只要患者不傷害自己和他人,我們均應該接納這些,允許他們傷心。

這時候,家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患者:

① 指導患者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② 幫助患者探索情緒不好的來源,如:讓自己生氣的是疾病本身?家人?自己?還是其他東西?

③ 鼓勵患者將情緒說(寫)出來,或直接對引起不好情緒的當事人表達患者自我感受。

④ 指導患者用其他方法表現自己的情感,如畫畫、哭泣或是大叫,但是一定要避免傷害自己或他人。

患者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病人持有何種心態,這對癌症的治療及康復至關重要,既不能過於超脫,不積極治療,對疾病聽之任之,也不能過於緊張恐懼,抑鬱消沉甚至悲觀絕望,而是應該勇敢而理智地面對疾病,積極地配合治療。

不是所有的病人從一開始都能有良好的心態,絕大多數人都需要一個逐漸調整的過程:

1、了解有關知識,正確認識疾病

患者和家屬需要了解一些腫瘤基礎知識,包括目前醫學界對腫瘤的防治觀點、研究動態以及發展趨勢,以正確認識疾病,更好地配合醫務人員,進行積極治療。

2、勇於面對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

人的一生誰也免不了要生病,惡性腫瘤雖然防治起來比較困難,但也只是人類疾病的一種而已,其造成的後果與心梗、中風、高血壓等相比,都是對身體、對生命的危害。對於惡性腫瘤,更要有勇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決心,因為生命每延續一天,都可能會獲得新的機遇和希望。所以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信念和精神就不能垮掉。

3、提升心理素質,善於自我調節

每一個癌症患者都可以找到處理各種情緒問題的方法和力量,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例如練習太極拳,或者看小說、聽音樂、看電視,做自己樂意做的事兒,都是使身心鬆弛的好方法,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適當勞動,外出旅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心理壓力大的時候可以向家人或醫務人員傾訴。要正視消極情緒,明白它是一種正常的反應,要敢於表達或暴露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駕馭它,否則,盲目地壓抑和掩飾不良情緒,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4、活在當下,積極治療

不要去想像疾病的最終結果,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對待疾病葯從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計劃,積極配合醫生的安排,堅持療程用藥。

如何解開癌症患者的心結?

「我沒有做過任何壞事,老天爺為什麼讓我得癌症?」「我不想去醫院,不想聽醫生們瞎說。」「我以前為什麼那麼不注意,我好恨我自己!」「我不想死!」……這些癌症患者的真實想法,反映了深扎在他們心中的種種負能量,如何幫助他們解開這些心結?

1、抗拒

一些癌症患者總愛說「我一生沒做過壞事,怎麼就得了這個病」,還有的患者喜歡說「為什麼我會這麼倒霉,得這種病」,這些患者把疾病和道德、命運聯繫到了一起。其實,這種聯繫是不存在的。癌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與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基因遺傳等都有關,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並非與命運、運氣、道德等有關。因此患者要正確認識疾病發生的客觀原因,不要陷入自責或埋怨的情緒中。

2、逃避

「你騙人,我沒病!」這是一種否定存在或已發生的事實的潛意識心理防衛術,它是最原始簡單的心理防禦機制。兒童在闖禍後用手蒙住眼睛、人在遭遇突發事件時像鴕鳥一樣「眼不見為凈」的行為,即為「否定作用」的具體表現。這種防衛術能使個體從難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樣可藉此逃避個體難以忍受的事故,以及由此引發的內心焦慮。

有時否定的心理防衛機制能夠在心理壓力中保衛自己的感受,獲得多一點時間做考慮與決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許患者存在否定這種心理防衛機制。但是,否定的時間過長,也會妨礙患者對問題的適應,因為其機制是用躲避問題代替面對問題。所以,患者還需要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儘快面對疾病。

3、悔恨

許多患者在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後,會對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後悔不已。後悔是一種自我反省的過程,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機制。悔恨這種情緒的積極含義在於提供額外的能量去記住過往的經歷並總結經驗。但是,光是悔恨、後悔是無濟於事的,與其悔恨過去,不如改變現在。

因此,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悔恨,了解悔恨對自己的積極意義。其次,採取正確適宜的方式去宣洩痛苦。再次,正視疾病,著眼當前的治療,積極進行康復。

癌症患者怎麼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一位哲學家說得好,每個人都是「不按自己的意願出生,又違背自己的意願而死」。生命有始有終,生命的規律每個人都不可逾越,有出生,就有死亡。生命的最後一程怎麼走完,往往也是身不由己,不如我們順其自然,放鬆下來。

人活著的時候,就看見自己的「蓋棺定論」,也是一件幸事。生命的最後一程,既然人人都不可避免,又為什麼要恐懼呢?何不走得平和一點兒?何不走得瀟洒一些?何不走得有尊嚴呢?

總結

其實,腫瘤不過是一種慢性病,只是程度較重一些罷了。這世上帶癌生存數年、數十年的人不在少數,恢復痊癒的也有許多。癌症的治癒,除了醫生和藥物外,更主要的是要靠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和自愈力。

如果一聽說癌症就憂心忡忡,恐懼死亡,反而會影響自身的抗病能力,甚至加重病情。如果安然處之,放下心來,保持精神生命和自然生命良性互動,病情則會減輕,恢復和治癒的可能性會更大。身為癌症患者,首先要有希望,才會有希望!

參考資料:《胃癌患者護理與家庭照顧》

作者:春風健康臨床患者招募海外就醫服務機構總編 - olof


推薦閱讀:

TAG:癌症 | 腫瘤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