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 / Edison
整理 / 麥旋楓
我叫Edison Zhang,吉林長春人,從高中開始去加拿大讀書。記憶中的故鄉,四季分明,陽光明媚,夏天不炎熱,春季和秋季會偶爾有沙塵天氣。
因為離開故鄉太久,國內的發展變化很大,所以很多記憶已經非常模糊。現在回去,感覺完全不是本地人。
2008 年我通過技術移民拿到移民身份,2010 年入籍,在溫哥華已經生活了10幾年。
記得那時離開,搭乘火車從長春到北京,同學和親戚送到火車站,帶著同學送的禮物,爸爸媽媽把我送到北京,在北京機場,進入安檢,看到媽媽在流淚,帶著家人的寄望,我踏上了加拿大的留學之路。
第一次登陸加拿大,是表姐來接飛機,提前幫忙找好了房子。帶我去買公車月票,帶我熟悉周圍環境,對我快速熟悉溫哥華,幫助很大。
在登陸的第一個夜晚,記憶特別深刻,10 月底的溫哥華,是雨季,晚上很涼。因為長春的冬季是集中暖,暖氣並沒有開關,室內很熱。在溫哥華的第一個晚上,不知道房子里有暖氣,也不知道有開關需要自己打開。
深夜,寒冷,陌生,所以第一個夜晚就非常想家。雖然旅行疲憊,但是睡意全無,打開電腦,和國內的同學,家人聊天度過了第一個夜晚。第二天起床,一切重新開始。再也沒有因為想家而難受。
剛來的時候,我的語言是硬傷,在國內讀書時英語非常不好。生活在英文環境中,書本都是全英文的,我每天都會主動去學習英語,所以自己的英語也進步很快。
讀語言學校的時候,同學都是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通過和他們的交流,可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同時也提高了我的英語表達。
我的大學也是在溫哥華就讀,畢業後就在溫哥華工作,至此,我在溫哥華生活了將近有十年。我喜歡國內的熱鬧,和滿大街的小吃。但溫哥華的安靜,溫和的氣候,清新的空氣,也是我喜歡的,所以我開始考慮移民加拿大。
我在讀書期間,並沒有考慮過以後是否要移民留下來的問題。每天享受著生活,爭取早點畢業。等到真的畢業了,回國還是留下來的問題才納入考量當中。
當初,我做出移民的決定是在非常短的思考之後:如果有了移民身份,以後多一個選擇,既可以在中國生活,也可以在加拿大。既然喜歡這裡,為什麼不先拿一個身份,以後再決定去留?
當時同一階段畢業的留學生同學中,大概有 2/3 畢業就回國了。現在,當初的這 2/3 的同學在國內事業有成,也開始紛紛和我聯繫,諮詢移民回來的方式。
當我確定了移民這個目標後,我便開始工作,滿足了移民條件就遞交移民申請,一切順利並且很快就獲得了永久居民的身份。
拿到永久居民(PR)以後,又居住 2 年,加上以前留學的時間可以算作 1年,又滿足了入籍申請的要求。接下來就是遞交入籍申請,參加入籍考試,宣誓成為加拿大公民,申請了第一本加拿大護照。
整個過程都很順利,我也沒有過多的思考,在準備入籍考試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加拿大,了解了作為加拿大人應該付出的責任和義務。
讓我難忘的,是入籍宣誓當天,入籍法官的講話:「今天將成為你們自己,甚至你們的家庭,甚至你們的整個家族重要的一天。試想在幾代人之後的某一天,你的後代會談論起他們的先輩是怎樣來到加拿大的。此時此刻,世界上很多仍然處於危險戰亂,災害,貧窮的地方,都有加拿大人在默默的服務著。這是加拿大人的精神。」
很多朋友問我,剛來加拿大應該要怎樣融入當地生活?我認為首先要敢於交流,禮貌待人,微笑是世界通用的,要從尊重自己尊重對方開始,自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不要試圖去「融入」加拿大,而是要把加拿大「融入」到自己內心。在哪裡居住,哪裡就是家。「家」的定義永遠不是某一個固定的地方,來到加拿大,這裡就是家。要先認識到,自己是這裡的新主人,雖然有一個「新」字,但依然是「主人」。
有了「家」和「主人」的認識,接下來就是去解決「新」的問題。善於發現新朋友,新規則,新地點的好處,把好處都學起來。這就是所謂的「融入」一個地方的一種表現。
加拿大並不是天堂,每一個移民國家都不是天堂。如果說移民是一個「夢」,那麼也只有巨大的決心和辛勤勞動才能把它變成「美夢」。紮根在片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也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的代價。
更多華人故事請關注公眾號:初到加國(chudaoCAN)
加入初到澳洲不踩坑俱樂部,請加知小外微信:15361588310
出國上知外不踩坑 (小程序:知外出國攻略、APP:知外)
推薦閱讀:
TAG:加拿大 | 移民 | 加拿大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