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對於孩子最基本的責任與義務究竟是什麼?
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吧。
2002年,我第一次有機會做母親,但我毫不猶豫的放棄了,而且從此開始堅持丁克,直到2012年。
不要孩子的理由跟所有堅持丁克的人一樣,對社會問題的悲觀,對教育體制的悲觀,對現實和未來的迷茫……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把一個生命帶到世界上,他會幸福嗎?會快樂嗎?作為父母,我們能為他準備什麼?金錢嗎?愛嗎?——落到生活實際中的愛,一個平凡普通如我的人,真的能保持每一天嗎?沒有找到答案之前,我的選擇是丁克。我認為我是對的,成為父母之前,做父母的責任就是思考清楚很多基本的問題。
2012年,事情的轉折點出現了。
起因是我有一天突發奇想,想藉助網路視頻的技術,遠程給我的十二歲的侄子做家教,指導一下他學習。然後,我就開始了一段「一層層剝洋蔥」的奇妙歷程:
1,很多知識點,孩子當時能明白,事後就忘記。——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除了這半小時的家教外,他還有眾多的家庭作業。沒時間複習。
於是我開始設計一些背誦和理解的技巧,需要孩子的父母配合。——無效。因為父母的執行力不夠,也許是沒有理解這些方法的重要性,也許是還有更現實的東西,例如明天要上交的作業,老師在家長會上的批評,孩子偶然的不適,……,反正總有理由。2,也許提高孩子的好奇心,會幫助他建立起興趣,提高學習動力。——無效。一方面是他已經知道了不少零散的知識,但是,這些僅僅是從書本到書本的最膚淺的知識,一個百度秒殺的無用知識,他從來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既沒有提出問題時的觀察能力,更沒有回答問題的思考能力。這個還不重要,畢竟他才12歲,還可以慢慢引導。
於是我希望他父母能適當的做一些引導工作。——無效。因為他父親的引導方式是,你要是做到一個目標,就買一個iPad。他母親的引導方式是,全程陪同(物理上的陪同,而不是精神上的)。3,看來問題出現在了引導者身上,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把孩子接到我身邊,我來引導看看。——這下問題來了,一接觸我發現他的問題是全方位的:從生活的吃飯穿衣,接人待物,處理學習和玩遊戲的關係,過於強烈的依賴母親,過於強烈的自我意識……總之一句話,用來調整這些不良問題的時間,夠我自己生個孩子了。效果還不一定好。4,繼續剝洋蔥,父母從什麼時候起,如果對孩子開始引導,會最大效用的幫助孩子呢?——看完紀錄片神奇的大腦,我終於承認,父母的責任可大可小,小到給孩子一個有溫暖的家,大到幫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了解生活,這些只有父母能做到。
5,一定已經有很多父母意識到了教育從胎教開始,教育從父母自身素質提高開始,他們目前怎麼樣了?——我跟蹤看了不少孩子媽媽們的育兒博客,明顯的能看出媽媽們的熱情在降低,從胎教時的天才期望,到2-3歲的健康期望,到稍大之後的興趣班(尤其是鋼琴)期望,父母把自己的育兒工作逐步的轉交給了社會。——這也回到了我之前的問題,要準備多少錢來培養孩子呢?光是掙錢這個壓力就會父母失去陪伴孩子的時間和精力。
6,把教育問題轉移給學校,分工合作不好嗎?這樣父母還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就算普通學校不好,不還有私立學校和重點學校,甚至外國學校嘛!——關於中國的現行教育,前人之述備矣。幸而,我無意中看到了另一個教育方式,在家學習。
7,在家學習,把父母的責任放大了無數倍,對父母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大概就是教育屆的DIY吧。——可是,我以最大的欣喜接受了這個方式,並且改變了我的人生規劃:今天我的兒子一歲半了,我對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回到題主的問題,父母的責任是什麼?取決於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假如你只是希望他健康快樂,那就負責提供一個簡單快樂的家庭,讓他在家時刻感受到快樂,足矣。
如果你希望他聰明智慧,那父母的責任,做好自己,豐富自己,做一個好愛人,共同愛一個家,在孩子前七年多陪陪他,故事,音樂,遊戲,出遊,一個也不能少。任何時候,錢都不是最重要的,幸福健康才是。
在TA從盲目接收一切信息到獨立思考的這條道路上引導TA,保護TA,直到TA成為一個讓自己開心,同時不損害他人的健康人。
法律上來講,活著養到18歲。教孩子怎麼做人,做他們自己,做他們孩子的父母。
輸入給孩子正確的三觀,把孩子撫養長大,讓孩子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吧!撫養是義務。以身示範,做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努力工作,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努力促成與發揮孩子的智力與智慧,使孩孑成為對國對家最有用的人。小家之見也知足矣!
推薦閱讀: